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0-01-21熊晖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7期

熊晖

433300湖北省监利县中医院普通外科,湖北监利

开腹阑尾切除术疗效确切,是急性阑尾炎的传统治疗方法[1],1983年德国妇科医师Kurtsemm 首次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部分学者认为腹腔镜阑尾切除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比较无显著优势[3],造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推广应用不理想。本研究对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阑尾炎患者60 例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同时对另外60 例阑尾炎患者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种术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阑尾炎患者120 例,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体征明确诊断。分为开腹阑尾切除术组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各60 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8 岁,平均25.5 岁;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2 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0 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 例。开腹阑尾切除术组男33 例,女27 例;年龄16~69 岁,平均27.5 岁;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3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手术方法:①开腹阑尾切除术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采取剖腹探查切口或取右下腹麦氏切口,术中注意无菌操作,常规对阑尾进行切除。②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不置胃管和尿管,平卧位,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常规术野消毒铺巾,取头低足高左倾15~20°位,脐孔上缘约10 mm 做弧形切口,穿刺针刺入腹腔并接入CO2充气,穿入10 mm Trocar,经脐Trocar 孔进腹腔镜,分别经耻骨区左、右下腹壁穿入Trocar 5 mm,盲肠后外方找到阑尾,用抓钳将阑尾体部抓住,用7 号丝线分别结扎阑尾根部和阑尾系膜,用电剪距离结扎线约0.5 cm 处分别将阑尾系膜和阑尾根部剪断,切除阑尾[4]。检查阑尾残端处理是否满意,有无活动性出血出现在阑尾系膜残端,经脐部戳孔将阑尾取出,对阑尾残端处理不满意者或腹腔脓液较多于右下腹腔阑尾残端则在附近放置16 号硅胶管1 根,缝合各穿刺孔。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与术后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情况。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开腹阑尾切除术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为(24±8.5)h,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为(10±3.5)h。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1.3)d,开腹阑尾切除术组为(8.2±2.5)d。两组患者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种类及剂量相似,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用药时间短。开腹阑尾切除术组分别切口感染3 例和脂肪液化3 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术后无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开腹阑尾切除术是一种经典和成熟的术式,有学者认为其本身损伤轻,没有必要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而实际情况中如肥胖患者或寻找阑尾困难的患者常需将切口进行扩大。切口小很难全面探查腹腔脏器。开腹阑尾切除术据文献报道切口感染率约7%,术后肠粘连发生率达70%~90%[5],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肠粘连、肠梗阻等[6]。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干扰及术后使用抗生素少,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并且瘢痕小等优点[7-10]。由于腹腔镜手术切口小,伤口愈合基本不留瘢痕,对于瘢痕体质患者甚为适用,而且便于腹腔局部冲洗,减少腹腔脓肿及肠粘连的形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既是治疗方法,也是较好的诊断措施,可全面探查腹腔,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同时还减少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腹腔镜手术切除阑尾时可在Trocar 内取出,杜绝阑尾与皮下组织及皮肤的接触,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但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也存在不足,其不能完全代替开腹手术,如术中发现回盲部粘连、周围脓肿形成、阑尾动脉出血难以控制、阑尾严重粘连、大网膜包裹严实、阑尾基底部广泛坏死穿孔、腹膜后位阑尾等情况则需要中转开腹[11]。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我国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是手术费用明显高于传统手术方法,而通过采用丝线结扎阑尾及其系膜,重复使用Trocar、不使用超声刀、钛夹和一次性的结扎材料等措施,可降低手术费用[12]。一般认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全身麻醉效果较好,对麻醉条件也有较高的要求,基层医院往往难以满足这些要求,术前准备又较繁琐,使整个手术时间可能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