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快递包装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19王今饶小飞

绿色包装 2020年6期
关键词:快递包装回收高校

王今 饶小飞

摘要:21世纪以来国内电商业务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快递行业的腾飞,但与此同时大量快递包装因未能及时被回收利用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文章探究当前高校快递包装的回收现状及存在的“回收再利用意识薄弱”、“回收途径及渠道有限”、“包装材料回收率低”及“宣传及激励机制缺位”四方面问题,分析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经验,提出“加大校内快递包装回收宣传力度”、“组建校内快递包装回收团队”、“设立校内快递包装回收站点”、“加强快递包装回收过程中的卫生处理”及“开发校内快递包装回收激勵机制”五方面建议,探讨高校内建立有效快递包装回收体系的对策及途径。

关键词:快递包装;回收;高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TB48, F7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0) 06-0045-05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第17届USRP课题“高校师生快递包装回收意识及行为研究”阶段性成果(20190332)。

Recycling of Express Packag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WANG Jin, RAO Xiao-fei(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Abstract: The rise of e-commerce business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has facilitated the mushrooming of its express delivery services, however, the low-rate and low-efficiency in express package recycling has caused enormous waste of social resources. By explo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our leading problems(weak awareness in recycling, limited recycling channels, low recycling rate of packaging materials, and lacking in publicity and motivation mechanism) in express package recycl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analyzing the established recycling practic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S., Japan, and Germany, this study propounds five constructive approaches (strengthening universitywide publicity on express package recycling, building university-wide express package recycling team, establishing university-wide express package recycling sites, strengthening the treat of hygiene issue on express package recycling and developing university-wide motivation mechanism for express package recycling) to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on-campus express package recycling system.

Keywords: express packages; recycli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olutions

引言

随着21世纪网购等电子商务的兴起,快递业在近几年迅猛发展。据“国家邮政局公布2019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1]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497.8亿元,同比增长24.2%。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在2020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预测,2020年快递业务量完成740亿件,业务收入完成8660亿元;[2]这就表明2020年我国快递业规模将继续加速提升。在便捷的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给现代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亦不容忽视:由快递垃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仅次于水质污染、海洋湖泊污染和空气污染,已处于第四位。[3]若大量快递包装被随意丢弃而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收处理,我们所面临的将不仅是短期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危机,更是长远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延伸性重大问题。

21世纪信息时代,大学生作为网购的主力军,其购物能力和消费潜力均不容小觑。据“2019年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4]显示,2018年我国内地高校包裹增长到近25亿个;2019年,有望超过30亿个。鉴于每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再生纸,可节约1.2吨标准煤、17棵树和600千瓦时电,快递包装物的有效回收及充分利用是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重要举措,也是彻底贯彻垃圾分类的迫切需求。[5]本研究回溯现有文献对快递包装回收及再利用的讨论,深入研究高校快递包装回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在高校内建立有效的快递包装回收体系,为建设校园生态文明提供可行性思路和对策。

1 高校快递包装回收现状及问题

据现有文献及实际生活中的快递业务,当前快递包装物主要有:快递运单、纸箱、胶带、内部填充物(泡沫板或充气塑料袋)、塑料包装外壳及封套等。因其原材料成本及造价低廉、使用简单而被广泛使用,且多为一次性包装,很难重复使用;再则因技术限制,大部分快递包装物很难在短时期内得以降解。[6]高校内较为明显的问题是,除纸箱可能会为部分学生所再次利用,其他包装物到达学生手中后几乎少有回收再利用的情况,大都被随意丢弃在快递投递站点附近或宿舍楼下。這不仅增加了清理成本,也在无形中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污染。目前,高校快递包装回收在“回收再利用意识薄弱”、“回收途径及渠道有限”、“包装材料回收率低”及“宣传及激励机制缺位”这四方面存在较为严峻的问题。

