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声乐专业教学中学生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2020-01-20荀雅丹

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培育高职院校

荀雅丹

摘 要:高职院校声乐专业课程,作为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涵盖一系列声乐理论、音乐演唱技巧,也包含丰富的思想内涵、艺术审美观念,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围绕高职声乐专业课程教学,对声乐理论、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展开深入剖析,挖掘具有实践引导作用的思想政治内容,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和塑造,以实现专业学科课程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教学发展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声乐专业教学;学生价值观;培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高职院校针对不同学科专业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理论教学,对学生展开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践行。在这一要求下,高职院校声乐专业的课程教学应增加更多音乐作品欣赏、音乐内涵表达的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养的艺术人才。

一、高职院校声乐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道德、个人品德的行为规范,对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宣传、培育、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显著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所以在高职院校声乐课程教学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正确思想观念对学生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价值准则,覆盖社会生活、道德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是对全体公民思想认知、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将一系列具有明确价值指向的音乐内容引入高职声乐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价值观念。

二是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思想内涵、情感色彩的理解。高职声乐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包含一系列乐理知识、经典音乐作品,这些音乐基础知识、歌曲演唱知识的传授,相较于单纯思想政治理念来讲,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如《我的中国心》《歌唱祖国》等歌曲教学,教师通过对歌曲歌词的深入分析、价值理念的讲解,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团结精神,使学生对歌曲表达的思想内涵、情感倾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与理解。

三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随着全球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迭代更新,不同思想道德理念、价值观之间的碰撞日益激烈,因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重要。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指导学生形成坚定政治信仰、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诚信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落实。

二、高职声乐专业学生价值观培育现状

(一)声乐专业课程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表演教育,秉持着传统理论知识讲授的教学观念,更加注重对声乐理论、学生演唱发声技巧的教学,包括演唱咬字、呼吸运气、腔体共鸣等,而忽视对学生政治理念、思想价值观念的引导教育。面对繁重的声乐课程教学任务,多数教师以应试教育为主,缺乏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制定,只是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涉及某一思想观念时顺带提及。部分音乐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意识,使得声乐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深入程度不够,因此声乐专业课程存在教学理念、教学经验的缺陷。

(二)声乐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流于形式

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声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陈旧滞后的问题。在不同声乐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教材理论内容、案例实践讲解,缺少课外有关思想价值观念的声乐内容的引入,对于声乐专业内容的教学照本宣科,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声乐课程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设置,当下多数高职仍以“灌输讲授”为主,虽然也开始使用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等,对相应政治教学内容进行展示,但缺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网络在线教育,而且教师对某一音乐作品思想内涵、价值观念的教学,仅停留在字面意义的解释,没有对其深入挖掘和领会,所以整个声乐思想价值观念的教学流于形式,不能带动学生政治认知、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声乐专业教学中学生价值观的培育策略研究

(一)构建以核心价值观培养为主的声乐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声乐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自身学习状况,构建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人才教育目标,对每单元或每章节教学中的声乐理论知识、思想价值内容进行合理规划。首先,针对高职声乐专业课的乐理知识、音乐作品,按照不同的思想教育观念进行分类,分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几个模块,设置较为生动形象的课程教学情境、教学演示内容,引导学生在声乐知识学习中感知思想政治理念、价值观念。之后,增加课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学习讲座、声乐演出活动等教学案例,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政治与价值认知,带领学生参与一系列课外声乐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其政治信念、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养。

(二)借助声乐理论、音乐作品教学渗透价值观念

声乐作为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载体,对学生政治价值认知具有指导作用,尤其是一系列具有积极向上意义的音乐作品,逐步启发和引导学生正确政治理念、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所以高职声乐专业课程教学要在观察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状态的基础上,进行声乐教材理论知识、声乐表演的讲授教育,拉近教师、学生之间的距离,赋予声乐内容更加丰富的价值意义。如引入《我的祖国》《黄河大合唱》等经典音乐作品,教师对音乐作品的歌词内容、演唱方式、旋律走向展开深入分析,带领学生感受革命时期的风云激荡,以及革命者面对敌对势力的爱国信念、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灵共鸣,向学生渗透爱国爱家、孝亲敬老、诚信友善和敬业奉献等价值观念,建立起学生在声乐课学习中的端正态度、正确价值观。

(三)以声乐演唱实践、师生交流深化价值观塑造

高职声乐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音高、音程、音阶、旋律、节奏和曲式等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课堂声乐演唱实践、课外声乐表演的机会,将声乐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声乐实践中陶冶身心、扩展视野,不断塑造与深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对于高职院校独唱或合唱的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引导其进行演唱曲目、器乐实训项目的自由选择,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提供更多声乐演唱实践、器乐表演的机会,使学生不断开阔视野、增长音乐见识,培养其端正的思想政治理念、艺术审美感受。而在教师、学生的互动交流方面,高职声乐教师应起到榜样作用,通过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约束、政治观念建设,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的良好形象,并对学生展开循序渐进的教育,保证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践行。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运转、公民行动的价值准则,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通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声乐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摒弃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继承优良价值传统。利用课内外思想政治宣传、引导教学方式,通过图片、文字、视频或音频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内容展示,对学生声乐理论、音乐表演学习进行规范指导,带领学生开展经典音乐作品的歌词赏析、学习演唱,有利于启发学生艺术审美、陶冶学生人文情操,激发其参与优秀音乐作品学习、演唱与感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素养,完成声乐专业课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英.声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与主流价值观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1):69-70.

[2]赵雪.课程思政导向下高校声乐课堂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J].艺术评鉴,2018(10):74-76.

[3]吉佳佳.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艺术教育,2015(5):170-171.

[4]韩兴.大学声乐教学应用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意义与途径[J].藝术评鉴,2017(8):105-109.

[5]陈香莹.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学生价值观的培育[J].四川戏剧,2019(11):145-147.

作者单位: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培育高职院校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