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研究
2020-01-19冯燕
冯 燕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常德 415000)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校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英语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2015年,我国教育部公布全面实行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制度,要求今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必须通过全国教师资格证笔试和面试。也就是说,教师资格证不再是师范生的专利。与此同时,不少综合类高校也开设了教育类专业,直接参与师范类生源与就业竞争,师范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高师院校作为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主要力量,只有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凸显师范院校的“师范性”的优势,满足新时期社会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
一、相关研究综述
(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是英语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专业性基本技能和技巧,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可以通过不断训练逐渐地形成。根据原国家教委1992年发布的《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和1994年发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的要求,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四部分。
根据1993年教育部颁发《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构成可以细化为以下五个方面:中英文书写技能、中英文口语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每个方面又由几个要素组成如:英语书写技能包括英语钢笔和粉笔书写技能;口语表达技能包括语音、语调、语速和演讲等;教学工作技能包括备课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批改作业、辅导技能和教学评价;班主任工作技能包含课外活动组织技能和心理沟通和辅导等;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等技能。
(二)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了教师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用教师教育(Teacher Education) 代替了师范教育(Normal Education)。20世纪末,卡内基教育发表了《国家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和霍姆斯发表了《明天的教师》两份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教学专业化”(Teaching Profession)。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而且要有道德、有专业追求,有学科专业。这就意味外语教师只有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英语教学知识(PCK)(Shulman,1987)和英语教学的特殊能力。二战后,英国的师范教育蓬勃发展,特别强调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强调发挥中小学在师资培训中的主体作用,“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School-based Teacher Training)”已成为英国师范教育的一大特色,此外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学实践与以大学为基地的学习(University-based Work)交叉进行的培养方式已经成为师范教育的主流。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对教师职业技能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培养理念等方面发现了许多共性的问题,如:徐小贞从受教育者、学校的师资力量、社会人群对语言学习的片面理解、教课的形式老旧、教改的过程艰难五个角度探究了职业技能培养。他提倡把教师被动传授变成学生主动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构建趣味英语教学基地,进行多元化教学,完善评估机制,师生共同进步等[1];李玲提出高校应着力在优化师范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技能培养过程、教学技能方法等方面加大力度[2]。王坤、林格强调更新教育观念、加大相关课程的实践活动、建设开放性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等策略[3]。
二、目前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调研了湖南省几所师范院校的2018级和2019级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结果看,平均通过率75%左右,大多数学生认为科目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和面试部分是难点,甚至有部分学生即使通过了笔试,也不敢报名参加面试,对教学技能严重缺乏信心。另外通过教学反馈和毕业跟踪调查,有50%左右的毕业生表示“缺乏必要的教师职业技能是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障碍。”反思目前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存在误区
师生普遍存在重英语专业知识,轻英语职业技能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师生过多地强调英语专业四级、六级的通过率,忽视了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4]。另外,教学理念滞后,没有将新课改要求的终身学习,教学反思能力和实现自我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来。
(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师范性不突出
通过调研湖南省几所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英语专业课结构设置过分强调学术发展,教师教育课程所占比例少[5]。比如教育教学方面的课程开设了包括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小学班级管理,小学英语教学法等,但是并未开设与教师技能发展相关的课程,如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教育测量与评价等课程。其次,过于重视必修课,轻视选修课。尤其是与教师教育类课程相关的选修课程开设较少,且缺乏系统性。
(三)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没有落到实处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包括技能训练、见习插教、教育实习、毕业设计等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明确的表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从时间、师资、教材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得到保证,学生在校内的技能训练课程流于形式[6]。此外,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有关教育文件明确指出“要在英语师范生职业教师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多使用微格教学”。但是很多学校无论是从设施还是从使用率来说都无法达到国家的标准[7]。因此,大部分师范生在教资考试前或者实习之前,没有进行模拟教学的实践,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在教学微技能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在教学实训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语言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主要表现为普通话发音不够标准,声音也不洪亮,缺乏生动性和鼓励性;英语口语表达不流利、语法错误较多、教学指令不清晰、课堂用语比较单一;甚至部分师范生还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而这些微技能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和办法,成为英语教师技能培养的痛点。
三、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策略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笔者建议高师院校要围绕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加强第二课堂训练,强化教育见习和实习,采用多元培养途径来提升英语教师的职业技能。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职业技能培养
