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培育困境及路径选择
2020-01-19魏红霞
魏红霞,杨 倩
(安徽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当前世界格局呈现复杂的“一极多强”状态,经济全球化不断冲击着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矛盾转变,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P170)在新时代的历史境遇中,共产党人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2]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执政地位,思想建党需要从基层抓起。社区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社区党员是联系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社区党员中枢作用的发挥是维护社区稳定、推动社区建设的关键因素,高度重视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培育是巩固党的基层政权,进而提升全党战斗力的现实需要。
一、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社区是社会的基层组织,社区党员队伍规模庞大、职业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思想,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对社区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培育,能够使党员对自己的现状有一个正确而科学的认识,为党员的自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社区党员的身份具有双重性,他们既是具有先进性的党员,又是普通的群众。社区党员的身份特点决定了其理想信念的复杂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认知、掌握理想信念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亟需提升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意识看做是有生命的个人”,[3](P525)人是能思想的存在,理想信念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外在表现形式。社区党员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有限,相当一部分社区党员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在学习时,难以很好地解读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著作,理解停留在肤浅的表面。社区党员普遍存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知识认知不清,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足等情况。社区党员自身的局限性造成了马克思主义不能有效地指导生活实践。社区党员是学习的主体,主观能动性的缺失是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出现问题的内生性原因。
(二)对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认同感亟待加深
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同构成了理想信念的两大不可分割的层次。首先,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处于发达状态。少数社区党员通过机械地对比,对共产主义的认同和信仰就丧失信心了。他们认为共产主义离自己很遥远,是虚无缥缈的,不切实际的,根本无法达到。他们错误地认为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与现阶段发展是不相统一的,因此在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时失去了耐心,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批评“共产主义虚无缥缈”的观点,他认为:“不能由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过程较为漫长,就主观认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虚幻缥缈的,拒绝成为忠诚的共产党员。要知道,革命理想的重要性。”[4]其次,部分社区党员没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去,没有将国家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个人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三)非主流思想动摇理想信念根基的危险亟待清除
在金融资本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方国家利用各种形式的传播媒介制造“舆论入侵”,西方社会价值观开始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滋生蔓延。西方普世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渗透到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市场经济的副作用是诱导人们谋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在经济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社区党员很容易受这种外来的强大力量的影响。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不坚定,在一定程度上受“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虚无论”的影响,信仰物化、西化。另外,封建迷信等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在社区中也沉渣泛起。部分社区党员遇事不用辨证法,而去烧香拜佛,甚至还有个别党员相信邪教。这些非主流思想在侵蚀着我国社区的意识形态阵地,少数社区党员受其影响,理想信念逐渐淡漠。
二、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出现问题的原因
思想上的问题,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社区党员总体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他们看待问题时往往难以高瞻远瞩,存在片面性。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因素对社区党员存在着普遍性的影响。作为与社区党员直接关联的社区党组织在理想信念培育方面则存在着培育机制跟不上新时代发展变化的问题。
(一)现代性发育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弱化了理想信念培育的效果
首先,“现代性在推进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类自身生存、发展及精神虚无的困境,即自我中心、工具理性以及物化之困。”[5]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现代性是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困境产生的深刻根源,只有在现代性框架下认识和研究理想信念问题,才能在深层次上把握问题的实质。理想信念问题就是人们正在领悟和思考着的现代性境遇中的问题。在现代性境遇下,对技术文明和工具理想的过于推崇挤压了社区党员探索和思考生活意义的空间,把社区党员的生活导向物质功利化甚至庸俗化。因此,社区党员理性信念出现的问题就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冲击的结果。
其次,我国整体经济在进入新时代的转轨阶段所形成的特殊历史形势,对社区党员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树立带来了诸多影响。理论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区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停留在苏联教科书式的解读中,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在社区完全的散发其真理的光辉。社区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存在着简单化、教条化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真正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社区党员经济生活的低迷状态恰恰反映了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的不扎实,而他们却错误的理解为马克思主义没有用。思想上的困惑多了,理想信念自然就动摇了。一些社区党员抵制不了这种冲击,就会发生价值观的扭曲,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现象。
