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的阳光

2020-01-21陈春红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金鱼情景语境

陈春红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综合学习”的基本理念,强调语文课堂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感受到语文的趣味和作用,对语文产生亲切感。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生活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不再把语文当成一种纯粹枯燥的知识来被动接受。

一、联系现实,感受生活情景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如教《动手试一试》时,我先端了一杯满满的水走进教室,再拿出一颗大石子放了进去,杯子里的水立刻漫了出来。此时,我立刻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他们回答得都很正确。接着我又问:“如果我把一条小金鱼放进去,水就不会溢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立即展开讨论:有的说小金鱼没有石子重;有的说小金鱼把水喝到肚子里去了;也有的说鱼在水里游,它的尾巴一甩,水就会出来的。这时,我就拿出一条小金鱼请一名同学轻轻地放进去,让大家仔细观察。同学们观察后纷纷举手回答:水也漫出来了。此时,我再让学生读课文,自己总结文章的道理。過后,我适时小结:平时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鱼,肯定也把鱼放进水里过,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学就相信错误的答案呢?原因只有两个,一就是太相信老师的话,二是不注意观察生活。经过这次实验同学们认识到生活与语文是紧密联系的,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二、语境描述,带入生活情景

课文中有的动态词语,单靠查字典或老师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利用一些词语的生活“原型”,通过引导演示,再现生活,从具体语境中来理解词义就比较容易。如对“准备”一词的理解。按传统方法,小学生通过查字典查得:预先安排或筹划。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即使死记硬背下来,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位老师设计了一个生活场景:同学们,如果你们去郊外野炊,会带些什么东西?同学们有的说带上一些锅、碗、筷;有的说带一些菜、肉、蛋;还有的说带一块地毯……这时老师总结引导,告诉学生我们所带的这些东西都是为搞好这次野炊做的——“准备”。学生在这样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可谓水到渠成。

三、开发现代媒体,再现生活情景

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语文。如教学《看菊花》一课时,我先放一段动画,内容是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菊花,画面上的菊花五颜六色,让同学们犹如置身其中,切实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这样抽象的文字在生活情景中变得具体形象,学生能轻松自如地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一种内在技能,让语文课充满生活气息。

2.开发利用“原生态学习资源”。广播、电视已走进千家万户,互联网上的世界更是缤纷多彩,我们周围的“原生态学习资源”比比皆是。我们要利用这些资源,训练学生处理、表达信息与传递信息的能力。这无疑也是在生活和语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四、组织学生表演,模拟生活情景

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头脑中不能建立很好的表象;也有的知识并不难,但学生不能很好地体验那种语境。老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当时的情境,加深理解。例如教《山羊过桥》一课时,学生对“小木桥”究竟有多“小”不够理解,对黑山羊和白山羊之间究竟是怎样谦让的也无法从文字上深入体会。于是我就选来一块只能容一个人单独走过的木板,再请几个同学上来表演黑山羊和白山羊过桥的情景,并加上自己的语言、动作。这样学生头脑中就能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在观察比较中感悟知识的内涵,领会文章的主题。

五、作业开放,投入生活场景

1.收集整理。一是实物收集。班上有同学喜欢集邮,有同学收集烟纸、卡通人物图片等。二是语言收集。学生把从报纸、书籍上收集到的名言警句、精彩广告等,抄在自己设计的作业本上,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

2.观察积累。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将家人忙家务、聊天的情景画下来,然后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明。假如同学对街上见到的广告、图案设计有兴趣,也可以将它描摹下来,这也算一次作业。这样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更是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堂。

3.合作研究。传统的语文作业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近几年来,我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如一位老师在带领学生游学之后,要求学生自行分组,共同设计,完成以“秋天”为题的作业。这样他们人人有作业,主动性被充分激发起来了。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上述语文课的种种活动,突破了教材中的课文内容的限制,实现了“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活的阳光。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金鱼情景语境
情景交际
可爱的小金鱼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