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血运输车辆管理在血液安全中的作用
2020-01-20孟丛
孟丛
焦作市中心血站,河南焦作 454000
1988 年10 月1 日起,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上应用的血液,大部分都是来自街头市民的无偿献血,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同时,还确保了临床输血的安全[1]。 随着临床用血量的增加,运输血液的工作,也成为了发展无偿献血事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血液的车辆和献血的车辆也已逐渐被规范纳入到血站管理工作之中。 在运输血液的工作中,影响血液质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冷凝”,因为影响血液质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其各个环节都应该非常重视,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如何规范地管理工作人员、车辆以及血液冷凝,保障安全的生产血液、质量等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该院通过多年实践经验,对供血运输车辆管理在血液安全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1 管理软件方面
(1)需要明确管理责任。在强化并进行监督,管理责任的主体为血站办公室,考核信息科和质控科为监督考核的部门。
(2)需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文化体系。 质量管理活动开展需要具备:①基本法规;②依据;③见证的文字记载,这属于质量管理的文件。 同时每个科室的班组岗位,也需要建立具体化和细化的质量标准、岗位职责和工作质量以及标准操作规范(SOP),使其可进行操作能力增强。 并且后勤的总务部门则应在遵循《血站基本标准》的基础之上,严格、规范、完善地对工作人员、运输血液车辆以及冷凝等一系列过程,制定标准质量[2]。 同时,还需要拟定有关突发事件4 期的应急措施:①潜伏期;②暴发期;③持续期;④恢复期,这样可以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渐实现标准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管理工作[3]。
(3)运输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教育:整体管理水平与全体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相关,所以只有不断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建立全面的管理质量理念,总体的管理水平才能够有所提升。 ①运输血液的工作人员上岗之前,需要先取得正规的机动车车辆驾照;②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对工作人员培训与输血方面有关的知识,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拿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安全输血和血液制品》的远程教育考试合格证书后,才可正式上岗[4];③工作人员需要定期进行政治与安全相关的学习,然后进行与法律法规相关的考核,这样可以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 为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运输团队打下夯实的基础。
(4)学习并吸收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将业务骨干和中层干部等人员外派参观和学习,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后,以此来提高整体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有注意总结工作经验,从而取长补短,加强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创新服务。
(5)严格进遵守标准操作规程:①将成分不同的血液,认真地放置好;根据所规定的不同血液成分,需掌握最合适温度,然后将冰箱进行严密加封,确保无缝隙,同时还需要对其明确地贴在表上,注意接送的时间。 ②接送血液的运输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将相关的表格要填写好。 ③一般在4 h 内,需要把车上采集的血液安全送回单位,进行检测。④送回单位后,需要与接收的工作人员及时对血液的数量和外观质量进行一一核对[5]。 ⑤如果遇到运输路途比较远,又急需用血的医院,此时要先了解当前运输的公路交通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走的路线;尽量选择路面比较平坦且距离最近的道路,因为路途中剧烈的晃荡,会使血液中存在的纤维蛋白被大量析出, 导致红细胞发生破裂溶血,从而对血液的质量产生影响。 相关学者报道出[6],储存10 h 血液,在运输的过程中,因为振动,在一定程度上对血液产生了影响。 所以,当每次急救的血液运输车辆到达目的地后,运输工作人员应该与院方接收的工作人员及时对血液进行检查、验收,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血液的质量因为物理因素而出现问题,影响临床血液的输注。
(6)运输的工作人员实施24 h 班制,全天有人在岗状态。 当运输的工作人员接到接送血液通知以后,首先需要把出车单按照规定填写好,同时还要将出车、回车时间以及血液接送具体位置等记录好,可以避免出现滥用公车现象,降低血液接送延误的几率。
2 血液运输车基本要求
