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2020-01-19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政政治

邓 清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Twitter是最早的微博网站。在中国,微博由博客演化而来。百度百科将其定义为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来用140字以内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实时共享。微博的核心理念是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其门槛的开放性、强大的信息共享性和运行的时效性使得它迅速为广大年轻人所青睐。根据《2017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截至2017年9月,微博月活跃用户共3.76亿,其中七成以上是大学生。可是它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如何发挥微博在信息传播方面独特的优势,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转变为积极作用,成为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一、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削弱了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

话语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把自己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结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讲授,由于学生们接收的信息都是经过教育者严格筛选和组织的,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权威性。

但微博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降低了这种权威性。微博的开放性源于其使用具有的低门槛性,微博用户不用像发邮件一样学习相关的电脑操作知识,也不用绞尽脑汁地去想自己今天发的文章要用什么结构什么修辞,只需要用手机号或第三方账号登录微博就可以发布博文,与朋友们实现实时共享。微博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使得政府和高校等失去对信息的权威控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不能每时每刻都拿着手机刷热点看新闻,也不能每天都上网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思想动态,失去了在信息获取上的绝对优势,也就丢失了绝对的话语权。微博时代,由于信息发布的主体来源广泛,除了正规的新闻媒体外还有很多营销微博和恶意扰乱社会秩序的微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话语权的权威性就被淹没在微博良莠不齐的信息当中。一方面,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在信息接收上的差距基本消失,教育者难以从源头上控制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也就不能再对学生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把关和过滤,这就导致了教育者在信息传播和接收上权威性的降低。另一方面,微博的开放性使得学生不再像传统的教育过程中那样被动地接受知识,只要有了手机和网络他们就可以接触到各方面的信息,在分析社会问题时也就容易被非主流思想左右,不再完全认同教师所传播的社会正能量,进而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

(二)影响了受教育者的价值观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的价值观教育在微博时代受到了巨大冲击。

一方面,微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们在课堂上接收的都是经过教师精心编辑和组织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不同于传统媒体高质量的信息监管和发布,微博时代,信息传播的高度自由化使得不同类型的思想观点在这一平台发生碰撞与冲突,不同价值观的纷纷涌现自然会削弱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度。大学生由于媒介素养的不成熟,在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时,不能甄别判断,加上其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心理特点,很容易对主流价值观产生抵触情绪。[1]

另一方面,微博上一些生活图文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每个人都可以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心情和生活,有些明星和网红会通过这种方式和粉丝进行互动。由于身份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明星晒出的图片中所包含的化妆品和奢侈品会吸引大学生的眼球,无形中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他们会效仿明星的行为,过多注重自己的外表和物质生活条件,慢慢会被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所腐蚀。这种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抵触和价值判断上的迷失对思政工作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应给予高度重视。

(三)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可控性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2]虽然具有广泛性和动态性,但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可以控制该环境的,这种可控性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可以营造、把握和利用思想政治环境进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榜样展示、座谈会等方式来很好地组织和把握教学活动。但微博的兴起改变了这种稳定的格局,使其可控性降低。首先,这一可控性的降低源于微博的开放性。在开放的舆论环境下,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其中就不乏别有用心的博主散布谣言引发社会骚动。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及时控制这一过程中的传播主体,只能被动地处理由谣言引起的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其次,可控性的降低源于微博的共享性。微博强大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功能给西方意识形态提供了可趁之机,利用微博的转发和微盘共享,一些带有黄色和暴力的西方影视作品得以传播,这不仅动摇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更会西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信息传播的失控使教育者失去了对教育过程全方位的把握,是当前思政工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原因。[3]

二、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

(一)微博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到目前为止,专门针对微博监管的法律尚未出台,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与规章制度来规范微博秩序,加上微博的使用具有隐蔽性,一些不法分子就会利用其来传播不实言论,破坏社会秩序。由于微博自身的纠错机制和舆情判断机制不完善,根本无法捕捉瞬间就能广泛传播的错误信息,事情的本来面目就可能被淹没。例如泸州某中学生坠亡事件曾被各种营销号拿来作文章,诋毁政府,一时间网民们在微博上引发了对政府的“讨伐战”,究其原因却是当地警方未能及时善后,被人恶意编造在网上大肆渲染。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还不成熟,很容易被虚假信息蛊惑,引发群体性事件。没有健全的信息监管机制,信息来源又十分庞杂,教育内容的主流意识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大学生在微博里发声彰显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听信谣言,卷入群体性事件中,偏离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4]

