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创设探究

2020-01-20王海鹂

甘肃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生活情景创设小学数学

王海鹂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20)13—0167—01

创设生活情景,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场景,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创设,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在概念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

概念是理解、运算的依据,可见,理解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而概念概括性较强,且大量使用抽象的符号,故而又凸显出了概念的另一个特点:抽象性,这就构成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概括性较强的概念之间的矛盾。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概念放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必然能将概念变得有趣易懂,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因此,概念教学时,教师要综合考虑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元素引入课堂。

例如,教学“体积”这一概念,如果直接出示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学生很难理解。考虑学生都有用水杯倒水、喝水的经验,笔者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景:明明和姐姐在家都有自己的专属杯子,明明的蓝色水杯上方有一条小线段,线段旁边标有数字120ml,姐姐的粉色水杯上方也有一条小线段,线段旁边标有数字 165ml。爸爸告诉明明,这个数字就表示这个水杯的最大盛水量。这时,笔者话锋一转:这个数字与我们今天学习的“体积”有关吗?如此引入,使“体积”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计算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始终,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计算教学,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敏性、求异性,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然而实际教学中,由于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往往对计算不感兴趣,缺乏计算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思路,为计算“披上”生活实际这件华丽的“外衣”,使得计算有趣、有味。

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这一内容,算理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区平面图:干休所小区的居民楼共有33个单元,平均每个单元可以住24户人家。问这个小区共有多少户人家?学生在列出算式“33×24”后,可以根据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计算乘数个位上的“3×24”,就是计算了单独4个单元的户数;计算乘数十位上的“30×24”,就是计算了30个单元的户数;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就能算出一共的户数。如此,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轻松而又自然,同时又为学习乘法分配律埋下了伏笔,最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所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

解决问题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地将应用题解答出来,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经历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既解决了问题,同时又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力、获得了情感体验。而创设生活情景,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了一种“不协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力,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手段。

比如,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情景:生活中我们经常見到水面上漂浮的空瓶子,空瓶子无法完全浸入水中,那么怎样才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呢?经过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有一个学生提出:可以将空瓶子打捞上来,放入一个有刻度、且装满水的长方体器皿中。等水不溢后,捞出空瓶子,计算出溢出水的体积。根据空瓶子的体积和溢出水的体积相同,得出空瓶子的体积。还有学生提出,将空瓶子打捞上来灌满水,将水倒入量杯,计算出水的体积,水的体积和空瓶子的体积相等。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所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之,联系生活实际教数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故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满足了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生活情景创设小学数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贴近生活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探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