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亟须加快发展
2020-01-19郁李
郁李
近日,云南省出台了《支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发展肉牛生产、强化金融政策支持等九项措施,旨在加快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亿级肉牛产业目标,持续深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肉类消费结构的改善,我国牛肉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且占总消费占比不断提升。在我国,牛肉产量增速不及消费增速,产需缺口不断扩大,牛肉进口量也在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牛肉进口量为165.9万吨,同比增长59.7%。今年以来,云南、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动肉牛产业加快发展。我国肉牛产业还需大力推动,促进肉牛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补上牛肉供需缺口,保障粮食安全。
供需缺口扩大
在畜牧业肉类产品中,我国的畜种结构与世界畜种结构基本一致,按照比重从高到低排序都是猪肉、禽肉、牛肉、羊肉。但是,在中国肉类总产量中猪肉产量占有50%以上的比重,远高于其他畜种的比重。世界食草家畜牛肉和羊肉产量的比重约为29%,而我国的比重还不到15%。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畜禽产品中,猪肉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占比为54.8%;禽类紧随其后,占比为28.9%;牛肉和羊肉仍占比较低,市场份额分别为8.6%和6.3%。
2019年,我国牛肉产量667万吨,同比增长3.5%。2015年—2019年我国牛肉产量逐步递增,从616.89万吨增长至667万吨,平均每年增长约10万吨。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牛肉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牛肉产量增速远小于消费增速,供需缺口逐年扩大。自2005年起,国内产量增速维持在1.3%—8.6%区间内。2007年产量增速最大,达到8.6%,但仍低于当年8.8%的需求增速。自2012年起,国内产能开始低于国内需求,供给缺口(国内消费量-国内产量)由负变正,且该缺口自此逐年扩大。2018年,我国肉牛存栏总数为6618.4万头,较2017年增加0.5万头,比2009年增长11.8%,但当年牛肉缺口达到147万吨,2019年我国牛肉供需缺口达到238.3万吨。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文化和饮食结构逐渐改善,居民肉类消费需求增加,牛肉消费需求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为5.39千克/人,同比增长6.5%,比2008年增长14.5%。但受制于产能供给能力,牛肉出口逐渐平稳,进口逐年增长,且占总消费占比不断提升。2012年之后,我国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牛肉净出口由正变负。此后的七年间,牛肉进口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19年,我国牛肉进口量增长到165.95万吨,较2018年增长59.7%,进口金额为568.61亿元,增长79.1%。与此同时,2019年我国牛肉出口量为219吨,同比下降49.54%,出口金额为1136万元,下降46.1%。我国牛肉消费倾向于国外进口程度越来越大。净进口占总供给比例由2012年0.8%增长至2018年22.5%,预测2020年净进口占比将达到43.5%。进口占比不断提升促使我国牛肉价格变动跟随国际价格变化。2019年一年内我国牛肉价格与国际牛肉价格相关系数达到0.75,比以往任何时期相关性都强。
市场竞争激烈
近两年,受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的影响,牛羊肉以及禽肉市场需求增长,消费量明显增加。与猪产业相比,肉牛养殖的繁殖和养殖周期更长、投资更大,市场价格波动较小,同时由于国人肉类消费习惯,对于牛肉的需求量明显低于猪肉需求。因此,我国牛肉价格的波动受进口因素影响较大。目前,国内牛肉价格和进口牛肉价格的价差在逐渐扩大,进口牛肉更具价格优势。
目前,世界上的牛肉产量大国如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草原牧场资源丰富,牧草喂养因而饲料成本大大降低;养殖技术相对成熟,机械化水平较高,养殖成本较低。我国肉牛养殖仍以农户散养为主,由于肉牛养殖周期长、饲料成本上升,养牛的比较效益不高,农户养殖积极性不高,能繁母牛存栏量减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不高。肉牛与猪和鸡完全不同,由于繁育生产系数较低、繁育周期长,从刚出生的小牛,到架子牛又是接近一年的时间,生产周期要近两年的时间。肉牛的饲养总成本涉及精饲料,粗饲料、兽药、人工、水、电、机械维修,以及死亡率分摊等综合分摊费用,成本较高。因此,我国大部分肉牛企业专注收购架子牛进行育肥和宰杀,因为从架子牛到育肥牛通常只要四个月。如果要进行繁育,势必要占用更多场地,生产周期更长,导致企业成本大大增加。
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及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饲料原料价格下跌,养牛饲料成本有所降低,加之全国活牛及牛肉市场价格持续高位攀升,带动了国内肉牛养殖业经济效益整体向好。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对部分地区基层肉牛养殖群体的跟踪调研,年度头均利润在4500元以上的情况比较普遍(包括架子牛育肥和繁育母牛饲养),而可放牧地区母牛带犊养殖成本更低,部分场户所获利润可达约7000元/头,因牛源趋紧,全国育肥模式已开始从“架子牛育肥”向“犊牛育肥”转型过渡,繁育母牛饲养环节经济效益——受上下游行情波动因素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减弱,良好发展态势逐渐显露,在产业链中优势地位趋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肉牛出栏3093万头,同比减少43万头,降幅1.4%,牛肉产量450万吨,同比减少8万吨,降幅1.7%。三季度末全国牛存栏9572万头,同比增2.3%,环比增4.0%。今年10月份,牛肉集市均价每公斤85.49元,环比涨0.7%,同比涨6.8%。有经销商介绍,今年进口牛肉价格呈现两极分化,较低端的进口牛肉,如来自阿根廷、巴西等国的草饲牛价格下跌明显;涨价较多的品类主要是澳大利亚和牛的一些部位。