血液及血液成分从采集到使用点的储存及运输称之为血液冷链, 要求维持在适宜储存温度及条件下进行,能有效确保血液储存质量,以保障输血疗法干预安全性。依据美国血库协会发行的《血库与输血机构指南》中明确提出,对血液及血液成分运输要求具有详细规定。如全血及悬浮红细胞中要保存在2~6℃中冷藏,才能保持红细胞活性,最大程度抑制细菌生长。若温度高于6℃时则会引起乳酸堆积、pH 值下降,温度低于2℃时,则会引起溶血反应。目前对血液运输车要求达到一定冷链运输要求,其中血液转运箱中系统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智能化集中管理,借助血液转运专用保存箱存取时间管理,可及时查到历史记录,保障血液运输安全。 同时,血液中心或血站往各个医院或血液中心取血过程中,对其运输时间要控制在2~3 h 内,运输箱要求具有良好隔热设施,将冰袋与血液进行物理隔离。 当夏季气温偏高可适当增加冰块数量。 同时,运血箱中需放置温度计录设备,当到达目的地后再次检查温度。 收到血液后,将半导体温度计探头插入到两袋之间,温度不变时,观察温度,看是否达到要求。开箱对血袋外包装进行观察,观察是否破损、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污损,如存在上述状况时,不得使用。对冰冻血液成分运输中,一般保存在-18℃,运输中要求维持在0℃以下,维持在冰冻状态,避免影响血液成分。因此,对车辆管理中,要求考虑包装或车辆具有维持低温方法。血小板和富含血小板血浆运输避免温度过低,一般维持在20~24℃中运输。 为达到上述温度要求,予以隔热材料的容器,或在室温下敞开30 min,然后将22~24℃血小板或富含血小板血浆放入容器内,关闭容器盖,并放置在车厢中运输。 同时,运输过程中,防止剧烈震荡,避免造成出现血液制品溶血及损伤情况。
3 管理硬件方面
3.1 运输血液的专车专用
该单位运输血液的急救送血专用车辆,实行专车专用的管理,并禁止用于与此无关的事项。接送血液出车,需要凭派车血液单进行出入,可保证及时接血以及临床急救用血[7]。
3.2 保养血液运输车辆
运血车辆实施的是专人专车的维护、保养以及使用,同时还需要将进行维护车辆的过程记录好。每台运输车辆工作人员都要保证它的性能良好,以及车载冰箱按照规定的运行温度使用和定期维护车载冰箱,每天接送完血液以后,做好清洁车辆的工作。 定期使用84 消毒液(比例为1:100),对储存血液的冰箱进行消毒,如果遇到血袋发生渗漏的情况,需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对此进行处理,首先需要对其他血袋的进行消毒以外,同时还需要对冰箱和冰箱里面的其他物品进行消毒和清洁,并且还要做好质量监测工作。
3.3 定期对运输车辆的车况和设备进行巡查
每次出车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巡查运输血液车辆的车况以及车上的所有设备,使运输车辆的车况在良好以及车载冰箱温度正常的情况下,才可正式工作,这样才能够使血液储存和运输的整个过程有所保障[8]。 每个月定期对运输车辆的车况和冰箱以及其他设备进行大检查,若是发现有问题存在,需要马上对其进行检修,并上报,作好相关记录。
3.4 保证运输车辆车载冰箱的恒定温度
在血液冷凝的环节中,血液的质量与车载冰箱的温度密切相关,车载冰箱的温度需要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以内[9]。运输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之中,车载冰箱上的电源必须要与车上的电源互相连接好,车子停运后,车载冰箱上的电源应该在插座上正常接电,同时,还需要对车载冰箱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的工作,这样才可以保证血液冷凝工作在整个环节中正常地运行。
3.5 运输车辆的设备维修
运输车辆的性能是好是坏,关系到工作人员在运输行驶过程中是否安全,而车载冰箱是好是坏,则关系到血液的质量。所以,运输车辆和车载冰箱二者,其中任何一样出现问题,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若是及时发现了运输车辆和车载冰箱出现问题,则需立即向上报告,及时将其送去厂家,进行专业的维修,以保障车辆后续正常运行以及冷链保存质量[10]。
4 结论
建设血站工作中,管理血液运输的工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近几年,在运输血液车辆的使用、维护以及管理的工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管理运输血液车辆的质量,是管理整个质量环节中的关键点,要求保证血液运输车辆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才能够为采供血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强“软件”和“硬件”这两个方面,血站的质量管理环节才不会产生脱节的现象,从而血液质量和安全输血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加强运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工作人员血液运输和保存等关键控制点方面的培训,才能够使员工在管理血液质量和安全意识等方面水平整体提高。
从管理运输血液的车辆方面,更加深刻认识到全程质量管理中,血液运输车辆质量的管理是不可以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 因为,血液运输车辆不仅能够提供好的工作服务,还关系到工作人员在行驶中的安全;同时,还关系着血液的质量的好与坏,以及患者生命健康等。 因此,在管理运输车辆方面,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科学制度以及监督机制;同时,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并定期对运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安全教育,这样才能有效保障这一项特殊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降低工作中的不良问题的发生几率,从而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