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思考与研究

2020-01-20李志江

职业·下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技工院校工匠精神

李志江

摘 要:技工院校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主阵地,理应高度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本文通过解析工匠精神的内涵,阐述技工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提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四条路径。

关键词:技工院校    工匠精神    立德树人    精益求精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一词。之后工匠精神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如今工匠精神已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基石。技工院校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主阵地,肩负着铸造学生工匠精神的义不容辞的使命。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其核心理念包括在创造上追求卓越、在品质上精益求精、在服务上用户至上,其基本内涵包括爱岗敬业、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突破创新等多方面内容。

二、技工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立德树人的需要

面对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新要求,即全国高校要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立的是社会主义之德,树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目前全国教育领域倡导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将技工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势在必行。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急需研究和探索的时代课题。立德树人着眼职业规范的建立,工匠精神着眼职业道德的培养;立德树人以教师言传身教为形式,工匠精神以师傅技艺传授为载体;立德树人塑造的是“人格”,工匠精神塑造的是“魂魄”。工匠精神与立德树人相辅相成,技工院校只有立足德育教育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中,才能促进工匠精神的培育,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才能帮助技工院校学生重拾自信心,重塑形象,使技工院校学生成长为真正合格的技术工人,成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二)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的需要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017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的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虽然我国目前已进入制造业大国行列,但距离进入创造业强国还有一段距离,我们的许多产品仍属于低附加值产品,在制造工艺、产品质量、品牌价值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除了技术差距以外,更多的问题反映在精细与创新方面。虽然中国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古人也创造了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建造了闻名世界的长城、都江堰,但近代以来,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不少优秀人才不再热衷于传统技艺的传承而走上了仕途的道路,技术人才的缺乏使中国的产品质量难以提高,与德国制造的精致、瑞士制造的精巧拉开了距离。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工匠精神的提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精神在全社会得到弘扬,广大民众深刻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既离不开科技战线的技术专家,也需要大批技工院校培养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三)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技工院校发展的需要

2019年8月27日晚,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喀山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再次创造佳绩,蝉联金牌榜、奖牌榜和总分三个第一。本次大赛中,中国派出的大部分选手都来自技工院校,大部分奖牌也是由技工院校的选手摘得。这充分说明技工院校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技工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选手,就没有中国在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大赛上的辉煌成就。習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时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近年来,国家无论从政策、荣誉还是在资金等方面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都空前重视,社会同样呼唤具有精益求精技艺的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的春天已经来临!作为培养大国工匠摇篮的技工院校,需要外树形象、内强体制、不辱使命,将人们对技能的渴望和热情变为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行动,让所有人了解技能魅力,认识技能精髓,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重视技能的氛围,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不再是一句空话,让技工院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为中国制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四)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技工院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原来那种“黑板上开机床”“电脑上盖房子”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工学一体、校企双制”的教学模式。技工院校必须把校企合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到教育教学的服务保障,都需要以企业需求目标为导向,充分吸收并引入企业元素,探索校企双师双元培养制度,合作落实“八个共同”(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讲义、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完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培养机制。这样培养出的技能人才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强调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时指出,全国技工院校都应该“凡是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在工作布局、力量摆布、政策倾斜、管理保障方面都要给予支持;凡是不利于校企合作的,都要坚决破除”。无论是大力推行招生即招工的新型学徒制、双主体育人,还是目前正在大力实施的技能提升行动计划,都进一步彰显了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与渴求。肩负为国家培养各类技能人才使命的技工院校,唯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将工匠精神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深化,才能持续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专注、精细的工匠精神。

三、技工院校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

(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

要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就必須建立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传承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传承者,这是使命也是任务。学习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教师要率先垂范、严格要求、敬业爱岗、追求卓越。在教学上要潜心研究,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在技能上要勤学苦练,练就庖丁炉火纯青、美妙绝伦的解牛技术。教师不但要培养“精品”学生,也要自我锤炼,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水平,成为“精品”教师。技工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做学生职业技能的传授者,更要做学生工匠精神的示范者和引路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学生的楷模,用言行感染学生;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打磨每一节课,磨炼育人的“匠心”,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治学的态度、细致专注的精神影响学生;在实习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企业,调研观摩体验,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激励学生。技工院校的教师要秉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创新进取、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教育之心去关爱学生,通过榜样示范和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和强化工匠精神。

(二)营造洋溢着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与战略的高度,强调了文化自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校园文化三者进行有机融合,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元素,构建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营造一种精神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一是通过建设文化长廊、悬挂有关工匠精神的名言标牌、设立大国工匠雕塑等营造弘扬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二是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黑板报、广播站等多种媒介讲述古今中外优秀工匠的故事;三是邀请大国工匠、优秀校友进校园做报告,通过学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开展技能展示等活动,展现劳动之美和技能之强,使学生真实感受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提升职业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丰富融入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

要把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推动思政教学创新,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强化校企合作育人。一方面,思政课担负着传承工匠精神的重任,要改革和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职业素养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时代精神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工匠精神教育、安全教育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践行工匠精神,增强职业自豪感。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专题讨论、调查访谈等各种形式,提高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时效性,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理解与情感认同,增强理论育人的效果。另一方面,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把工匠精神构成要素渗透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和每节课的教学环节中,贯穿教学全过程,构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全面均衡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在计算机绘图教学中,引导学生专心看图、专注绘图,养成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习惯;在数控机床对刀教学中,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一丝不苟,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践,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生产工艺与企业文化,提高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职业意识和对工匠精神的体验,规范自身的行为。

(四)制定工匠精神的评价体系

日常管理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技工院校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情,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技工院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协同育人。要制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体系,把学生在校3至5年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工匠精神融合起来,将其纳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与操行考核。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按照企业的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细化各项考核标准,在各项考核中体现工匠精神的指标比例,形成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评价考核,激励学生弘扬工匠精神,努力做大国工匠,提高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自觉和自信。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工匠精神[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2]吴轲威.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9(7).

[3]梁文侠.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思考与研究[J].陕西教育,2019(9).

[4]朱厚望.论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及其培育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

[5]陶文辉等.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7(2).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技工院校工匠精神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光影视界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