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0-01-20杨奎山
杨奎山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3—0114—01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期,低年级学生胆子大,爱模仿,敢于说话,表现欲望强,天真无邪,教师要抓住这个好时机鼓励学生多说话,训练学生初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做到口齿清、语音准、声音大。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在先,读、写在后。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说话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一、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词和句的训练,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教他们说普通话;在进行字义教学时,教师可通过组词造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要在字形分析、词语解释、口头造句等方面引导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通过扩句练习、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低年级句段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扩句、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扩句练习“课间操”,让学生观察课间操的情景后,扩展成“上午,同学们都到操场上锻炼身体。老师们陪着同学们一起锻炼,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跟着音乐做操、跳舞,还可以进行游戏活动。课间操活动真是太好了!”又如,要求学生把互相关联的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或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按先后顺序连成一段连贯的话。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就可以从会说一句话,逐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了。
三、提出连贯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教师明确地提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一一回答后再连起来说。如:“你叫什么名字?你在哪个学校上学?你爱你的学校吗,为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系统地提出几个问题,学生先不一一回答,而是思考后再进行回答。这样,经过循序渐进地练习,学生说话时就可以做到有条理地、连贯地说事说人。
四、复述课文或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把学过的课文或听过的故事,通过理解和记忆,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就是复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篇课文或一个故事,能極大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进行复述训练时,学生要做到:用普通话表达,声音要响亮,语音要清晰,语句要通顺、连贯。
五、运用学过的连接词、过渡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结合学过的课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松鼠》一课,课文中写道:“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教师说明像这样正确运用“先 、再、接着、然后”等连接词就能有序地说明事情发展的经过,启发学生用这些词语说一段连贯的话。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有的以“种向日葵”为话题说:“我在院子里种向日葵。我先用铁锹把土翻松拍平,再挖几个小坑,把葵花籽放在坑里,然后盖上一层沙土,最后浇一点儿水。”有的以“我的晚上”为话题说:“晚饭过后,我先出门和朋友们玩耍一阵,玩好之后,再回家开始看书做作业,然后刷牙、洗脸、洗脚,和父母说说话,最后脱掉衣服,上床睡觉。”这样,说出的话简练、通顺、连贯。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过渡语或句子。如,讲“啄木鸟医生给树治病”时,学生要学习运用“一天”“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日子”等词语,把啄木鸟医生给树治病的意思连接起来,连贯地表达。
六、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表达时才能有条不紊。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差,看东西时没有顺序,常常是走马观花,导致说的时候也条理不清不连贯。有序地观察事物,是有条理说连贯话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指导学生观察教室,先观察教室的位置,再观察教室里面的摆设,再看四面墙壁的装饰,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观察的顺序是多样的,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外到内,或从内到外等。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然后引导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上述训练途径和方法外,教师可以通过专设的口语表达课,还要结合课外校外活动进行训练,如,组织游戏比赛活动和自由讲述见闻等,增加学生多说多练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生活,增长学生的知识。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