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丧偶式育儿”的危害及解决策略

2020-01-19郭贵珍

家教世界·V家长 2020年8期
关键词:协作

郭贵珍

摘要   “丧偶式育儿”指的是在孩子养育过程中,父亲一方明显缺失而由母亲承担主要养育责任的育儿方式。受传统思想、教育体制、社会发展的影响,这种育儿方式在社会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父母双方应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育儿任务,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   丧偶式育儿焦虑; 俄狄浦斯情结;  协作

在我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时,班里一个叫莉莉的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不爱说话,不爱笑,也不和小朋友玩耍。我觉得有必要跟孩子妈妈聊聊,但她每次都推着婴儿车来接孩子,来去匆匆。于是,我只能找孩子说话。“莉莉,你们家几个孩子呀?”女孩想了一会儿回答:“三个,但爸爸不是妈妈亲生的。”我有点吃惊,接着问:“爸爸怎么会是孩子呢?”女孩回答:“爸爸很懒,回来就躺在床上玩手机,不管我和妹妹。”

原来,爸爸不管家务,不带孩子,在女儿眼里就是孩子。无独有偶,近期因防控疫情,需要通过家长群登记学生的健康信息,其中就有一位父亲对孩子的信息一无所知,答非所问。这两个家庭中,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父亲的角色显著缺失,这种现象被称为是“丧偶式育儿”。

“丧偶式育儿”听起来有些可怕,但不是个别现象。在网上简单一搜,会发现许多“丧偶式育儿”的案例。南京,一位母亲因辅导孩子写作业,中风住院;上海,疫情期间,因孩子不上网课一位母亲闹自杀……这些案例都与“丧偶式育儿”有关。可见,“丧偶式育儿”现象在社会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一、“丧偶式育儿”产生的原因

1.传统思想的影响

“丧偶式育儿”虽然是一个新名词,但这种育儿方式在中国却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在古代社会,家中的男主人负责打猎、耕种,获取生活资料,女主人则在家纺纱织布,养育孩子。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典故就是很有力的证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到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照顾孩子、教育孩子的责任主要在母亲。

2.教育体制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家庭对教育空前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成了一个家庭的核心目标。过去的教育,孩子发展的好坏取决于孩子自己是否努力、智商如何,而今天的教育已经发展到了“拼爹”“拼娘”的时代。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母亲选择退居家庭,做专职主妇,接送孩子上学,陪孩子写作业,周六周日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补习班。目前,80后、90后的家长,受过高等教育而选择做专职妈妈的也不在少数。

3.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富强、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压力也与日俱增。“996”甚至“007”,是某些行业的常态。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男性劳动者无法顾及家庭中子女的教育。公益广告《取款机爸爸》,引人深思:爸爸为了养家,长期在外工作,在女儿的心里,爸爸就是一台取款机。这则广告反映的社会现象也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二、“丧偶式育儿”的危害

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丧偶式育儿”的危害是十分明显的。根据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90%以上的儿童问题都跟父亲的教育缺失有关,美国72%以上的未成年犯罪以及60%的强奸犯都不在健康的家庭中成长。归根到底,是“丧偶式育儿”让儿童形成了不健康心理和不健全的人格。“丧偶式育儿”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心理问题呢?

1.敏感脆弱,自卑焦虑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母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比别的孩子敏感、情感脆弱,也容易自卑和焦虑。母爱有温柔细腻的一面,也有比较感性的一面。在家庭中,母亲独自承担家务、教育子女,家庭琐事和教育压力让母亲容易产生负面情绪,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对人际关系会比较敏感。父亲家庭责任感的缺失,也会成就一个強势的母亲。这类母亲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时时会拿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事事会为孩子做决断。对孩子期望过高、不恰当的比较以及强烈的控制欲,会让孩子更自卑、焦虑。

