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开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启示

2020-01-21房定乐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陶行知活动语文

房定乐

陶行知先生创立了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据着辉煌的一页。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教育所起到的不仅是巨大的变革作用,同时也为中国新教育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石。今天,深入研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不难发现,它仍然切合时宜,依旧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依旧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

当下,伴随着课改的深入,体验教育思想之风的吹拂,让语文学科教师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学校教室是一处极为窄小的学习空间,许多学习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多彩的生活实际,即使有那么一点点关联,活动中也缺乏深刻而又积极的体验,“爱祖国、爱家乡”的道德情感仅停留于道德认知的表面,没有内化成为学生的品格,更未能外化成为优良的道德行为!因此,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引领下,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沐浴阳光之中,徜徉自然之中,开展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让德育灌输转化为自我体验

生活处处是教育,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倡导的是在生活实践中渗透教育。回顾学校语文学科教学,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只局限在文本和语文课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师长等道德教育,大都采用灌输式的方式,缺少自我体验和感悟。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平台。

兴化市地处水乡,流传着无数先辈们艰苦奋斗的英雄事迹,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笔极其宝贵的资源。回顾他们的成功历程,呈现眼前的是一幅逆境奋发、艰苦卓绝的精神画卷,这些,都是开展热爱家乡教育活动的好教材。组织采访、清明扫墓、参观烈士陵园,在活动中学生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建设家乡的理想萌芽破土!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慷慨激昂的文字在笔尖流淌,字里行间充满深情,抒发了立志建设家乡的宏伟志向!孩子们笔尖流淌的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苍白的呐喊!

二、让封闭课堂转化为开放课堂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它来源于“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先生的教育思想扬弃的基础上得出的。陶先生认为,与其倡导“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如此,可以使教育的材料、環境、方法、工具等都大幅度增加。

我校是一所城区学校,城市里的学生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大多数是通过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获得的,是抽象的无味的,缺乏立体和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带孩子们来到农庄,去闻散发幽幽清香的稻花,去欣赏迷人的稻谷丰收景象;让孩子们在家里种瓜种豆,观察植物的生根、发芽、开花与结果;让孩子们养蚕,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到结茧;周末,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小河捉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去钓又红又大的龙虾。孩子们出生在鱼米之乡——兴化的幸福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每次活动结束,孩子们回到教室互相分享着喜悦,口语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在不经意间大为提高,这些情怀还会被孩子们时不时地流露在日记中、习作里。

三、让教育要求转化为学习需求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整合的一种新课程,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实践与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它是一个“可做的”课程,学生们不仅需要学习语文课本知识,更需要实践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需要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指导、管理与评价。因此,每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实践。在活动中,必须突出“做”这一中心,学生在做中学,教师也在做中教。因此,每次活动方案的设计,皆要突出“做”的核心,围绕“做”设计活动的步骤和操作要领,以及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需要“学”和教师需要“教”的内容,让活动过程成为教师真教,学生真学。

组织野炊活动,我让学生八人一组,分成六组,学生通过讨论,自己选举组长,组长牵头,组织组员讨论野炊方案,小组同学从菜单内容、人员分工、餐具携带等方面进行设计,老师只对每组进行审核和指导。搭灶、找柴、生火、洗菜、切菜到烧菜,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各自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分外愉悦。

回校后的口语交际,学生再也不是空空而谈,而是在叙述野炊的享美之乐。学生有感而发,思维特别活跃。从方案设计的开始,到整个活动结束的交流,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口语表达,口语交际课效果远优于只局限于教室。

综上所述,作为以语文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项实践活动形式,它既不是课外活动,也区别于传统的语文活动课,而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学生的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通过开展观察、调查、访问等多样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语文,进而提高语文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陶行知活动语文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