1.1回收再利用意识薄弱

据对上海某高校在读本科学生的快递包装回收意识及行为研究的调研表明,近9成受访者认为校内快递包装回收困难的主因是学生的回收及再利用意识薄弱。鉴于我国大部分学校和家庭教育较少涉及环保意识及行为的培养,导致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缺乏自主回收快递包装的习惯,尚未充分意识到快递包装的回收和再利用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在收到快递时,往往急于拆开外包装检查所购产品,而疏于对外包装进行有效处理,这就导致大量快递包装物被随意丢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1.2回收途径及渠道有限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问到受访者是否愿意对快递包装进行回收及再利用时,多数人表示肯定,但落实到具体行动时,人数又大大减少。问及具体原因,则是因快递包装回收途径少且较麻烦,大部分受访者也不清楚校内是否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站点。文献显示,大多快递包装回收率高的发达国家均建有完善的回收体系,如德国的“绿点”回收系统[7]。我国的快递包装回收体系总体处于初级阶段,常见的有两种回收模式,即部分消费者收集少量的快递包装以废品卖给垃圾回收站,或垃圾站搜集废弃物中的可回收快递包装进行再回收。目前高校内的情况也是如此。据实地调研和观察发现,被丢弃在快递收发站点的快递包装通常由工作人员收回分类,外形完好的进行二次利用,破损的则与被扔在垃圾桶的包装盒一样,以废品形式卖给废纸回收站。

1.3包装材料回收率低

文献显示,常见的快递包装材料以玻璃、金属、纸板和塑料为主,玻璃包装粘合性和耐磨性弱,易磨损;普通快递包装易受潮,不防火,不抗压,使快递包装易受损且不易回收。[8]商家为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好评,通常在快递包装内加入大量诸如胶带、填充泡沫、包装塑料袋、气泡垫等额外填充物,对商品过度包装。然而,这类缓冲物因量少而不易引起消费者关注,又因其难以降解和回收利用,只能焚烧填埋,这就造成上述包装材料的回收率低。对可回收的纸质包装进行加工再生产,也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水、电力和煤炭等资源,造成环境污染。而每加工1吨废纸只能产生0.8吨再生纸,这折射出快递包装的回收再利用成本高,利益低,因此少有企业涉足这一领域;这无疑又降低了包装材料的回收率。

与此同时,很多学生经常暴力开拆包裹,如直接撕开纸质包装盒或包装袋,造成包装盒或包装袋的破损,使其失去二次利用的价值;即使保存完好的包装盒或包装袋,也通常被随意丢弃。据实地调研发现,垃圾分类正式实行前,大量可回收利用的快递包装物常与厨余垃圾等湿垃圾混在一起,使得分拣快递包装废弃物的成本已超过废弃物本身的价值,导致回收难度增大,进一步降低其回收率。

1.4宣传及激励机制缺位

在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方面,许多发达国家以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合理处理[7]。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绿色包装政策,通过《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减免包装回收利用率较高企业的部分税费,并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实现产业化运营;德国以《循环经济法》为核心,不仅要求80%的包装废弃物与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再利用,而且实施“绿点”回收系统以提升消费者个体的回收意识和行为;日本以政府作为快递包装回收的相关主体而承担回收责任,致力于从源头上减少不可回收材料,细化材料分类,统一收集与运输,以保证包装废弃物回收法律的可执行性。我国虽有《循环经济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和《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但尚未建立针对快递包装的政策体系,故实际运作中存在细节不完善、可操作性弱、执法不严的情况,导致当前快递回收行业混乱、操作不当等问题。

