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2020-01-20杨金媛

甘肃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阅读水平中年级小学语文

杨金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20)13—0156—01

阅读被认为是获取知识最有效的一个途径,同时也是重要的一项认知活动。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三四年级学生,教师需要站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以及发展知识这一角度进行,能够让这一阶段真正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这一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以及学生们已有的认知基础,如知识储备量、阅读速度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等等,来进行综合分析,并找准提高中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那么,如何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呢?笔者就此加以阐述。

一、授之以渔——教学具有针对性

中年级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主阵地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一二年级学生只是对字词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是就具体文章中字词的出现,其理解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到了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做好词语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和掌握不同文章中理解词语的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如,在学习《春天的雨点》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从文章中选出典型句子,试着让学生进行理解,然后讲解准确的句意,学生能够认识到“春天的雨点”实际上是一个双关语,其蕴含的意义就是点明文章中心。再者,学生通过找准关键词再深入理解文章。让学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进入到文章,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对文章的感受,同时学会紧紧抓住关键词,掌握整个文章的内容。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分清了这篇文章中的中心句与过渡句,同时还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一方法。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感悟能力,让学生真正学进去、记牢靠,还能运用自如,无形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提高,其语文素养也在提升。

二、细节渗透——突出学生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以主角的身份在不断地帮助学生理性分析。似乎教师如果分析讲解不透彻,那么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不深入。这种被动式的听讲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主角变为“导演”,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指导者,通过细节渗透,引领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朗读为例,朗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一个途径。朗读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地与文本对话,找准自己的情感基调,其各种感官集中于一点。教师所做的就是引导和指导学生完成朗读的各个阶段。在初次读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自主地去学习课文,并且扫清陌生词句的障碍。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先对学生进行词语认读的检查,再对含生字的句子进行查读,以此完成对学生自学效果的检验。在具体的朗读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行对文章中的一些长句或者生涩句子进行练读,学生一遍遍练读,直到读通顺与流利。学生进入默读环节中,教师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投入文本中,自我阅读、自我思考,尝试理出课文的主线和文章脉络,学生则会对课文整个结构有较为清晰而总体的印象,有助于后续的阅读。进入到精读环节,学生随着教师的引领对文本中的重点部分以及重点句子深刻领会,并调动自我感官体味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到了深入理解阶段,学生开始对重点字词句进行研读,直至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精妙所在,当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由内而发地产生情感,则意味着学生已经实现了与文本的“二合一”,此时,教师所做的就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以及各具风格的解读。当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的个性之花就会绽放,对于文本的阅读则会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无疑这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拓展延伸——实现阅读自由性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仅仅依靠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其语文知识的储备以及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还需要以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补足。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必然要能够将课上与课下有效衔接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兴趣,习得和掌握阅读方法,再运用于课外实践之中。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阅读水平的提高,甚至能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结构、形成道德情操、铸练意志品质、培养心理素质。因此,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促使学生的兴趣能够持久发展,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阅读习惯。

总之,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水平得到提高,从中获取知识,并且获得精神的滋养和心灵的熏陶,真正自由翱翔于阅读的天空。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阅读水平中年级小学语文
重视非连续性文本,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
素质教育下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影响初中学生阅读水平的主要因素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