首先,通过对教师职业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帮助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树立正确而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
其次,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应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师范性”放在第一位,按照高师院校自身的特点把培养具有“四有”标准的教师作为主要的任务,重视职业技能培养;
再次,改革师生传统的课堂观与学习观。教师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师范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师范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观摩、引领、参与、感悟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提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选定学习主题,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主动建构个人的专业知识,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走上讲台完成教师角色的扮演。
(二)创新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保障职业技能培养
首先,课程建设作为职业技能的主要培养路径,必须紧紧围绕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通过优化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素质发展课程模块,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大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例如:增开必要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英语教师口语表达”“小学英语教学论”“多媒体课件制作”“英语儿歌教唱”“英语课堂游戏操作”等课程,使学生们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各种技能。通过开设选修课,增设更多的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的课程内容,使选修课的内容多样化,从而弥补必修课在时间和内容上的不足。整个英语教育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应遵循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相结合,才能突出“师范性”特点,有助于师范生毕业后能尽快胜任教师这个岗位。
其次,充分利用微格教学,强化学生教学微技能。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较好的方法,有利于及时修正教学细节,完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教学技能。微格教学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一般从大二开始,课时可以从一周一节增至一周两节。在微格教学中,除了教授一定的理论外,要重视微格课堂实践教学。教师可以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8]。学生要学会从自身的视听感受和亲身实践中进行自我反馈和自我调整。有条件的学校在教师资格证国考之前,可以利用微格教学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教学演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微格教学的功能,达到提升师范技能的目的。
再次,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技能考核体系。学校可以从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素质技能三个方面测试学生的英汉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英语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与综合育人能力,并考察学生从事教师工作必需的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和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等能力。以湖南某师范院校技能考核标准为例,专业基本技能包括语言技能和书写技能两个模块;专业核心技能包括教学工作技能和教育管理技能两个模块;专业素质技能包括美术素质技能和音乐素质技能两个模块。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为必考板块,专业素质技能板块为选考板块,学生可任选一个模块进行考核。教学技能考核要贯穿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在技能考核评价原则上,应协调激励性原则与指导性原则的关系,使学生首先端正态度,把考核看作是激励自己提高职业技能的一种方式。在考核方法上,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三)开辟多样化的第二课堂,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由于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技能具有长期性、多样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必须以训练为主线,采取课堂训练与课外自练相结合。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了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学校一方面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沙龙、英语演讲协会、英语才艺展示等活动;组织一系列与教学微技能相关的比赛,如“中英文粉笔字大赛”“大学生英语演讲”“英语写作比赛”“师范生技能比赛”等。另一方面,根据各学期教师职业技能选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可以在第二课堂安排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项目。此外,随着教师资格证国考制度的实施,在高年级开展模拟“国考”面试活动很有必要。
(四)完善教育实习模式,确保职业技能实战
古人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师范生而言,见习和实习环节特别重要。首先,高师院校需要完善“教育见习—模拟教学训练—毕业前集中教育实习”三个阶段的教育实习模式的组织与管理[10]。在此期间,高师院校应该与中小学实习学校通力合作,建立实习生,专业教师以及一线教师三方面合作的实习指导体系。在管理过程中,由大学教师、师范生、中小学指导教师三方协作进行,对实习生的教学及班级管理进行指导;在教育实习期间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及时完成对实习生实习情况的跟踪、考核和成绩评定等工作,以确保教育实习的有效进行。其次,可以将实习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教育职业技能选修课程分阶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第一阶段开设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调查等方面教育案例的分析,对小学教育实际有初步了解,以便为下一步见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二阶段开设主题班会,第二课堂等课程,让师范生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明确班主任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为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阶段开设模拟教学训练。创设环境模拟真实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师范生在模拟环境中,更快更好地进入“教师”角色;第四阶段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小学一线的名师或者优秀管理人员,让他们将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资格证招考内容相结合进行系列讲座交流。通过这种无间断,渗透式的教育见习和实习体系,可以强化教育见习和实习效果,从而提升师范生各项教师职业技能,实现从“理论—实践—理论”的飞跃。
结语
总之,教师教育可以说是高师院校立足之本,而教师职业技能又是教师教育特色的具体表现之一。因此,在当今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下,高师院校应以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为重要抓手,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才能为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