2.缺乏安全感,行为退缩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这个山就是孩子的靠山。有研究表明,有父亲陪伴的孩子,安全感更强。安全感充足的孩子,人际关系和谐,处事果断,容易取得成功。而父爱缺失的家庭,孩子因缺乏安全感,会胆小退缩。通过对小学高年级部分学生进行长期观察,我们发现父亲参与养育孩子的家庭,孩子一般性格开朗,易与人接近,积极勇敢,同样面对挫折,心理素质更强一些。相反,遇到一点批评就掉眼泪,遇到困难就会躲避的孩子,通常是父爱缺失,由母亲照顾多一点的孩子。

3.依赖性过强,人格无法独立

母亲是细腻的,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经常事无巨细、包办代替,孩子得不到锻炼,会产生依赖的心理。会出现自理能力比较差、不会照顾自己等问题。在心理上的体现是缺少责任感,无法独立思考和做出决断。社会上饱受诟病的“巨婴”和“妈宝男”,就是这样养成的。

4.产生敌对情绪,亲子关系紧张

母亲长期与孩子相处,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处处关心,时时提醒,很容易造成母子关系紧张的问题。家庭教育如果有父亲参与,那么父亲就会成为母子双方的调和剂,母亲的注意力也不会时时刻刻都在孩子身上。近两年,媒体报道的多起少年弑母案件,都是亲子关系紧张造成的。

5.形成俄狄浦斯情结,影响未来婚姻生活

俄狄浦斯情结,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过度的依恋或不足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丧偶式育儿”家庭中的男孩子长期与母亲相处,对母亲会过于依恋,不利于形成健康的男性品格。相反,父爱缺失,女孩子的恋父情结没有得到满足,长大后就会寻求补偿。这类女孩通常会早恋,或者会选择比自己大的异性为恋爱对象。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在父亲缺失的家庭中成长,形成的心理创伤有时甚至需要一辈子来疗愈。

三、“丧偶式育儿”的解决策略

1.母亲适当放手

对于大多数母亲来说,总觉得让父亲管孩子有点不靠谱。但如果自己不放手就永远也改善不了。聪明的母亲会转变观念,从生活实际出发,为父亲创造和孩子之间单独相处的机会,让父亲照顾孩子,陪孩子做游戏,辅导孩子写作业,参加孩子的家长会,让父亲在照顾孩子中感受到育儿的乐趣,体会母亲的辛劳。

2.母亲对父亲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由于男女性格差异,母亲照顾孩子更细致一些,教育孩子也比较有耐心。而父亲通常做起事来毛手毛脚,陪伴孩子也缺少耐心。如果母亲一味地责备、批评,就会让父亲丧失信心,彻底不管孩子。母亲对父亲要多一点鼓励和赞扬,少一些批评和指责,慢慢培养父亲的责任心,让父亲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3.双方换位思考,互相理解

父亲回到家里,不闻不问,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需要放松一下。母亲唠叨,可能是家庭事务繁琐,照顾孩子辛劳。双方应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特别是父亲要看到母亲的付出,克服大男子主义,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腾出时间陪伴孩子。

4.建立家庭机制,做好分工合作

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就应该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但现代社会,女性和男性同样要工作,还要承担主要的育儿责任,非常辛苦。辛劳的母亲难免会焦虑、急躁,这种情绪也会传递给孩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夫人米歇尔在家务和教育子女方面就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无论多忙,奥巴马都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吃饭,参与孩子的活动。我们普通家庭也要学会分工合作,明确责任,夫妇双方共同承担起养育孩子的重任。

综上所述,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母爱的细腻温柔,也需要父爱的宽广坚强,父母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分工合作、共同承担育儿责任,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健康,家庭才会更幸福,社会才能更和谐。

猜你喜欢

协作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喜欢群居的动物
新兴与高要两地检察机关形成协作机制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协作
郫县:“精准定位”协作模式 整合派驻机构审查力量
学会合作有效教学
改进的集中式协作用户选择方法
广播电视城市圈的新闻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