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教育的小学生习作创新课程开发
2020-01-20李有军
李有军
【关键词】 小学语文;Steam教育;课堂教学;生本实际;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3—0090—01
“Steam”即“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融合。无疑,这是一种跨学科的理念。这种理念渗透到小学习作创新的课程开发中,或能演绎出“千树万树梨花开”般的多元景象。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深度地融合这五类不一样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这样的融合中丰富写作体验、言语生命和精神世界?如何为小学作文的内涵式创新之路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实践,笔者认为,Steam习作创新,应该基于兴趣勃发、基于生本实际、基于立体呈现,以此打造生机盎然的习作创新新时空。
一、Steam习作创新,应该基于兴趣激发
毋庸置疑,相当一部分学生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抵触写作。怎么办?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基于Steam教育理念,设计一些跨学科、趣味性、形象性的习作内容,或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写作兴趣。Steam教育理念以其“多学科”和“多元化”的特点,恰恰是对当下小学生作文“单薄、无趣和乏味”的有力回应。做好这一“回应”工作,对于开发小学生习作创新课程意义重大。如,作文与数学的融合:数学中学习了“分与合”后,语文教师乘机让学生们在家中和父母玩“对口令”游戏,然后引导学生赶紧写下来;学习了《分米和毫米》后,语文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家里某一株植物一点一滴的生长情况,然后引导学生们每天写观察日记,最终完成一系列作文实践活动。可以发现,作文与数学的结合,让学生们耳目一新:原来数学内容也可以是作文的素材,原来只要活用善用,一切皆可以成为作文的源泉……的确,谁说我们只能从语文学科中寻找写作素材?谁说各门学科中没有相通的一条线?在一个不设界的场域中让学生们习作、表达、成文,不正是学生们兴趣勃发和学习之门打开的方法之一吗?做精做细做实这样的学科融合,应该成为小学生习作创新课程开发的重要视点之一。
二、Steam习作创新,应该基于生本实际
小学生习作创新的课程开发应该抓住一些“巧妙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并非凭空而来,而应基于学生们的学习实情去考虑、去设计、去拓展。总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无话可写,总有一部分学生觉得无情可抒,总有一部分学生觉得无理可论……基于这样的现状设计出的习作内容更有针对性,而这也恰恰是Steam教育理念介入到习作创新的课程开发中的本义。如,基于作文和工程的结合,教师可提出,二十年后学校的教学楼会怎样,请以此为话题进行想象作文;基于作文与技术的结合,教师可提出,先设计一个自认为最好的七巧板,然后以操作体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作文;基于作文与科学的结合,教师可提出,做一次“空气不占据空间的”实验,然后将实验前后的感受、实验的详细过程和实验的最终结论写出来……当小学生习作创新的课程开发总是建立在学生们的实践基础之上,总是建立在“以生为本”之时,总是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时,真正的有效作文就产生了——学生们感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义可表。
三、Steam习作创新,应该基于立体呈现
Steam理念介入到小学作文中不仅仅是“选择素材”的需要,也是“素材怎么呈现”的需要。“怎么呈现”,关键就在于教师要营造真实、健康和灵动的体验情景,并且把这种体验过程更加细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们获得立体的、综合的、细致的感受。而“Steam”中的“技术”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以前,作文中的“数青蛙游戏”等内容,其前提都在平面空间内观察,一眼望过去,只是一个角度观察。而现在不一样了,利用Steam中的Technology(技术)将其中精彩的一面从多个角度予以展现,予以重现,学生们获得立体的、全面的、细微的感受,为其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达到让学生们有话可写的目的。
总之,Steam教育理念介入到小学生习作创新的课程开发中,为教师打开了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窗口: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在探究和严谨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可以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让信息技术为作文内容的开发与实施保驾护航;可以从工程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在“学中做做中学”中积累沉甸甸的习作素材;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在音乐、美术等的介入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灵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在数学文化的润泽中完成习作素材的生动开发,以此为作文助力,为教学增值,为小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具有Steam教育理念特色的小学生习作创新的课程开发》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816)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