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0-01-20俞温源
俞温源
【关键词】 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父母;学校;关爱行动
【中图分类号】 G63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3—0030—01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家乡,他们的生活、学习等由祖辈或亲朋照顾,这类孩子即所谓的留守儿童。由于他们长时间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很少沟通,父母不能尽到监护人的职责,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使他们变得感情冷漠,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等,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成长。这种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结合相关调查走访,试分析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原因及解决策略。
一、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原因分析
1. 家庭经济条件的客观因素。很多农村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相对困难,不得不外出务工,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中。而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直接原因就是缺乏父母在身边的陪伴及教育,导致孩子的情感缺失。
2. 隔代教育者的文化水平低,造成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留守儿童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面对青春期的留守儿童既不能有效指导其学习,也无法有效进行管理,只能够从物质和生活上进行照顾,甚至有些家庭对孩子溺爱,这种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在情感等各方面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和发展。
3. 父母离异也是造成留守儿童感情缺失的主要因素。据调查,农村父母离异的家庭也普遍造成孩子的留守。由于父母的不负责任,他們的离异,让年幼的孩子过早地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孤独感与自卑感时常压抑着他们,使他们变得抑郁、易激动、易发怒、脾气暴躁等。
4. 社区、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高。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关爱,导致留守儿童情绪低落,长期处于自卑与孤独之中,他们感觉离向往美好的幸福生活太远,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也会使其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二、改善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的策略
1. 父母尽可能多关爱孩子,用爱心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情感。要倡导务工在外的父母常回家看看自己的子女,及时弥补留守儿童内心缺失的情感,也更应该让务工在外的家长明白,留守儿童留守家中的危害。父母要懂得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和亲情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因此,父母在外出后,要以各种方式保持与子女和委托监护人、学校老师的联系和沟通,要抓住时机,不定期回家探望子女,增加与孩子见面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减少亲子分离对孩子造成的不利影响。
2. 实施多种关爱行动,抚慰留守儿童孤独的心灵。社会、社区要开展各种益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活动,如,流动“留守儿童之家”“好书伴我行,阅读进社区”等。还可以在村里或社区组织留守儿童看电影或听讲座等,进行人文、法治等宣传教育。另外,当地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与关心,譬如为留守儿童发放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其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3. 学校伸出温暖之手,干预留守儿童自卑的心理。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最广的地方,因此学校是对留守儿童情感缺失进行施救的良好场所。对此,学校可以针对留守儿童现状,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的舆论宣传作用,大力宣传学校留守儿童的感人先进事迹,弘扬校园正能量,为留守儿童鼓劲加油,也可以为留守儿童点生日祝福歌等,班级定期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为留守儿童过生日等活动,温暖他们的内心。通过系列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也可以培养孩子感恩孝道、遵纪守法等情操和品质。
4. 家校合作,共同启发引导,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对于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家长与教师要携手并进,共同帮扶。要从启发引导着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教育感化留守儿童树立远大志向,激励他们积极向上,不懈登攀。可以结合学校“家校合育”的育人方式,让留守儿童的父母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班级,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随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随时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在点滴进步中帮助留守孩子树立信心和正确的理想信念。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学校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一定要解决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问题,让其情感有更为丰富的表达,使之在良好的情感传输下获得阳光般的温暖,只有如此,才可以带给农村留守儿童更好的教育效果。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