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学习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2020-01-21刘文婷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法度夜游指向

刘文婷

目前,深度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关注,逐步渗入语文学科层面的课堂教学研究。深度学习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融合众多思想,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这里的“深度”,“一是认知的深度,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需要运用高阶思维;二是参与的深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为之;三是结果的深度,通过学习达至理解、迁移以及发展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深度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深度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学习活动科学合理的设计。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学习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呢?

一、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有依据

深度教学要求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发其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因此,教师既要对知识有完整深刻的处理,即对所教文本有自己的学习感悟和理解;又要对学情有准确具体的把握,即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和阅读“痛点”。学习活动设计的依据:一是文本,一是学情。

比如,郑朝晖老师在执教《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课时,不但对文本有自己的阅读感悟和理解,还敏锐地捕捉到了日常课堂教学上的盲点和学生学习上的“痛点”。他认为“同样是表达离愁别绪,柳永的这首词与其他人表达的离愁别绪是不一样的。把握文本的个性——才是高中语文教学关键所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不在点染、虚实这些术语的使用,而在“那些‘染是怎样让情感更浓烈,那些‘虚是怎样和‘实相发生的”。据此,他设计了学习活动“写一写”,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调动各种感受(眼耳鼻舌意)对关键句“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其画面。完成此学习活动,学生会进入情境, 领悟“执手相看泪眼”的情绪;会调动平常的积累,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借助写作活动全部被唤醒;最后在写的过程中,与作者和词中人,产生情感共鸣,深刻理解。

二、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有法度

学习活动能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保证认知、参与的深度,其前提除了设计要有依据之外,还必须有法度,即符合科学,符合规律。

有老师设计《马说》学习活动时,让学生给千里马写申诉书。此学习活动看似新颖奇特,有助于千里马形象的分析,但深究之下却不合法度。申诉书基于事实和法理,是客观性、实用性的;而文学作品《马说》是作者情致、观点的表达,是主观性、文学性的。基于审美阅读、感受阅读的文本是不适宜指向实用性文本阅读的。再比如有老师在执教《〈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比较阅读》一课时,一开始就让学生为画配诗,且不论所配图片是否符合诗句意境,单就效果而言这样做就不可取。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借助文字来重构画面,建构意义,不恰当的使用图片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消解其对文字的兴趣。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有法度,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学生,遵循认知规律、教学规律,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不能违背规律乱活动。

三、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有指向

学习活动能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还需保证每个活动、每个步骤的安排都有清楚的指向,指向提升学生认知、参与的深度。

比如王雨冰老师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导入部分设计了用苏轼的字猜测其性格和根据课题提出疑问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活动设疑激趣,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参与;同时两个步骤安排科学合理,衔接自然流畅。活动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深度参与其中。学生积极提问:作者是和谁一起夜游的?为什么要去承天寺夜游?夜游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夜游时有什么感想?该学习活动结束时王老师适时总结,指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今天课堂的主题,而抓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地学就是高效的课堂。他的评价反馈肯定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明确了学习者兴趣的重要性,点明了学的意义。

学习活动设计的指向性不光体现在活动内容上,还体现在教师的评价反馈上。好的评价反馈不但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与学习信息之间的转换,而且可以提升学生认知的深度,帮助学生理解、迁移知识,发展其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郑朝晖老师在学生交流自己的描写环节时,及时点评,准确到位,比如,“你描绘的景物能互相照应”“‘清风像给人披上一件披风,你把景物和人的感受联系到一起”“你的描写恰当地运用了联想,由我及你,由此及彼”。这样的评价反馈不仅仅是简单的肯定,更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了提炼升华,幫助其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其深度学习。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法度夜游指向
夜游蜡像馆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夜游清名桥古运河
夜游桃花江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míng 明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法无定法:禅宗法度论的审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