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思想
2020-01-19何璐娟贺彦凤
何璐娟 贺彦凤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就当前的人们而言,文化工业或大众文化是十分熟悉的词语。20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因为改革开放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得到了良好发展,商品经济异常活跃,受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论的影响,大众文化批判也受到了诸多启示。文化商品资源也被创造性地运用并将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意义上的通俗文化制造出来。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例如,卡拉OK、影视、广告等,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大众新特征展示了出来。法兰克福学派和大众文化相关的述评,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大众文化理论。
一、研究的理论背景、内容
文化工业理论产生于20世纪法西斯主义的白色恐统治之下的现实社会,由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形成批判理论,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敢于面对高压现状,重点剖析西方工业文明背后所反映出的现代生存危机。通过启蒙,人类渐渐从原始神话走出,但又面临着全新文化消费的神话中,Hockheimer、Adorno重点分析了资本主义文化工业,对其中所蕴含运转机制进行重点揭露,唤醒沉睡中的人们,从新现代化的社会中挣脱,重新恢复自身自由自在的属性。不再受到文化工业思想的影响与干扰,解放自我,回归自然。
在文化的研究中,法兰克福学派提出最重要的论断则是文化工业。“文化工业”这一概念最开始在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被提出,二战后,娱乐、大众传媒逐渐朝着工业化发展,在销售文化商品时想方设法影响社会大众的意识[1]。Hockheimer、Adorno最开始在运用“文化工业”概念的过程中,着力创设出一种“颤抖”的效果,将两种完全不同的领域融合起来。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运用此概念含义为,马克思对商品生产的普遍批判可以在生产符号产品中运用,特别是具有意识形态、转移作用、审美的“使用价值”的产品的生产。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与发展,往往需要借助资本。
从根源上来说,生产“消费者”是文化产业的主要业务。立足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部著作在对文化工业概念进行分析、系统使用的过程中第一个将一种左翼“大众文化”理论创造了出来。从各个方面分析,大众文化理论为接下来的文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对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究。文化工业理论以马克思可以预见的晚期资本主义为基础,同时也是法兰克福派探索“统治”的文化根源,换言之,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理论同样是以“统治”为中心的核心概念进行的。
具体可从两方面去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第一,其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左派文化研究的正规性与合理性;第二,因精英主义审美理念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样化文化的评论。这两种观点各有特色,但后一种观念实质上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理念忽视通俗文化,很显然这是不重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和通俗文化相关的大量著述。其实,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是保持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通俗文化,同时展开了缜密的探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不仅对其政治哲学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对经济、文化、艺术、心理、社会各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综合的研究探秘[2]。
立足于经济消费领域的角度看文化工作,其理论明显是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中得来,换言之,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严格按照此理论框架将商品生产的逻辑向一个表面非经济的领域延伸。就此,在其看来大众文化如同商品拜物教一般让文化接受者心甘情愿变成文化拜物教的信徒。基于此,阿多诺和霍克海默针对分开上层建设和经济基础或文化和经济的经济论马克思主义者和二元论马克思者予以了指责,称其是在散布谎言。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工业不仅是产业,更是意识形态。利用结构主义的术语说,这种立场统一了和文本相关的分析以及与语境相关的分析,即统一文化表现和文化表现在其中发生的理论架构。这种统一的立场可以给予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帮助,让其更好地在传统的经济领域分析不能解答的诸多复杂且联系密切的现象。
在文化工业论看来,大众文化对某些“不真实的需要”进行宣传,其主要是为了实现资本再生产,即资产阶级为了将人们的视线转移,使其不能看到自己在社会改革中的客观利益。不真实的需要即通过合理的或自主的认真思考而形成的需要,这种需要先是被加强的,之后再次被自我强化。通过反反复复强化—再强化形成固定的意识形态[3],来达到资产阶级控制一切的目的。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晚期资本主义必须使充足的消费水平得到保证,以更好地适应生产。同时,其还必须保证社会宏观控制,由于在一个可以借助合理运用先进的科学及时使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世界中,随时都可能威胁社会操控。因此, 文化工业用不断制造新的文化产品来控制人民群众。这些形象不仅使消费者受到了刺激,同时又将人们的批判思想转移了:人们在休闲和消费的快乐中对其生活方式予以认同。这种大众文化包含了意识形态向度和经济向度两个联系极为密切的方面,如此,文化批判就必须将文化商品包括两个过程,即意识作用过程和物质过程。文化工业论的这种观点并不是只限制于文化领域,而是就所有商品消费来说的。基于此,文化工业论在展开这种分析的过程中是立足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的。根据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的理解,马克思本人在分析商品拜物教中提到,商品交换关系即有剩余价值的产生,同时还包括经济娱乐者的虚假意识产生,因为经济娱乐者不能将其陷入其中的经济关系,所以是能改变的。
新形势下,文化消费者不能认识到新媒体是政治体制对其统治进行施控的场所。在促进文化生产非历史化中,我们将文化推销和生产看作毋庸置疑的过程,因而人民群众完全听任于商品拜物教的摆布,变成了商品的奴隶者,虚假意识是在生产时产生的, 而不是只从副现象和从属的上层建筑领域中而来。当然,这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所理解的马克思,也在将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发展到20世纪的文化产业中。
