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骆驼祥子》中的环境描写

2020-01-21张云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福子祥子拉车

张云

老舍先生说:“背景的重要不是只写景或东西,使故事更鲜明确定一点,而是它与人物故事都分不开,好像天然长在一处,把背景放在一个主题之下,便形成了特有的色彩。有了这个色彩,故事才有骨有肉。”《骆驼祥子》中树木远山、河流香花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景物,它们与人物的心情与命运有机地交融,不同色彩的景物映射的是人物不同的心理及生存状态。

一、希望的色彩

在《骆驼祥子》中有这样两段环境描写。

第一段:“灰天上透出些红色,……,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作者着力从色彩角度展现景物,天空的色彩从灰到灰紫到蓝色,太阳从微红到深红到金色,田野、树、草由暗绿到翠绿,整幅画面色彩由暗到明,暗淡之色是祥子车子被抢的绝望,明亮之色是祥子想到骆驼能卖钱换车时重新燃起的希望。一切景语皆情语。日出的过程是祥子找到希望的过程,重获自由和希望的祥子感受到自然的暖意,连身上那污浊的衣衫都不能阻挡他想欢呼的心情。

第二段:“太阳平西了,……,麦子,荷叶,与桥梁。”描写极为细致,柳树、麦子、荷叶、桥梁在祥子的眼里各具特色,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长短句的交错使用让景物富于变化。此处景物虽不如第一段那样美丽,但是在祥子的眼中却是有趣而可爱的,因为此时的祥子对北平有种“他乡是故乡”的亲近和依赖感,认为所有景物都属于北平,连他自己也是北平的,因为这座城市让一个来自农村的破产者有了生活的保障和希望。

无论是日出还是日暮,我们都能从描写中窥见一个健壮结实、乐观向上的祥子的形象。我们也为祥子而高兴,以为他的美好生活画卷将由此展开。

二、挣扎的色彩

然而,祥子的生活似乎注定与磨难和挫折相伴。《在烈日和暴雨下》中作者描写了两种极端天气之下祥子的挣扎。病了似的柳树、干得发光的马路、毒恶的灰沙阵写出了街上的冷清、天气的炎热,为祥子拉车提供了活动背景,也为祥子内心的矛盾提供了依据。满天的黑云、肆虐的狂风、扯下的雨瀑同样烘托了环境之恶劣,拉着车的祥子在风雨中如同一片无所依托的树叶。这里的环境描写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祥子的生病作铺垫,同时也为祥子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极端环境隐喻着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凸显人物的矛盾和挣扎,强化人物的脆弱与渺小,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我们会思考:为什么在这样的天气之下祥子必须拉车?虎妞为什么明知天气炎热还要催促他去拉车?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向文章的深水区探去。

拉车首先要养虎妞,维持生活。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要求是残酷的,祥子不拉车,生活便无着落,因此,只要祥子还有力气便要将这种力气转化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其次是祥子自己对生活的要求。祥子是个踏实肯干、不投机的上进青年,他虽然身处底层,但通过劳动获取正当财富的本性没变。而虎妞却为了方便小福子拉客催促丈夫外出,由此可见虎妞并不真正爱祥子,此点从前文中虎妞嫌弃祥子是车夫的身份中也可以证明,因此,祥子不仅挣扎在恶劣的环境中,还挣扎在这场无爱的婚姻中,最后的悲剧结局可想而知。

三、绝望的色彩

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有很多,但压死他心灵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定是小福子的死。当他从老马那儿听到小福子的可能的去处时,文中有如下描述片段:

“灰色的树木,灰色的土地,灰色的房屋,都静静地立在灰黄色的天下;从这一片灰色望过去,看见那荒寒的西山。”

此句中色彩是晦暗的,作者连续用四个“灰色”来展现此时祥子内心的痛苦与灰暗,虽然并未直接交代小福子的命运,但是景物的色彩便是最好的说明。祥子认可了老马的说法,为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而伤心,但是却并未想到小福子会死,所以小福子的死讯于他是致命的打击。灰色本就是祥子生命的底色,只是小福子的死让这种灰色直接变为深渊般的黑色。祥子对生活彻底绝望,从此他的肉体是黑色的,灵魂也是黑色的。

在文章最后一章集中描写了北平初夏时明丽而热闹的景色,但是这些景物似乎都是为了衬托祥子的麻木,祥子为了钱出卖了阮明,除了阮明的死让祥子略感不安,没有任何景物能触动祥子的心弦。景色的绚丽和祥子内心的昏暗形成强烈对比,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不禁感叹北京城似乎可以消解一切的死亡与祸患,人们似乎都被这虚假的繁荣所催眠,甚至高高兴兴地看杀头,却不知自己可能就是下一个祥子或阮明,祥子和阮明的今天或许就是他们的明天。

老舍先生的这部小说既继承了传统小说的优点,又汲取了西方现代小说中的精华,有很强的思想和艺术性。文中不仅再现了典型环境,还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祥子的生命历程在景物的不断呈现中慢慢推进,祥子的灵魂之色也随着景物的變幻而呈现不同色彩,绚丽也好,黑暗也罢,都深刻地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小福子祥子拉车
论小福子之死的必然性
抬头看路 埋头拉车
骆驼“祥子”在唐朝的一天
找不同
建房建房
成功=埋头拉车+抬头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