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概况

2020-01-21刘路迪王巍巍张为民李铁郑鹏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7期

刘路迪 王巍巍 张为民 李铁 郑鹏

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1,吉林长春

130000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吉林长春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造成长期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的三大疾病之一[1]。上肢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如何控制肢体痉挛是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往往不完全,据估计,脑卒中后多达38%的患者会出现痉挛症状,近50%的脑卒中患者发展为中度或重度肢体痉挛[3],特别是累及受影响的上肢[4]。在亚洲,针刺已经被用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也开始接受针灸作为治疗脑卒中的替代策略[5]。

体针疗法

按经选穴:①表里两经穴:刘晓娟[6]先取筋脉拘急侧手阴经穴天泉、尺泽、内关,行捻转提插疾徐泻法;而后取手阳经穴位肩髃、天井、合谷,行捻转提插疾徐补法。对照组常规取穴。韩淑凯等[7]提到手三阳经属腑络脏,手三阴经属脏络腑,两者互为表里、阴阳相对,故其选用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效果良好。②手三阴经穴:陈敬君[8]针对上肢肌痉挛的具体情况,直取相关屈肌所在手三阴经经穴,松弛局部肌肉,以达到缓解痉挛目的。笔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针刺调节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经气,打破异常痉挛模式,使两条经脉之气相对平衡以达到上肢痉挛平衡的状态。③手三阳经穴:王东岩等[9]针刺手三阳经穴来恢复患侧痉挛上肢的活动能力。手三阳经穴是针灸疗法的常用穴位,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针灸治则,选取手三阳经穴进行针刺,具有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功能。

其他选穴:①督脉穴:辛彦萱等[10]认为督脉为阳经之海,是与脑直接联系的经脉之一,针刺督脉穴位,可疏通脑络。近年来,针刺督脉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研究更为深入和细致,其以调神醒脑,舒筋缓急作用和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成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治疗方法之一。②夹脊穴:王雪飞等[11]针刺王氏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治疗12 周后患肢出现痉挛概率为20%,与针刺前相比,极大程度降低痉挛状态。③拮抗肌穴:张志远等[12]将78 例脑卒中致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腧穴疗法,有效率为92.0%。综上所述,针刺拮抗肌群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水平。

电针疗法:魏冰等[13]认为电针针刺筋肉腧穴,具有整体治疗和调节痉挛作用。予32 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以电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75%。此法具有舒筋通络作用,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特殊针具刺法

毫火针:饶晓丹等[14]选取患者30例,以毫火针快速刺入其患侧上肢肩髃、天井、曲池、外关、八邪,直入直出,不留针,使患侧上肢痉挛在短时间内有明显改善。之所以选择毫火针代替火针作为针具,是因为其针体细,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

温针灸:王英[15]将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6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温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Yang 等[16]纳入12 项随机对照试验,使用温针灸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证明温针灸治疗可有效缓解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疗效确切优于传统针刺法治疗。

特殊部位针法

头针:贾澄杰等[17]提到“头为诸阳之会,元神之府”,手足三阳之经筋皆分布于头面部。故其运用头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取偏瘫肢体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进行透刺并留针,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腹针:徐明等[18]认为腹针的取穴原则以腹部神阙系统为调控核心,通过腹部取穴,调节脏腑气血、经络,以促使机能恢复,从而达到治疗全身性疾病的目的。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理胃肠,利湿降逆来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

针药结合疗法

王新生等[19]应用针刺联合BTX-A 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缓解上肢痉挛状态、临床疗效满意。Fridman 等[20]提出脑卒中后的肢体痉挛是一种重要的运动障碍,A 型肉毒毒素注射是常见且有效治疗方法,所以未来研究可以侧重研究和推广针刺联合肉毒素的方法来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优势,如要探索深层次的优选治疗方法,首先纳入标准、样本须处于同一痉挛等级,而且应该扩大样本量,同时排除无治疗意义且影响结论的样本。其次检验方法要一致,包括统计方法的选择、过程正确性等。最后必须有客观指标来证实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如国际上通用的改良Ashworth 评分量表、表面肌电图等[21]。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拓宽针药结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更好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理活动,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