如上问题,在高校内快递收发站点更为突出。由于国家对于快递包装回收的政策法规尚未出台,校内对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的宣传几乎为零。宣传及激励机制的缺失,严重降低学生及其教职工对快递包装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动力和积极性,导致其参与度大大降低。据对上海某高校学生快递包装回收意识及行为的调研,仅有不到3成学生愿意无偿参与快递包装的回收。此外,据文献分析,快递包裹表面存在多种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危害人体健康。大家在享受网购带来的便捷时,也带来了新的公共卫生问题。[9]因此在对快递包装进行回收再利用的时候,还需要进行杀菌消毒的处理。鉴于此,高校建立并完善对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的宣传及激励机制,不仅是提升学生的回收意识及行为的重要举措,也为日后高校快递包装回收体系的建立和运转提供宣传层面的有力保障。

2 高校快递包装回收的对策及途径

针对当前高校快递包装的回收现状及存在问题,下文从“加大校内快递包装回收宣传力度”、“组建校内快递包装回收团队”、“设立校内快递包装回收站点”、“加强快递包装回收过程中的卫生处理”及“开发校内快递包装回收激励机制”五方面展开讨论,以提升高校学生的快递包装回收利用意识,探究高校快递包装的有效回收途径,并通过建立高校快递包装的回收激励体制,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快递包装的回收再利用中来。

2.1加大校内快递包装回收宣传力度

以上海为例,自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前,市政府已提前半年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极大提升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高校的快递包装回收宣传亦可借鉴上述模式,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固定宣传栏、海报、媒体公众号等形式,在校内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并可尝试在师生流动量大的教学楼以及食堂等场所张贴或分发宣传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相关知识的海报传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师生对于快递包装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的意识。其次,相关二级学院可在校内举办以快递包装材料及其回收利用为主题的专题或科普讲座,并在前期通过摆摊、知识问答、赠送小礼品的形式扩大影响力。再次,校内公众平台及校园公众号也可参与其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发放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的趣味知识推送,向广大师生普及快递包装的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

2.2组建校内快递包装回收团队

通过高校后勤、宿管物业、菜鸟驿站、各级学生会等协作组建快递包装回收团队。团队成员由后勤、物业和菜鸟驿站员工组成,学生会与其形成合作关系,并不直接参与回收。组建后的团队建构可细分为回收组、督查组和外联组(见图1)。回收组负责快递包装的具体回收,其成员上岗前须完成一定的快递包装回收培训及实地实践。督察组确保校内快递包装有效分拣和回收,督察组成员和回收组成员同时参与培训与实践。外联组负责与学生会、环保社团、当地快递企业及废品回收部门建立联系及拓展外宣,更好地处理校园回收物资并扩大影响力。与此同时,团队还需积极探索回收包装物的再利用价值,将获利用于其日常运作,以期实现常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校内通常有多处回收站点,在总团队下设小分队,总团队负责全校快递包装的统筹回收,小分队负责某一站点的回收事宜,从而实现回收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和组织化。

2.3设立校内快递包装回收站点

快递包装回收团队组建成功后,可在校内菜鸟驿站、教学楼、宿舍楼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建立快递包装回收点。回收站点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工回收站点,一种是智能回收柜/箱,按需分设在菜鸟驿站及教学楼、宿舍楼周边,便利师生投放可回收的各类快递包装物。在人工回收站点,师生将可回收的快递包装按大类(如塑料、纸质等)堆放在指定位置,由回收组成员后续分类。在人流相对较小的公共场所,如实验楼、办公楼等处,设置联网的智能回收柜,师生通过扫码选择投递纸盒或塑料,分别放进不同的门里。再由工作人员定期开柜清理,以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回收效率。经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已有“盒盒超级大学”这一项目,专门为大学生提供相关回收功能。

2.4加强快递包装回收过程中的卫生处理

在快递包装被回收以后,需要进行清洁消毒,以保证快递包装在首次利用过程中附上的一些细菌甚至是致病菌[9]得到有效处理之后,才能进行二次利用。从图2看来,部分快递包装会被学生直接二次利用,此时需要学生本人对快递包装进行一些简单的清洁,如使用75%的酒精消毒片擦拭快递包装的表面,或在二次利用之前通风晾晒,曝晒时间不得低于6小时。[10]考虑到回收点的快递包装不会被直接利用而是出售给快递企业或废品回收站,回收点的工作人员只需在工作时注意手卫生,与快递外包装接触时戴手套并在接触快递包装后及时洗手。而快递公司作为大批量快递包装的接收者,可在车间内安装紫外线灯等杀菌消毒设施,[9]对这些回收来的快遞包装进行系统消毒,然后再二次利用。

