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失眠患者的效果评定

2020-03-11孙萍韩英丁昊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29期

孙萍,韩英,丁昊

1.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山东淄博 255100;2.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检测中心,山东淄博 255100;3.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质量管理科,山东淄博 255100

老年失眠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临床上,管理干预是改善医患关系,稳定患者病情,提高疗效的最佳方式。因此需要采取改善老年失眠睡眠患者质量的最佳方法,改善患者的病情,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1-3]。 该研究将该院2016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80 例老年失眠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管理模式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组开展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失眠管理效果、日均睡眠时间增加1 h、醒后乏力疲惫症状改善的时间、管理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老年人幸福指数、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问卷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了健康管理模式干预措施对老年失眠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80 例老年失眠患者随机分组,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组年龄61~79 岁,平均(68.67±7.89)岁;男29 例,女11 例;发病的时间是7~19 个月,平均(11.45±4.11)个月;有配偶及子女照顾者30 例,无照顾者10 例;文化程度为中学及以上者21例,小学及以下者19 例。常规管理模式组年龄61~77 岁,平均(68.13±5.21)岁;男28例,女12 例;发病的时间是7~19 个月,平均(11.14±3.79)个月;有配偶及子女照顾者32 例,无照顾者8 例;文化程度为中学及以上者22 例,小学及以下者18 例。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管理模式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常规对老年失眠患者做好病房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维持病房清洁,及时巡视和做好输液护理等。

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组开展健康管理模式:①心理管理。许多老年失眠患者有抑郁、焦虑等消极心理,需要给予老年失眠患者心理管理,通过引导老年失眠患者听轻音乐等方式,帮助老年失眠患者放松身心,改善焦虑。可对老年失眠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说明失眠发生的机制和改善的大致时间,促使老年失眠患者减轻顾虑。②管理操作轻柔。各项管理操作动作轻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协助老年失眠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以提高老年失眠患者的舒适度。 ③药物治疗。 加强对老年失眠患者的健康教育,遵医嘱给予改善睡眠的药物,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以免出现药物依赖。 ④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和光线柔和,尽量在日间进行管理操作,以减少对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影响。⑤有氧运动训练。 配合舒缓音乐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八段锦、养生操、太极拳等的锻炼方法,15 min/次, 运动后休息5 min。⑥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绍失眠原因、症状、预防方法等,45 min 左右/次,并在宣教过程鼓励患者积极提问,充分调动其积极性[4-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失眠管理效果;日均睡眠时间增加1 h、醒后乏力疲惫症状改善的时间;管理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4 分无睡眠障碍,4~6 分可疑,>6 分为睡眠障碍)、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问卷评分(包括用药管理、自我催眠、有氧运动、饮食管理以及健康支持5 个行为,每项0~20分,分值越高则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水平越高)、老年人幸福指数(0~48,越高说明幸福度越高);并发症发生率。

管理效果评定标准:显效: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降低至正常范围,睡眠时间充足,醒来精神充沛,无疲劳感;有效: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降低,但是尚未达到4 分以内,睡眠时间有所延长,醒来轻度疲乏;无效:不满足以上的条件。 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失眠管理效果

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组的失眠管理效果达到100.00%,常规管理模式组失眠管理效果80.00%。 见表1。 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组的失眠管理效果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管理效果比较

2.2 阿森斯失眠量表、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问卷评分、老年人幸福指数

管理前两组阿森斯失眠量表、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问卷评分、老年人幸福指数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组阿森斯失眠量表、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问卷评分、老年人幸福指数优于常规管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及老年人幸福指数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及老年人幸福指数对比(±s)

组别时间阿森斯失眠量表(分) 老年人幸福指数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组(n=40)常规管理模式组(n=40)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12.21±2.21 3.15±1.56 12.24±2.55 5.15±1.01 24.11±3.02 41.21±4.21 24.21±3.12 32.22±4.01

2.3 日均睡眠时间增加1 h、醒后乏力疲惫症状改善的时间

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组日均睡眠时间增加1 h、醒后乏力疲惫症状改善的时间分别是(5.56±1.01)、(6.11±1.27)d,常规管理模式组日均睡眠时间增加1 h、醒后乏力疲惫症状改善的时间分别是(7.11±1.24)、(8.78±1.34)d。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组日均睡眠时间增加1 h、醒后乏力疲惫症状改善的时间优于常规管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3、7.341,P<0.001)。

表3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问卷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问卷评分比较[(±s),分]

组别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组(n=40)常规管理模式组(n=40)时间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用药管理10.61±0.46 16.45±2.15 10.61±0.46 13.45±2.15自我催眠10.61±0.41 16.55±2.56 10.34±0.41 14.21±2.34有氧运动10.61±0.24 17.45±2.01 10.34±0.46 12.01±2.15饮食管理 健康支持10.61±0.46 16.45±2.15 10.61±0.46 12.45±2.15 10.01±0.21 16.15±2.14 10.21±0.41 12.45±2.43

2.4 并发症发生率

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是4 例(10.00%),常规管理模式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0 例(25.00%)。 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模式组并发症发生率(χ2=6.023,P<0.05)。

3 讨论

睡眠障碍是综合医院医学心理科治疗的十大常见病之一,包括失眠、睡眠过多、夜惊、梦游等。研究表明[2],苯二氮类药物(BZD)在老年人的临床应用不合理,对BZD 的依赖严重,苯二氮类药物与非苯二氮药物联合使用更为常见。 临床上,失眠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也可称为睡眠障碍。 如果老年人长期处于失眠状态,不仅不利于自身原发病的恢复,还会造成一些身体疾病,给老年人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干扰[1]。为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及时对症治疗,改善睡眠治疗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

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长期失眠,会加剧记忆力下降,降低自己的判断力和警觉性,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焦虑,容易导致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等疾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镇静安眠药,容易造成老年患者的依赖,如果停药会导致睡眠不佳,无法治愈睡眠障碍。目前治疗方面需要根据心理测试结果和患者症状,中度焦虑或抑郁患者将给予少量西药治疗,如焦虑患者用氯硝西泮治疗,抑郁症患者用阿普唑仑治疗,重度抑郁症或躯体疾病伴抑郁症患者用阿普唑仑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所有西药都是根据老年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逐步增加的。但除了治疗,还需要选择合理的健康管理模式。

失眠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症状,其和老年人身体衰退、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的存在密切相关,而多数患者管理理念薄弱,自我保健意识不强,长期失眠可带来安全隐患[7-8]。通过有效管理,可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为患者进行失眠的疾病知识介绍和宣传,促使患者进一步了解失眠的危害性,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遵医嘱调节情绪,保持有氧运动,必要情况下遵医嘱接受药物治疗,以最大限度改善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9-12]。

该研究中,常规管理模式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组开展健康管理模式。 结果显示,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组失眠管理效果、阿森斯失眠量表、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问卷评分、老年人幸福指数、日均睡眠时间增加1 h、醒后乏力疲惫症状改善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常规管理模式组比较均更好(P<0.05)。

综上所述,健康管理模式可改善睡眠质量,效果果确切,可有效延长住院时间和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提高幸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