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降低基层医院压力性损伤风险的效果研究

2020-03-11陈海燕欧玉兰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29期

陈海燕,欧玉兰

1.南华大学护理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2.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湖南衡阳 421001

压力性损伤是现代临床护理对压疮、褥疮等皮肤局限性损伤的统称,也是临床护理中最为严重的护理不良事件;研究指出由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患者恢复,而且还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不利于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或矛盾[1-2]。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基层医院、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剧,基层医院压力性损伤患者愈来愈多。为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专业和贴心的护理服务,基层护理人员不断追求更为先进、更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因此针对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护理研究方案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其中质量循环管理模式(PDCA)凭借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进行循环质量提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3-4]。该院就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降低基层医院压力性损伤风险中的应用价值展开专项研究,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0 月在压力性损伤风险的7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床存在压力性损伤风险的7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 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22 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96±7.18)岁,压力性损伤风险评分(9.22±3.07)分。 对照组患者中男24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58.70±7.75)岁,压力性损伤风险评分(8.93±3.33)分。两组患者在以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及对症护理,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另采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予以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及内容如下。

1.2.1 成立干预小组 科室成立了PDCA 循环管理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小组组长由科室护士长担任,负责对PDCA 循环护理实施进行指导和监督,选拔临床工作5 年以上护士作为组员负责PDCA 循环护理干预的实施和评价。小组所有成员均接受PDCA 循环管理知识及临床护理实践应用系统培训,且均经理论及实践考核通过后上岗。

1.2.2 计划 小组通过对2017 年度本院发生的压力性损伤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因素按“人”“设备”“环境”“管理与制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并确定高风险因素,采用5W1H 分析法制定了符合该院实际情况且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实施方案。

1.2.3 实施 ①缓解并移除压力源:依据患者病情定时借助力学原理进行体位变化,严禁拖、拽、拉等暴力行为,适时采用软枕等对患者骨隆突及支撑区予以保护, 如:当患者取平卧位时可分别于其腰背、膝关节及踝关节、足底部处、两腿间垫一软枕;当患者取侧卧位时可抬高床头30°左右,分别与其头、髋部垫一软枕;当患者取俯卧位时可分别于其胸腹部、膝关节处垫一软枕;另保持床单平整、清洁,以避免因皱褶、渣屑对患者局部皮肤造成摩擦。②皮肤监测:密切观察并监测患者皮肤情况,特别是易发部位,保持患者皮肤干燥,定时清洁并更换衣服,防止汗液、引流液及消毒液等对患者皮肤造成刺激和腐蚀;合理使用润肤露保持皮肤弹性,严禁使用气圈或对发红皮肤予以按摩护理,必要时可采用赛肤润等皮肤保护剂予以缓解。③营养支持:临床中依据患者疾病特点,通过综合评估合理控制液体摄入量,嘱家属在营养支持的同时注意膳食结构合理,防止大便干结发生便秘情况。④健康教育: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压力性损伤健康教育,讲解皮肤损伤发生原因、临床危害、临床预防措施等;嘱膳食结构合理,加强营养支持;强化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意识及能力;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并针对性予以干预和疏导。⑤环境与设备干预:购置温湿度检测仪,及时调节病房环境温湿度至适宜状态,定时监测患者体温,使用加温仪对患者输液及冲洗液予以加温,做好患者保暖指导及护理。 ⑥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并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参加压力性损伤系统培训,通过讲解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临床症状表现及危害、临床分类及分期方法、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的使用技巧、压力性损伤高危人群特点、不同体位下的易发部位、伤口处理方法及临床预防护理措施等强化临床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科学、全面的认知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提高其临床评估操作及护理防范技能。

1.2.4 检查与检验 小组组长定期对阶段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通过组织专题会议对临床实施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适时对护理计划予以调整和优化,以保证实施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 项目实施结束,对适时结果予以评价,对临床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沉淀并在科室有针对性的推广,对实施中不合理措施予以反思,记录并放入下一个PDCA 循环计划中进行检验。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记录临床发生时间,评价其皮肤损伤程度,其中以患者皮肤无破损但红肿、热痛,解除压力0.5 h 后皮肤颜色未有恢复视为I期;以患者皮肤出现水泡视为II 期;以患者皮肤颜色改变,浅层组织感染、流脓或深部组织发黑并引发全身感染视为III 期。 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满分100 分,91~100 分为非常满意,75~90 分为满意,75 分以下为不满意。 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皮肤损伤程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

2.2 护理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 PDCA 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基层医院压力性损伤风险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体魄的关注和重视,使得基层医院住院护理服务在质量和效果上也获得了不断提升;然而基层医院由于护理人手相对不足以及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客观实际情况,导致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备受诟病[5-6];尤其本研究中护理对象均为较为棘手的压力性损伤风险患者。 该研究通过引入PDCA 循环管理模式,一方面能够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性,提高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通过PDCA 模式与本院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通过实施-检查,发现弊端或不足后再次进行处理,从而不断提高本院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预防意识和正确处理行为[7]。 故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不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的20.51%显著降低至2.56%明,而且压力性损伤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皮肤损伤程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在王莉等[8]的研究中也获得相一致的结果,充分说明了PDCA 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基层医院压力性损伤风险的发生。

3.2 PDCA 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基层医院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基层医院的重视和倾斜,使得基层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和标准也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专业和贴心的护理服务,因此基层护理人员不断追求更为先进、更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也成为基层护理人员的工作方向[9-10]。 该研究通过引入PDCA 循环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不仅对压力性损伤风险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也能够做到更加细心、贴心、耐心,为患者提供了有爱心、真心的护理服务,不仅将风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评估和判断,而且还能够通过富有成效的检查-处理不断使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保障,使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11];因此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说明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改善护患关系同样具有促进作用[12]。

综上所述,PDCA 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基层医院压力性损伤风险的发生率,对提高基层医院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普及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