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 有序 高效
2020-01-20党绍辉
党绍辉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坚守常规;稳中求变
【中图分类号】 G633.3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3—0106—01
作文教学应该从教学模式入手进行改革,既不能抱残守缺,墨守成规,也不能无所顾忌地把原有的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全盘推倒。我们要在吸收前辈有益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坚守常规,稳中求变。本文拟从高中作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出发,立足于高中作文教学必须遵循的周期性、系统性、序列化的特点,探讨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即笔者这里提到的“常规教学”。
一、重视作文练习与提高的周期性
作文教学是一个教学过程,是相对独立的写作教学与训练指导过程。从教师方面看,这个过程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环节;从学生方面看,则包括审题、构思、起草誊清与评后修改提高四个环节。把教和写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次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一个周期。从教师教的具体环节来说,除了对学生习作的批改环节可在课外进行,其他各环节都要在课堂上进行,当成一堂教学任务来完成(当然作文批改也可以上成一堂课,比如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批改)。其中教师在学生写作前的命题指导与学生完成习作后的讲评应该是作文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每一个课堂教学周期中,教师给学生讲授基本的文体与写作常识,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与指导下获得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的启发,写作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二、形成科学、合理的序列化体系
首先,教师要对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有一个宏观的、通盘的计划,在计划中体现一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序列。教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应该遵循课程编排,合理整合和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已有资源,将每学年、每学期甚至每个月的作文教学安排和训练的侧重点都了然于胸,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并制订一个可以预期的周期性计划。
其次,每堂作文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一切教学过程都是实现教学目的过程;过程在目的的指导和支配下运动,目的在过程中实现。教师可以设计教与学的具体环节,让一堂作文教学有序开展,增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要。
最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习作讲评的环节,把作文讲评当成一堂课来上,书写具体的评讲教案,制定详细的讲评环节,使学生对自己习作的优点和缺陷有较清楚的认识,必要时要求学生同一题目反复练习,以便实现练习与提高的目标,而不是只写不讲、只讲不评或者干脆去掉作文讲评的环节。
三、讲练结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作文教学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着力营造一种师生间自主、互动交流的氛围。比如在选题时,可让学生选择想写的、贴近生活的题目,也可在审题立意的时候鼓励学生自主探討,发掘他们能够想到、容易把握的角度。师生之间要尽量“杜绝枯燥乏味的说教和灌输,要酝酿生活化的声情并茂的情感交流,从而避免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片面观念,发自内心地去关注、同情、欣赏他人与社会”。在讲评课上,教师要力求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适当把作文评改权交还学生,让他们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说的正是这个层面的意思。当然,最关键的是课堂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贴近,有关联,让学生拥有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
四、利用网络资源,打造师生作文交流平台
首先,师生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上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理论和习作范文是师生进行教与学的无穷宝藏。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前,可运用网络素材备课,制作丰富多彩的课件;从学生角度看,网络信息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爱生活,从而让作文教学更贴近时代和生活实际。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引导他们上网搜集与习作话题相关的素材。其次,教师要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软件,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和内容。教师可通过智能手机的社交软件,把那些学生不易理解、课堂上没时间讲的内容制作成微课或文字传递给学生,或者干脆运用这些软件的语音功能直接与学生交流,反馈习作评改信息,还可以用拍照上传的方式把学生的习作上传,进行某一序列的辅导和评改,这能极大地拓展作文教学的时空和内容,收到较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系统、有序、高效——新时代高中作文课堂教学的常规化研究》的结论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974)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