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课堂不曾预约

2020-01-21李长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赵州桥预设语文课堂

李长明

每一名学生都是有生命力的学习个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活泼好动、思维跳跃性强、接受能力强便是小学生在这一发展阶段所普遍具有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所组织的语文课堂,不可能完全地按照教师预设好的教学流程按部就班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与教师预先准备的教学计划相矛盾的事件。这些非预设问题的出现,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对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分析了非预设生成的概念,并重点阐述了非预设生成语文课堂构建的策略,旨在以非预设生成课堂的构建,让语文课堂绽放出别样光彩。

一、非预设生成的概念

非预设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成果、操作过程以及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与教师课前预设的内容不同,或是学生所获得的学习结论在教师的预想之外。非预设生成的问题或者学习结论,虽然不在教师的预想之内,但并不是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以及自身的专业能力,很好地解决这些突发的事件。

同时,教师对于非预设生成事件的态度,决定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体现出了教师的智慧与专业素养。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所突现的疑问,或对于学生的错误学习结论置之不理,那么可想而知,语文课堂便会陷入何种境地。非预设生成语文课堂构建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有积极作用,教师应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非预设生成”,并善于引导学生主动表达,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个性化发展。

二、非预设生成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巧妙引导,推波助澜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沿用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养成“吃等食”的习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此,教师应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问题的回答中说出不同的见解,此时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而要借助这一非预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推波助澜的效果。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赵州桥》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通过文章的阅读,我发现赵州桥真的是雄伟又壮观,能够设计出赵州桥的设计师一定很厉害。”这时突然有一名学生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赵州桥的设计虽然厉害,但是与港珠澳大桥相比可差远了。”(非预设情况发生)面对这种非预设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评判,而应通过巧妙引导的方式推波助澜。如教师提问:①你们认为赵州桥与港珠澳大桥的区别是什么呢?②是先有的赵州桥,还是先有的港珠澳大桥?它们的建造原理是什么?③你认为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是否有赵州桥的“功劳”?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赵州桥是先人的智慧,体现出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赵州桥的出现对于我国桥梁工程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古代文明对于现代发展的影响。

(二)将错就错,自我反思

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思维能力薄弱,在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中都会经常出现错误认知的情况,并且很多时候小学生对于自己的错误认知异常坚持,还会认为家长或者是教师的想法才是错误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若是教师遇到这种问题,切不可严厉斥责学生,而应掌握非预设生成的教学艺术,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让“错误”也可以在有效利用中绽放光彩。如,在一次写作训练中,一名学生将“仲裁”写成了“中裁”。在以往的课堂中绝大部分教师会选择直接将错别字找出来,然后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并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记忆错别字。而在非预设生成的语文课堂构建中,需要教师掌握“将错就错”的教学方法,借助这个错误进行词汇的组成与含义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小学生对于这个词汇的理解程度,也消除了写错字学生的紧张、焦虑心理,有助于启发学生认识到错误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对词汇含义的理解不足,带领学生在错误中汲取经验,在反思中获得成长。

(三)重视疑问,开启思维

当学生提出疑问时,说明学生在认真思考,教师应重视学生所提出的疑问,无论这种疑问是肤浅的还是错误的,教师都应借助疑问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与广度,进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在阅读《夸父逐日》的课文之后,一名学生表示“人怎么可能追得上太阳呢?夸父真的是太傻了”。此话一出很多学生都投来了或惊讶、或疑惑、或赞同、或反对的目光。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如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是否赞同夸父逐日的这种行为呢?”有的学生说:“我不赞同夸父的这种行为,他将一生的时间都浪费在了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上。”有的学生认为:“夸父太自不量力了,探索自然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是更应该脚踏实地。”也有的学生表示:“《夸父逐日》这篇课文中蘊含着深刻的哲理,现实中自然不可能出现有人坚持追逐太阳的行为,因为那是不符合科学的,但是这个故事中所反映出的夸父对于自然探索的强烈愿望与顽强意志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借助学生所提出的非预设生成疑问,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之间各自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实现了思维的碰撞,因势利导地激活了求知欲,同时也在问题的讨论与解答中获得了学习成就感。

(四)关注情感,科学评价

在非预设生成语文课堂的构建中,教学评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非预设生成课堂能否获得良性的循环发展。比如,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一名平时很安静的学生出乎意料地主动提出了疑问,可能这种疑问在教师或者是优秀生的眼中觉得很“幼稚”。此时若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非预设生成疑问置之不理,或者给出了否定性的评价,那么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学生极有可能将疑问埋在心里。长此以往非预设生成课堂的构建就会变成空谈。相反,若是在学生提出非预设性问题或发生非预设性学习行为时,教师能够及时地给予肯定或鼓励,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更加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而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寻找小学生能够听懂、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同样有助于非预设生成语文课堂构建目标的实现。

总之,作为教师应认识到非预设生成课堂构建的重要性,并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学情处理非预设生成,善于利用非预设生成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小学语文非预设生成课堂的构建,对于教师是一种挑战,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深度思考,为语文课堂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打造精彩的、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作者简介: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街道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赵州桥预设语文课堂
你不知道的赵州桥
学了就要用,不用就没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