2.5开发校内快递包装回收激励机制

为鼓励消费者的快递包装回收行为,已有第三方企业与电商企业合作,实施“线下回收,线上记录”的方式[11],对积极参与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于高校而言,可尝试不同做法以鼓励学生参与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再利用,具体做法有:增设环保学分及课程设置,将环保知识及行为作为学期综合测评之一,纳入学业记录;其次,学生每在校内回收站点回收一个快递包装,就可获到相应的积分鼓励;第三,参加校内环保讲座,可获得一定的德育分奖励;第四,创新基地可联合学生会举办快递包装的回收再利用主题活动,鼓励集齐一定数量的小印章以兑换一定的创新学分或礼品奖励;第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还可举办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的会员活动,招募志愿者开展校内宣传或上门回收服务。

2.6试点校内快递包装回收体系

基于上述五点,高校可试点校内快递包装回收体系(见图2),根据师生参与者意愿,对于保存完好的快递包装,可自留并二次利用,否则将其送至快递回收站点进行回收。回收站点的工作人员对快递包装分类处理,对可直接使用的快递包装,批量出售给当地快递企业,进行二次利用。对于破损、影响二次利用的快递包装,批量出售给废品回收站。所得收入用于校内回收团队的日常运作。学生在校内回收站点扫描条码,其回收行为自动录入后台并获得积分,达到一定数量时可兑换实物等奖励。综上而言,该体系涉及到师生、回收站点、快递企业、废品回收站间的协作,只需前期合理规划,上述协作可行度高,简便易行,易于开展并产生实效。

3 结语及展望

本研究从分析高校快递包装的回收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探究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分析回收过程中的公共卫生问题,尝试建立高校快递包装回收体系,并通过后续的试点实践予以修正和完善,旨在推广到国内其他高校,进一步完善高校快递包装回收体系。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理念和垃圾分类的需求趋势下,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将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成为未来跨行业协作发展的一大亮点。高校学生作为新时期的网购主力军,更应努力提升快递包装的回收再利用意识和卫生意识,通过积极实践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邮政局公布2019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http:// www.gov.cn/xinwen/2020-01/16/content_5469617.htm.

[2] 2020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http://www. gov.cn/xinwen/2020-01/08/content_5467464.htm.

[3]邓春松. 网购时代我国快递包装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28):40-43.

[4] 2019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http://www.chinacacm. org/content/6165.html.

[5]方桂芬. 高校校园快递包装物回收问题研究[J]. 环球市场, 2017,(32):144.

[6]孙翰文. 浅析快递包装的回收和再利用[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8,(2):80-81.

[7]如何构建快递包装“绿色回收网”,看这些发达国家是这样做的!http://www.sohu.com/a/205037513_684534.

[8]冯径平,汪佳,宋君宜,康萍. 快递包装回收利用研究[J].中国商论, 2017,(18):151-152.

[9]朱亚东,张义晗,刘潇遥,寇岩珂,胡焕焕. 快递包裹表面微生物检测分析[J]. 心理医生, 2016, 22(9):252-253.

[10]佟颖,于礼. 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规范化管理[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11).

[11]周谋,关子威,齐龙,祝勇,程实.快递包装回收利用体系的模式探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7, (05):130+138-139.

猜你喜欢

快递包装回收高校
我国快递包装废弃物循环再利用问题研究
电商环境下的快递绿色包装对策分析
TFT玻璃研磨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设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快递包装回收体系的构建
关于网购产品快递包装材料选择的分析及研究
关于调试现场隔离与隔离钥匙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