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热”背景下民族音乐传承的市场化新样态研究
2020-01-20赵芳
赵芳
摘 要:文章揭示音乐市场化新样态的形成规律,探析国际化语境中音乐市场化的样态特征,分析艺术管理、大数据对市场化样态的影响。所谓新样态是指民族元素音乐只能走向市场别无选择地接受市场经济规律洗礼的今天,民族音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用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其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式样,它最后呈现出的状态并不是具体的“内容”,而是“趋势”与“规律”。
关键词:民族元素;钢琴音乐;市场化
注: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民族钢琴音乐市场化新样态研究”(2016ZC045)研究成果。
一、音乐市场化新样态的形成
当艺术的发展必须与市场同步而行时,就音乐而言,应当把自身的艺术规律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相融合,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彰显音乐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以新的样态来化解民族元素音乐生存的尴尬境地,形成一种区别于传统音乐本体研究的文化异象,音乐市场化的新样态由此产生。鉴于此,针对我国目前民族音乐传承的现实困境,民族音乐新样态的研究不得不打上市场经济的烙印。本文提出“民族钢琴音乐市场化新样态”的相关概念,以便把握音乐学研究的现代语境,通过对“艺术工业化”“音乐产业化”的观念、表现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为艺术管理、艺术金融、文化管理等应用性音乐理论学科提供理论参照,也为中国民族音乐通过“钢琴热”的市场化趋势得以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音乐现代性转型的今天,艺术管理将成为民族音乐新样态创作中的一条贯穿性的主导动机,然而民族音乐市场的准入性就是需要面临的第一大问题。所谓音乐市场的准入性,并不直接涉及音乐艺术自身的生产,而是直接关系到音乐艺术的经营管理问题。就民族音乐而言,音乐组织还未实行现代化企业的公司化体制;部分民族音乐的从业人员缺乏市场经济的相关理论知识,音乐市场实践经验有限,音乐人融资推广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从而导致民族音乐在准入性问题上遭遇障碍。也就是说,一种主要依赖中国民歌改编维持的钢琴民族音乐文化生态如何把握和满足音乐消费者的需求,如何扩大民族钢琴音乐的市场份额,如何获得本类音乐最大化的经济回报等,都是新样态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突破点。
二、国际化语境中音乐市场化的样态特征
目前中国民族音乐元素通过钢琴演奏的市场化新样态发展,国内外都出现了许多成果,这些成果构成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对于民族钢琴音乐市场化的讨论,国外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从民族钢琴音乐理论的角度,所谓民族化就是专注于风格的剖析与音调的人文诠释,归纳出一系列新样态的创作共识与表演理论。其二,从音乐市场化的角度来看,民族音乐同样避免不了由工业社会所带来的变革,在大众文化的审美催化下,民族钢琴音乐新样态的研究无不打上市场经济的烙印。由此可见,国际研究视野开阔,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提出许多新问题和新观点,研究成果具有显著前沿性。但是目前还存在概念不统一、各价值观冲突、学术语境不一致、“音乐家”与“职业人”身份异化的现象。
与之相比,国内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以传统民族器乐组合的出现为契机,中国传统音乐领域也开始应用音乐市场营销的方法来开拓音乐市场,例如“曾格格”式的民族器乐演奏者的形象包装、女子十二乐坊组合等,预示着中国音乐界市场营销的意识全线觉醒。其二,民族钢琴音乐新样态的“新”主要体现在创作的题材上,钢琴家、作曲家们用民族音乐的思維方式、素材、旋律、节奏、调式、和声、织体,借鉴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方法、手段、技术创作了许多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但是,音乐经济、音乐文化管理等学科理论知识的欠缺,导致民族音乐新样态在概念上出现混淆。
三、艺术管理、大数据对市场化样态的影响
如果艺术管理的市场化方式是民族钢琴可持续发展的出路,那么如何构建一种以民族元素为基调的审美意识(流行趋势)则是寻求出口的唯一办法。其一,中国“钢琴热”背景下对民族音乐传承的研究缺乏它应有的独立性和自我定位能力,把握音乐艺术的本体性与经济运行的市场性存在一定困难,势必导致概念不统一、各价值观冲突与矛盾;其二,中华文化、民间养分与“时尚”音乐观念相互交融,使诸多作曲家试图通过大量的民歌改编来寻求民族风格的音乐实践,然而问题是在民族钢琴领域,作曲家或许尚未找到如何重新使用新的调性语言和如何恰当运用中国音乐元素的最佳切入口。也就是说,如何在“钢琴热”背景下把握民族元素的传承是民族音乐市场化新样态的难点,要研究“怎么创作”(规律)而不是“创作什么”(内容)。
除此之外,新样态的形成通过艺术管理的方式与信息时代的变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相对滞后的民族音乐元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民族钢琴音乐产业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将得到更完备、更强大的数据资源支持。以百度搜索引擎为例,其中包含不少关于民族音乐产业方面的数据库,如能加以利用,将为民族音乐产业的推广和统计分析带来便利,从而促使“钢琴热”产业化样态链的形成。其次,民族钢琴音乐产业将得到更多可以反映音乐创作、音乐消费等多方面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和公共性的数据信息资料。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有助于了解音乐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审美情趣,以便促使民族音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最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资源优势,将促进民族音乐产业结构的改革。我国音乐产业化发展极不平衡,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方面的推广和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假如能有效地收集和使用大数据信息,将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应用音乐市场的规律,整合音乐资源,最终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贵州是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大数据将对贵州民族音乐的新样态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艺术音乐传统在市场化的驱使下,已经高度发达至顶峰的“后现代”时期。中国音乐开始激发民族音乐的自省意识,使中国音乐产生了“自律”的内驱力,从而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现代性进程。中国的音乐家通过对本民族原生文化的个人理解和通过专业创作手法的独特诠释,创造出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本身的瑰丽艺术世界。音乐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进程,处于一种发展变化的态势,随着时代的进程,各种意识形态的音乐模式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改变着我们对音乐的原始理解,各种文化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比如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等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化音乐教育的进程,进而成为目前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新样态。
参考文献:
[1]LAWSON C,STOWLL R. The Historical performance of Music: 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ODEA. Authenticity in Musical Performance: Personal or Historical?[J]. 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1994(4):363-375.
[3]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4]苏澜深.探中华之乐 求民族之风:黎英海先生访谈录[J].钢琴艺术,1999(1):4-9.
[5]刘青弋.“走向本土”与“国际接轨”:论东西方舞蹈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0(1):42-45.
[6]陈聆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20世纪[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3):3-5.
[7]缪天瑞,吉联抗,郭乃安.中国音乐辞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8]陈旭.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及其启示[J].音乐研究,2001(4):96-103.
[9]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中国钢琴作品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10]王文俐.中国钢琴曲的民族化技法简析[J].中国音乐,2001(3):45-47.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