从主旨上来说,文化工业理论相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而批判大众文化而是在延续与引申对启蒙精神的批判。启蒙精神以理性对自然进行统治,文化工业也正是借助启蒙理性统治自然的精神,来压抑、操纵和蒙蔽世人,通过总体性意识形态的作用,让个体未反抗强制,进而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强制,最终成为文化工业的牺牲品和奴役者。“统治正是由被统治者繁衍起来的”,是文化工业的一大危害。若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一直用于将工具理性的物化作用揭示出来,也就是统治,则其文化解读也在做同样的揭示。文化工业的进行就是对大众文化的统一化、商品化、制度化,使每个人变成文化工业的沦落者、牺牲品,失去创造性、多样性,成为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拥护者、维护者,最终达到一统天下的丑陋目的。
二、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经济消费领域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人们在解决基本的吃穿住行后开始有了更高的经济消费需求,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开启,国内外各种商品涌入人民的生活中,仅双十一某电商平台一个小时就达到了消费十几亿的水平,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催生出一系列产业的出现,网红经济的出现,电商的兴起,保税仓的大量涌入,外商外企的大量引入,一方面,给落后的地区带来了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就业压力的缓解;另一方面,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危害,废水废气废物的大量产生,对人民居住环境的污染,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环境污染,房价物价的涨价,教育条件的降低。对于形形色色的商品,人们往往趋之若鹜,追求消费带来的快感,如此消费被异化的时代便由此产生。在人们没有那么多现金消费能力时,各种贷款、信用卡、先消费后付款的产业也应运而生,不断刺激鼓励人们消费。自身消费理念及行为渐渐被影响,成为消费的奴隶。当感受到消费的快乐后便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空虚中,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社会生活资源被浪费,有的人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4]。其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各种文化工业意识的不断强化,控制了人们的意识,而资产阶级为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加强意识宣传,文化工业思想下,广告语独具吸引力,商品标志十分独特,极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消费者渐渐从注重商品实用性转变为商品的外表,盲目购买自己不需要的商品,成功沦为了商品下面的“符号”;第二,偶像效应,资产阶级聘请大家喜欢的偶像、网红对商品进行宣传,不断加强文化工业意识的力量,对于一般性商品,一旦被贴上了独具价值的标签,那么消费者需支付相对应的价值。偶像为了自己利益不惜夸张宣传商品,而消费者为了达到和偶像拥有同款,不惜跟风消费,在盲目的追逐中购买了文化工业产品来达到实现内心的即时快感和解决内心的空虚感。
解决路径:一方面,加强对资产阶级文化工业意识控制,对于不合理的广告、宣传进行制止甚至惩罚,加强文化工业意识形态的工作。对于外商、外企、外国产品进行缜密的检查检测,防止危害社会、危害人民。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大胆实施国家方针策略;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人民群众来说不断加强意识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理性消费能力、鉴别能力。对于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有困难及时解决。
2.人与社会异化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社会背景下,不只是由于符号化商品导致社会大众经济消费差异较大,更关键在于消费者自身差异性因素[5]。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异化。为资产阶级统治意识心态服务的文化工业,除了会泯灭人们的个性,更侵犯了个体的独立人格,所有人逐步变成不符合自己个性的抽象个体,因为作为一个人可以称其为人的内在特征也慢慢丧失,每个人都变成了标准化的人。人与人变得相互利益化,相互冷漠化,失去了人格的魅力与温暖。
其原因:首先,单向度的人,如同书中提及的“文化工业的所有要素,却均是在相同机制下,在贴着一样标签的行话中产生的。”单一的娱乐内容除了造成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外,同时也固化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整齐”,人们对内容相同的文化产品进行消遣,如电影、电视僵化的风格模式,情节设计老套,人们对所谓的新电影和电视剧进行“欣赏”,体验剧中主人公的情绪,看多了这种大同小异的剧情后,人们便会习惯这种剧情设置,进而使其欣赏和鉴别美的能力逐渐丧失。鉴赏风格单一,会造成单向度个体形成。其次,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异化,文化工业既把单一的个人变成了物的附属品,同时,又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物和物的关系,人和人处于不断异化的处境中。人与人交流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人与人交往不再是轻松自然的来往,而是刻板无意义机械从事某些利益关系。人们被迫变成了商品和科学技术的奴役工具,依赖外界事物,对一切失去了个性化的认识与判断,形成了盲目的循环,失去了创新性、自我性,只会刻板重复、模仿。
解决路径:要扬长避短,积极发挥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工作,加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沟通,消除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异化。充分发挥人的个性化、创新性、多样性。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应采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只有科学合理运用科学技术,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加大正确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文化工业可实现良好的发展与创新,只要正确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其便能带给人们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三、结语
在21世纪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当前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著的文化工业理论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此表明,其社会批评理论魅力十足,将现代性之殇,市场审美占据主导地位、文化反思与批判功能产生异化、文化从自律走向他律、工具理性的支配等发展历程充分揭示出来。尽管我国文化工业发展正处于初始阶段,但其发展过程也会出现类似于西方国家的问题,因此,认真分析本土情况,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纠正文化建设道路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批判社会发展理论展开深入反思,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如此,才可以将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解读的真谛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