反思预测,活化阅读思维
2020-01-21孙振坤
孙振坤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陶冶是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的,因此,语文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问题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与探讨的教研课题。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会在学习中自觉反思,总结经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元认知发展的最佳时期,将元认知的理论运用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意义重大。通过元认知理论对学生阅读教学的指导,能够将学生的个体认知行为与自我管理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极大提升。
一、“元认知”的理论基础
元认知又称为反省认知、监控认知等,是指人对于自己认知过程的一种认识和反思。元认知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反省的过程,一般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内容。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于自身认知活动进行反思的系统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如果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使用何种阅读策略更为合适,明确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怎样的认知体验与知识,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元认知理论的运用将显著促进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问题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元认知”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激活背景,体会文本情感意蕴
阅读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而生成新的文本感悟的过程。每篇文章都有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意义,要想提高阅读成效,就需要深刻解读文章的思想内涵。因此,在运用元认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文章原有的背景知识进行挖掘,激活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联系,进而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对背景知识的激活,能够实现学生阅读的共情,从而更加深入地走进文本,充分体会文本的情感意蕴。
例如,在阅读《背影》之前,为了让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思想情感基调有准确的把握,我先给学生介绍了作家朱自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独特的散文创作风格,拉近学生和作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并联想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动人的亲情故事,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作者所体现出来的父子之情。通过激活阅读文本的创作背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基调。
(二)以生为本,激活个性阅读思维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都是不同的。当我们运用元認知理论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就应当重视学生的元认知阅读体验,以学生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并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以激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思维。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传统的阅读教学会倾向于让学生去解读于勒“挥霍无度”“薄情寡义”的形象。为了改变这一思维定式,我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开展多元化的阅读,引导学生发现于勒身上的闪光点,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结果学生的回答可谓丰富多彩。有的学生发现于勒是一个重视亲情的人,他在去美洲挣了点钱后都会给哥嫂写信,表示愿意赔偿他们的损失;有的学生看到了于勒内心的温暖,在他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他还害怕自己成为哥嫂的负担等等。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思考,发散了阅读思维,更培养了个性化阅读能力。
(三)反思评价,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元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在阅读时需要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和反思,因此,读后阶段的反思评价十分重要。这种反思可以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是学生对于自己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还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等。通过对于自己阅读过程的评价,实现对于阅读的反思,让学生在不同的观点碰撞中实现阅读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批注,或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句段,或圈画出来有疑问的地方,或写上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同时,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内容来把握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思路,对学生的思考方向、阅读方法是否正确以及阅读理解是否深入进行中肯的评价。通过对阅读过程的反思评价,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思维,进而形成知识的迁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总之,元认知理论是基于学习主体而产生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元认知理论的教育价值,通过不断地反思预测,激活学生的阅读动力,活化学生的阅读思维。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