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学小古文,叩响文言之门

2020-01-21王丽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王戎李子古文

王丽

小古文是指篇幅短小,内容浅近易懂、富有趣味、适合儿童阅读的文言文。学习小古文,不仅能让小学生体会为人处世之道,感悟世事万物之理,还能促进他们古文知识的积累和文言语感的养成,为中学深入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基础。笔者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谈谈如何让小古文的教学更有趣味,使得学生感受其魅力并乐在其中。

一、巧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小古文的教学重在一个“趣”字。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激趣,如诗歌引入、故事分享、谈话设疑等。

在《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中,教师出示硕果累累的果树图片,以讲故事的方式预设了小朋友在郊游时看到果树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该不该摘果子,并自然而然引入王戎这个人物,使学生觉得王戎这个人物就跟身边的小朋友一样,从而消除了学习小古文的畏难情绪。

二、妙解字义,多种方式有趣味

1.联系积累。有一些字词书上并没有注释,我们可以联系以前的积累来理解它的意思。如,“诸”是个生字,注释里没有它的解释。你能给它组个词吗?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组词,充分调动学生以往的词语积累,使得学生在这些熟悉的词语中逐渐领会“诸”就是“众多”的意思。

2.借助图片。借助图片,也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小古文内容的好方法。比如,很多学生对“多子折枝”不是很明白。教师出示满枝沉甸甸的李子的图片,学生便会恍然大悟:成熟的李子多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就是多子折枝。

三、以读为本,形式多样有层次

小古文具有节奏感,吟诵起来颇具音韵美。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语言的音律之美,而且还能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获得成长。

1.前后对比读,悟人物形象。在学习“竞走取之”与“唯戎不动”这两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前后对比读,边读边品边悟。

师:诸位,你们跑啊,跳啊,捣啊,争着去摘李子,真热闹,真开心啊!可是瞧瞧你们的身后——

生:唯戎不动。

师: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读得再慢一点,谁来读好它?

生:唯戎不动。(语速更慢一些)

师: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能看到这一动一静的画面。

在读“竞走取之”时,教师指导学生读得快一些,读出诸小儿的急切。在读表明王戎态度的“唯戎不动”四个字时,引导学生读得缓慢。在对比朗读中,学生眼前浮现出动静对比强烈的画面,对王戎这个人物的形象也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2.文白對照读,明简洁之美。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小古文与白话文进行对照朗读。

师:王戎为何一动不动?奇怪吗?有什么问题要问问他?

(学生们将各自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你看,古文只写了“人问之”三个字,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问题都写出来呀?

生:因为大家说的话语虽然有点儿不一样,但其实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为什么不取呢”。

师:是啊,既然读者都知道这个意思,还有必要去写吗?

生:没有。

师:古人写文章惜字如金,行文简洁,在不需要写的地方一句废话都没有!简洁是种智慧。再读,感受这种简洁之美。

学生在将小古文和白话文进行对照朗读的过程中,也渐渐发现,小古文其实并不枯燥,相反,它读起来朗朗上口,背起来容易,还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富有趣味。

四、借文表演,内化知识有共鸣

《王戎不取道旁李》虽然全篇只有49个字,但却蕴含哲理,寓意深刻,非常适合学生来表演。学生在设计“竞走取之”表演场景时,要设身处地地想象“诸小儿”当时的心理活动,用合适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表现内心的急切。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合理引导。

师:诸位,我想采访你们,你准备怎么“竞走取之”?你会怎么做?跑得最快的孩子已经爬到树上了,他在做什么?

生:他在东采西摘,将衣兜塞得满满的,恨不得一下子采光。

师:是的,这就是“竞”!这就是“争着”!跑得最慢的那个小小孩儿呢?气喘吁吁,他在说什么?

生:你们等等我呀!别把李子都采光了呀!留点儿给我呀!

师:是的,这也是“竞”。孩子们便是这样“竞走取之”的。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广开思路,热烈讨论每个角色应该怎么演,并说出依据,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大大提升。在不知不觉中,小古文的内容已被学生熟记于心。

小古文读起来有韵味,学起来有乐趣,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要充分挖掘小古文中的“趣味因子”,让学生在趣学小古文的同时,扎好语言的根,并不断浸润和成长,更有力地去叩响文言之门。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文星小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王戎李子古文
神童王戎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事实上的名士”王戎,“魏晋风流”的一个样本
吝啬的王戎
李子有多少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王戎识李
奔跑吧!李子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