(二)对微博在思政工作中的价值重视程度不足

微博时代,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但如何把微博应用到思政教育领域却并未得到重视。有些高校的官方微博由于更新不及时,话题死板,官方色彩浓重,发布的信息很少涉及社会焦点,也只是学校的对外信息平台,并无育人的实用。除此之外,微博环境鱼龙混杂,如果思政工作者不能用积极的信息去净化微博环境,不能通过微博与学生们进行良好的互动,就无法把握学生们的思想状况,无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教学,及时扭转学生们的思想。高校及思政工作者对微博在思政领域中应用价值认识的不足,是当前微博弱化思政工作成效的重要原因。[5]

(三)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对于各类媒介信息的认知及判断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对差异化信息的解读、认知、选择、质疑、思辨以及创造媒介信息的多种能力。大学生微博媒介素养,指的是大学生能够以批判的意识对微博信息进行评估、判断、选择和传播的能力。[6]微博使用的隐蔽性常常被一些不法分子用来传播虚假信息,煽动舆论,引发群体性事件,破坏社会秩序。由于高校开展关于媒介素养的课程很少,大学生缺乏辨析虚假信息与谣言的能力,在浏览和转发这些精心处理过的微博时,他们很少去思考该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传播这条信息可能造成的后果。微博媒介素养的缺失,会导致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淡薄,较信谣言,思想混乱,进而动摇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效果。

三、克服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消极影响的对策

(一)加强对微博的监督管理

虽然我国已于2017年6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但专门针对微博的管理条例还没有出台,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微博管理的力度,积极拟定针对微博信息传播机制缺陷的措施,并对危害社会秩序、恶意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言论发布者做出严厉的处罚。另一方面,微博运营部门应加大研发力度,除了把微博账号实名认证变成使用微博的硬性要求之外,还要完善自身的纠错机制,对于不实信息的传播,要做到自动筛选和过滤;对于恶意营销信息的传播,要做到对其他用户自动屏蔽;对于危害社会秩序、动摇民心信息的传播,要做到系统自动识别并删除,情节严重的,要立即封号。只有政府部门和微博自身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做到净化微博环境,促进高校思政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二)加大微博在思政工作领域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立身之本,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因此,高校应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发挥微博在宣传校园文化、增进师生互动、监督学生思想动态等方面的优势来运营和管理其官方微博。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高校要将其打造成第二个“官方网站”,除了设立校长微博接待日,通过微博问答来解决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难题,加强校园建设以外,还可以通过微博的投票功能来收集学生们对热点事件的态度,以此来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向。这既可以向学生渗透主流思想,又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形成学生和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7]2018年4月,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绿植领养活动在黑龙江站启动,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微博协会和校园广播站联合起来在微博上引领学生完善微博教育信息,完成领养活动。这样不仅引导宣传了学校的活动事宜,也帮助学生完成了实名认证,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监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8]

高校思政工作者也应与时俱进。首先要在扎实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紧跟时代脚步更新知识储备,紧密结合时代潮流推进教育工作。发挥专业优势,成为“政策解读专家”,用专业知识剖析社会热点问题,利用当下的实际案例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此外,高校思政工作者也必须充分了解微博的特点与信息传播机制,提高自身的“微博”技能,学会通过添加热点话题增加微博的搜索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们的生活与思想动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教育部高度重视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早在2012年3月就下发《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把“微博写作”设立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技能之一。高校及思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坚定不动摇的重要保证。[9]

(三)提高大学生的微博媒介素养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价值观一样是高校思政工作取得成效的内在基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微博媒介素养。

首先,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关注对象。一般而言,大学生开通微博都是基于休闲娱乐的目的,而只有正确的关注对象才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正规的新闻媒体的官方微博、与教育相关领域的专家微博以及各类考研考博公务员教师的微博都是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是值得学生关注的。微博作为一种手段,利用得好,就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可以让他们接触到学术观点和思想,促进其产生主人翁意识,主动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娱乐化严重的今天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其次,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传播责任意识,提高自身微博信息传播素养,营造一个健康的微博环境。大学生都崇尚自由与个性,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传播信息,但不传播虚假信息;关注热点事件,但不盲目点评事件;追求率真,但不用语言去攻击他人。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但更是一个法治的时代,微博自身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高校思政工作者就更应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不要因为其使用具有隐蔽性,就可以对自己发表的言论不负责任,只有打好内在基础,才能推动思政工作取得实效。[10]

最后,微博作为自媒体时代一大社交网络平台,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是大势所趋。作为微博主力用户的大学生,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他们政治立场的坚定意味着祖国未来的稳固;他们思想的纯正意味着国家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高校及其思政工作者应改进工作方法,将微博的特点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变消极影响为积极作用,为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政政治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