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

2020-01-21刘英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

刘英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升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其思辨能力。从语文课程数次改革可得知,学生思维能力依旧薄弱,而语文教师倾向于传授新知,很少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阅读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更是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应摒弃传统单一落后的阅读教学方式,有效增强学生辩证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一、合理设置问题培养思辨能力

从教学实践得知,大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效果。高中语文阅读和小学、初中等学段相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对教师设置问题的能力也提出较高要求。思辨需要问题启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关系到是否能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其设置问题的水平也关系到是否能推动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以及产生更多的理性思维。对此,语文教师可结合学生学情合理设置问题,帮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文本中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设计有效问题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形成高效对话。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充分关注学生反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示性问题。由于学生反应为不可控状态,那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合理预测学生反应。

以《雷雨》教学为例。课文片段:“周朴园:哦,三十多年前你是在无锡?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教师根据上述对话提出问题:“鲁侍萍只需回答‘是的就足够了,为何还要说那么多话?”学生陷入疑惑,教师继续说道:“基于语言学得知,‘是的之外的话属于多余信息,正是这种多余信息承载思想感情信息。”学生:“为吸引周朴园对她的注意。”教师:“那鲁侍萍为何重点强调三十年前?”学生:“为了让周朴园回忆三十年前那段故事。”教师:“鲁侍萍回答的一句话中出现两个‘呢,有何含义?”师生讨论后得出“呢”为感叹词,重点强化表达信息。从上述教学案例可知,语文教师围绕鲁侍萍的回答设置多个问题,促使学生从细枝末节之处寻找隐藏情感,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和人物的理解,增强思辨能力。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在于让学生学会阐释、分析、推理、判断等。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紧贴学生高层次认知,提升阅读教学效果。以《拿来主义》教学为例。该篇课文为逻辑结构清晰的论说文,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为比喻说理和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提出:“是否可将课文前六段实行拿来主义原因与第七段拿来主义内涵调换位置?”经学生思考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得出前六段提出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论述都在为实行拿来主义提供论据。通常否定错误方式在于构建正确思维观点,破立结合才能体现拿来主义逻辑。上述教学方式能有效锻炼学生推理和论证能力,提升高层次认知能力。

二、立足阅读文本培养思辨能力

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文本理解偏差问题,如过度解读或浮光掠影式理解,甚至存在误读,影响了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所以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时需立足文本,促使学生深入理解。高中语文教材收录大量名家名篇,基本均有利于熏陶学生品格,训练思维以及提升写作水平。部分教师在解读部分名篇时固守传统思维定式,教学时会习惯地为学生灌输已形成的思维理念,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思维阻碍。

以《祝福》教学为例。很多語文教师在解读时会将祥林嫂悲剧归结为神权、夫权以及族权三大因素,基本很少讲解制度、文化、人性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在解读时应摒弃传统思维观念,基于文本本身分析作者所表达的主题。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祥林嫂最后在新年“祝福”中孤独死去的深刻含义。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寻找文本内在矛盾。相关研究指出,很多文本分析之所以存在无效的情况,大多是忽略了文本内在矛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基于矛盾之处细读文本,拓宽阅读视野并启发思维。其次还需拓展文本,借助群文阅读促进深刻理解。所谓群文阅读即在教材基础上补充相同类型的文章,指导学生阅读,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比较思考,提升阅读能力。借助群文阅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应明确群文的比较点和参考点、有哪些群文组合方式。指导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等方面着手或从表达方式、修辞、常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选取讨论主题,结合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选取多个文本整合成适用于学生学习的材料,或设计问题和布置任务指导学生自主探讨并提出相应观点,最后在理解阅读文本时验证自身观点。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思辨能力

相关研究指出,当前很多学生都潜意识形成两个惯性错误思想。其一,教师说的内容都是毋庸置疑的;其二,教材上所有的内容都是正确的。正因如此,才导致学生不敢质疑,长此以往就削弱了思辨能力。曾有经典名言说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学生要明确真理并充分认识到真理是客观、发展、相对的,那么教师言论就不是绝对正确的存在。学生要学会辨别信息真伪,树立探索真理的信念。同时教师还要建立自由、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鼓励学生指出教师存在的不足,和教师展开思维辩论。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部分学生表示并非不敢提出问题,而是不知道该提出哪些问题。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合理提出问题,引领他们的思维朝着更为深刻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比如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提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三个问题。“是什么”即这篇作品描述哪些内容或展现哪些主题,“怎么样”是作者运用哪些技巧,语言为何种风格,促使学生循序渐进思考三个问题,从而高效把握重难点知识。必要时再将自身构思与作者对比,那么学生就能深入理解作者为何这样描写以及传递的思想内涵。

以《想北平》一课的教学为例。大部分学生表示阅读完这篇课文后感觉很平淡,也不知道应该提出哪些问题。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作者说十分爱北平,请问作者爱北平什么?”“作者如何爱北平?”上述问题分别指向作者的描写内容、文章写作手法和结构以及作者为何写这篇文章,提醒学生关注写作背景和时间,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质疑时,应营造生动、平等的气氛,改变传统命令式的语气,尝试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交流。这样才能较好地诱发学生思考文本,并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阅读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能帮助阅读者处理信息,那么在此过程中就不会缺少思辨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形成理性见解,由此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镇江心湖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