据上海艾牛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低端牛肉相对于2019年同期,降价幅度非常大,在30%左右,高端牛肉的漲幅个别产品约在30%,甚至有些能达到50%。据悉,高端进口牛肉涨价的直接原因是供应减少,自今年5月份起,澳大利亚数家牛肉工厂陆续关闭,特别是澳洲和牛,整体供应量大幅减少。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3季度,我国进口牛肉累计157.2万吨,同比增加38.8%。国内牛肉供需缺口较大,且今后一段时期内会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继续加大。由于国内牛源短缺问题的存在,未来国产牛肉价格预计仍会保持上涨态势。消费需求增长、供需缺口巨大、市场环境竞争激烈,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入冬进口冷冻食品成本增加,我国肉牛产业亟需加快发展,以满足消费需求侧变化和适应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365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将指导各地落实好“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根据当地实际需求,统筹安排相关资金,支持贫困地区畜禽良种引进和扩繁,培育专业化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带贫能力和效益,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畜禽品种改良和繁育体系,加快推进肉牛产业现代化。今年以来,云南、四川、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均加大了产业扶持力度,积极推进肉牛养殖产业发展。
肉牛产业是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点产业之一,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的重要支撑产业。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肉牛产业、实现千亿级肉牛产业目标,10月12日,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支持肉牛產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了一系列奖补政策。2020年—2022年,对新增肉牛存栏3万头以上、新增存栏排名前三位的县、市、区,云南省财政每年给予奖补500万元,排名4—6位的,奖补200万元,排名7—10位的,奖补100万元。支持优质育龄母牛扩群增量,2020年—2022年,对肉牛养殖企业从国外新引进优质育龄母牛的,按照1000元/头给予一次性奖补。同时将加大全株青贮玉米推广应用,对肉牛养殖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收贮全株青贮玉米1500吨以上的,采取“先贮后补”的方式,云南省财政按照60元/吨给予奖补。
四川是全国牛肉生产大省,生产总量较大,牛存栏长期保持全国第一位。但四川省肉牛产业的效率较低,2018年,四川省肉牛出栏量仅排全国第六,肉产量仅排全国第九。国家现代农业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资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副所长林超文认为,影响肉牛产业效益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草产业发展滞后。今年,四川省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川牛羊(畜禽饲草)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提出推动牛、羊、禽、兔、蜂、饲草生产体系、加工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升级,通过3年努力,全面提升全产业链综合生产能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22年,全省牛羊(畜禽饲草)全链条产值力争达到3900亿元。《推进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四川省将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牛羊(畜禽饲草)每个种类有2—4个龙头企业带动,以“特色品种+龙头带动+基地建设+品牌创建”为抓手,推进牛、羊、家禽、兔、蜂、饲草等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牛、羊、禽、兔、蜂饲料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带。
宁夏回族自治区养牛历史悠久,近年来更是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肉牛产业链条正逐步完善,实现了从家庭副业到增收主业的历史性转变,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肉牛繁育基地和优质牛肉生产基地。2019年,全区牛肉产值45.9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3.3%,占农业总产值的7.8%。今年,宁夏将肉牛和滩羊产业列为九大产业之一,以调长产业链条为路径,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供加销互促的现代肉牛产业体系,促进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推进自治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进规模化经营;支持华润集团、融侨集团、水发集团高标准建设现代肉牛精深加工产业园;加强产地品牌培育,统一打造“六盘山区牛肉”区域共有品牌;引导养殖场(户)组建合作社、联合会、产业协会等利益共同体,发展专业化、合作化经营等措施,力争到2025年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263万头;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5%;提升区域公用品牌核心竞争力,培育知名品牌5个以上;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屠宰加工业产值180亿元,肉牛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全产业链实现产值500亿元,到2030年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