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学校内部管理 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2020-01-20汪伟彪

甘肃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班级文化学校管理

汪伟彪

【关键词】 学校管理;德育工作;国学经典;班级文化;师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3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3—0042—01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生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教育是每个生命的期待。当我们静下心来琢磨我们的教育,真让人担心不已。弥足珍贵的生命最需要什么?教育怎样才能与生命高度融合?生命的丰盈最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教学效能的最大值是什么?思考之余,深感责任不小、使命不轻。

一、发扬传统,注重德育工作

现如今,教师缺乏的是执着追求,缺失的是读书相伴,缺憾的是教育智慧;学生缺少的是学习志趣,缺乏的是德性能量,缺失的是自信定力,缺憾的是创造活力。也就是说,师生的精神系统出现了失调。因此,搞好教育的前提必须是教育与生命精神的对接,而“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人无德则不立,生命灵慧则饱满。教育最不能缺失的是以德化人,激扬生命灵慧。我们教育的短板就是德育工作的不足。关于德育,我们的祖先已经做到了极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内圣才能外王,治理内环境才是根本。老子说:“恒德不离,复归婴儿;德乃足,复归于朴;德不贰,复归于无极”。只有德性能量足,生命才能纯真、诚善、圆融。为此,学校秉承“求知、追真、扬善、尚美”的校训,提出“五德文化进校园,圣贤思想进班级”的理念,营造“立德树人,经典育人”的浓厚德育氛围,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品牌。

二、国学经典进课堂,开启人生智慧

多年来,我们沉溺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学生慧性的培育和道德的提升。虽有一批批学生以高分升入高一级学校,但创造力平平,人格庸庸。这是教育的悲哀,生命的悲哀。我们不禁要反思,怎样搞教育才是出路?其实,我们追溯中华民族的历史,不难发现,我们的祖先有着最优秀的教育方法,那就是经典诵读。为此,我校开设了经典诵读课,还开辟了全校性的经典通读社团活动。课堂上,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积淀,更关注学生慧识的开启、德行的养成。短短半年,效果显著,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圣賢思想进班级,打造班级文化

为了让学校20个班集体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发展,学校统一将20个班级以古代圣贤命名,统一把圣贤的思想、品格、所为、追求提炼为班训,以古代圣贤的名言作为学生修德修心的标准,从圣贤思想中挖掘精神元素,让圣贤经典养护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筑造学生的精神高地。比如,老子班的班训是“大德,智慧”,这就要求全班同学必须以此为指向,以此为标准,对学生的践行成果在班级名片中及时评价,并配有影集一本,随时留下学生精彩表现的足迹。班级教育始终聚焦圣人老子,与老子对话,聆听老子教诲,汲取老子智慧营养,使班级管理有指向、有高度、有凝聚、有抓手,学生的行为习惯、理想目标、处事风格已有新面貌、新想法、新作为、新变化。

四、重塑校园文化,引领师生成长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立足和发展的精气神,文化对师生心灵的熏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思想,学校在教学楼前方布置了专版,正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公正、 法制、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背面提出了老师的初心(吐丝有意、甘做人梯、培育英才),老师的使命(呕心沥血、凝神聚智、造福桑梓)。门厅正上方张贴党的教育方针,时刻鞭策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大厅中央设置屏风,正面和背面分别雕刻《大学》和《弟子规》,下方雕刻“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字样,以此来昭示师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教书育人,如何求学成才。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以德化人”。为了把“以德化人”落到实处,教学楼从一楼到五楼分别从“仁、义、礼、智、信、忠、孝、俭、恕、勇”十个方面挖掘德育内涵,布置教学楼走廊,闲暇之余,师生驻足观看,或诵读、或切磋,很好地营造了“以德化人,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浓厚德育氛围。

经历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变化太大了,同学之间宽容、谦让;师生之间友爱、亲和;校园内干净整洁;课堂上精彩不断。国学经典已在学生的生命深层扎根、发芽!师生的道德修养不断提升。当然,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尽善尽美,还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发奋工作。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在自己特色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精细化的初中学校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075)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班级文化学校管理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