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探讨

2020-01-20贾岚

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多元智能理论

贾岚

摘 要:高职院校舞蹈专业课程教学通常以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对学生展开舞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教育,加强学生舞蹈创编、表演与演出的能力。文章从舞蹈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着手,围绕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对高职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舞蹈理论教学、课堂演练、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改革创新方案,以推动学生身体素质、思维能力、专业表演技能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多元智能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促进个体智能协同发展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指出个体身上存在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这些智能对社会生产创造、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针对高职舞蹈专业课程的教学,通过多种教育内容、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创新,加快学生理论知识、情感认知、专业技能等智能素养的提升,促进舞蹈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多元智能理论内容概述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家霍德华·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指出,人类通常包括七种彼此相互独立的智能,这些智能以多种方式存在于大脑智力中,多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组合,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逻辑、外在行为。

一是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指的是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如利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达自身想法的能力。在这一智能实现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多种单词、音韵、语义及句法进行结合,对语言的内容、结构、修辞等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这样才能获得语言告知、信息记忆或说服他人的效果。

二是数理逻辑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包括假定能力、逻辑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等,通常存在于数字或数学计算的情境,可以完成不同事物之间关联性的类比、对比与运算。某些个体对数学抽象概念、逻辑关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通过自身逻辑思维的开发利用进行一系列数理运算、逻辑推理问题的解答。

三是身体动觉智能。动觉智能是利用大脑控制身体技巧的能力,包括身体速度、力量、弹力、敏捷程度、平衡协调性等。

四是视觉空间、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是对空间内形状、形式、色彩、线条以及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的记忆能力,或者对多种要素重新组合的立体空间再造能力。音乐节奏智能则表示个体对音乐旋律、节奏、音色、音调、音程、音阶或声部的敏感性,以及使用多种音乐元素作曲、演唱和演奏的能力。

五是自知自省、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是自我脾性、情绪、意向、动机的认知能力,而交往交流智能则表示个体的社交互动、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两种智能一内一外反映出个体日常行为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舞蹈教育的关联性

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高职舞蹈课程教育,主要通过自知自省、交往交流等智能理论的教育,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动机、情绪态度等心理特征。首先,多元智能理论肯定不同于学生的多元能力,也就是说不再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否拥有智能的唯一标准,而是提倡通过观察、交谈、人际互动等方式,了解、挖掘与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以此为依据制定差异化的舞蹈课程教育教学内容,所以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后天多方面智力的培养,而不是先天天赋的自然应用。其次,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等,在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空间感受能力、身体素质以及音乐旋律和节奏感受能力的培养。其中身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等的引入,对高职舞蹈课程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学生身体软开度、速度、力量、敏捷程度、平衡协调等要素的差异大,而且舞蹈表演過程中的空间感、音乐感受力也不同。教师在高职舞蹈课程教学中,可以先了解各个学生的智能组合,再针对个体差异制定多元化的舞蹈教育方案,引导学生开展舞蹈理论学习、深化舞蹈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促使学生在舞蹈表演中拥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这样能够使舞蹈课程教育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目前高职舞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单一。从当下不同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育的现状来看,仍旧以大班授课、灌输讲授教学为主,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实践需求。在这一舞蹈课程教学情境下,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积极性较低,较少针对某一舞蹈动作进行自主探究、实践演练学习,不能达到舞蹈教学、创编与表演的发展目标。

第二,高职舞蹈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多元智能难以发挥。高职舞蹈教育长期以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缺乏可供学生实践的学习环境,学生自身的语言、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与音乐韵律等智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挥。对于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舞蹈教学,往往采用“口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外教学资源的应用,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仅仅能够完成基础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舞蹈实践、艺术表演中,学生潜在的多元智能有待于进一步激发与展示。

四、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策略

(一)依托自我认知智能理论,因材施教开展舞蹈课程

多元智能理论中对于个体发展的多元化、差异化思想,可以被用于高职不同学生的舞蹈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舞蹈基础、身体素质与学习状况的学生,采取自我认知智能,进行舞蹈基础理论、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教学,在了解自身优缺点的情况下,设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能力的洞察、认知和反省。围绕自我认知智能理论,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多样化教学情境,包括言语表达、数学逻辑思维、身体素质训练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参与到舞蹈学习中,注重对其理论知识、舞蹈实践技能的层次化教学。

(二)借助身体动觉智能推进舞蹈课程创编、表演教学

高职舞蹈课程作为一门艺术表演的学科,舞蹈演练、项目演出实践应成为舞蹈教学关注的主要内容,也应是学生舞蹈学习努力的主要方向。将身体动觉智能理论引入高职舞蹈教学,开展舞蹈“创编+演练+演出”的综合性实践教育,使学生能够灵活、熟练地掌握自身的身体结构,在不同舞蹈动作的表演中,保持身体速度、力量、平衡的协调发展。如少数民族舞蹈课程教学,包括云南傣族“孔雀舞”、苗族“芦笙舞”、哈尼族“棕扇舞”等,要先进行学生身体素质、基础动作的培养训练,再强化民族舞蹈特殊动作、仪式形态的指导和演示教育,带领学生参与课堂舞蹈实践、课外表演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其身体智能,提高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

(三)利用视觉空间、节奏智能完善舞蹈教学形式

高职舞蹈课程中身体动觉形态的自由表达,要通过对学生视觉空间、音乐节奏智能的挖掘与培养,才能够不断提高舞蹈表演的艺术表现力。正如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中提到的,艺术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个体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在高职院校舞蹈教育教学中,不必拘泥于对学生动作一致性的要求,要加强视觉空间、音乐节奏韵律的全方位教学,使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自由地起舞,提高學生在多种舞蹈表演中的创造力,保证舞蹈课程专业技能、思想情感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综上所述,高职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理论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多元智能理论能够为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因此高职舞蹈课程教育教学可以围绕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内容,加强专业舞蹈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革新与优化,准确把握专业技能教学、素质教育的平衡,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身体动觉、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自我认知等智能,加大舞蹈课程课内外教学实践的力度,逐步实现不同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康敏.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幼儿音乐律动教学探索[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7(4):50-52.

[2]俞莹.创新教育理念在现代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64.

[3]侯杰.在音乐教育中开发幼儿多元智能的可行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9(18):127-128.

[4]郭静.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9(6):70-71.

作者单位: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改革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在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关于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校企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实践知识与教师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