在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现代性在推进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信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带来了价值观的多元化。社区党员身处基层,难以从宏观上把握国际国内的形势,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其思想受到的冲击较其他党员要更加强烈。
(二)社区党组织培育机制滞后影响了理想信念培育有效性的发挥
首先,社区党员理想信念的培育主体队伍看似壮大,实则没有专业性。社区书记和党务工作者承担着政府下派的行政性事务,没有时间和耐心进行理论的钻研。优秀老党员可以讲述先进事迹、回顾革命历史,却无法结合社区党员的现实生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兼职培育人员包括高校思政课教师等,虽然他们的理论水平较高,但是他们的培育工作往往是使用高校教材体系,不能很好地贴合社区的实际。
其次,大部分社区党员的理想信念培育内容存在随意性,普遍脱离社区居民实际,习惯于空洞的宣传和简单的上传下达,无法调动社区党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另外,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培育的内容没有根据新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内容上的更新,而只是进行一些流于形式的理论宣传活动,没有让社区党员真正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也难以在新时代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6](P64)新时代给社区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社区党组织难以及时进行结构性的调整。社区党建工作难以创新造成了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培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是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出现问题的外源性因素。社区党建在实践中受到宏观体制变革滞后的制约,内涵和体制也尚未统一。由于社区党建的不完善,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培育工作也就没有一套成熟的体制机制,难以用制度化来保障培育效果。
(三)社区党员身份意识缺失增加了理想信念培育的难度
首先,部分社区党员的入党动机不明确。有的是为了政治前途,有的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有的存在从众心理,觉得别人都入党,自己也要争取。习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总开关,入党动机就是理想信念的根基,没有明确的入党动机不可能自觉学习。社区党员的入党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端正的现象。
其次,部分社区党员放松了理论学习。社区党员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容易妄自菲薄,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自己难以把握,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习。部分社区党员没有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有的认为理论学习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就是无用的,而把精力放在赚钱方面,认为这是实际的。
社区党员自身身份意识的缺失是其理想信念问题的内生性因素,这种因素是社区党员自身生长环境、教育水平和生活经历等各种错综复杂的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思想上的原生“基因”很难通过培育来改变。
三、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培育路径选择
目前,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培育途径仍停留在单向灌输上,而社区党员队伍的构成却是多元的,这就造成了社区理想信念培育途径和培育对象之间的矛盾。社区党员队伍的多元性决定了其培育途径和方法要有针对性。因此,理想信念的培育应该在保证集体性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群的特点进行灵活的单独培育。当前社区的理想信念培育机制显然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因此,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培育策略的建构工作十分紧迫。
(一)党员自己提高理论修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社区的微观视域来看,党员是社区当中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建设的内生动力是社区党员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社区党员来源于群众,又比普通群众多了一份对社会的特殊责任与义务,因此,社区党员要强化自我的身份意识,增强党员身份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建构主动学习理论的行为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7]才能克服本领恐慌。新时代理想信念和个人理想信念具有内在一致性,社区党员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对新时代理想信念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才能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促进知识转化的作用。
另外,理想信念是追寻生命意义、不断成就新的自我的一种状态和过程。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的生存不仅仅是为了面包,人为了理想而献身既是人生存特性的组成部分,又是人生命完善的需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首先要了解这个理论,才能有正确而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典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是理想信念培育内容的来源。社区党员要克服理论学习的畏难情绪,在学习过程中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才能逐步扎实理论功底。党员自觉进行自我教育和提升是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培育的根本途径。
(二)完善培育者队伍,提高培育主体专业素质
理想信念培育者是培育主体和基础性因素,培育主体与培育对象的关系是培育过程中的一对基本关系。在培育实践中,培育主体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具。社区理想信念培育要想面对社区党员达到渗透性的效果,就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人员构成合理、工作能力强的专兼职培育者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理想信念培育的合力,理想信念培育才有强有力的后盾。
首先,培育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要对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进行适当了解。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专职培育者要由专人担任,避免与党务工作者交叉任职,因为党务工作者承担了大量的材料工作,难以集中精力进行理论学习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另外,理想信念培育者的工作内容和党务工作者虽然有联系,但战略目标却不同,理想信念培育者要达到的战略目标是执政党的执政基础,从长远来看,必须单独设立专职。其次,培育者要熟悉和精通社区工作业务。培育主体要掌握社区理论知识,包括社区发展的目标、过程和内容,以及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树立新观念,还要对本社区的人员构成有清晰的认识,因为不同社区的人员素质和复杂程度都是有差异的,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要具体分析。最后,专职培育者因其要求较高,培养难度大,培养周期长,可以采取社区之间共享培育的方式,避免资源的浪费。另外,专职培育者要肩负起培养培育队伍的责任,对兼职培育者进行业务培训。如此,才能打造出一支专业的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培育者队伍。
(三)扩充贴合社区实际的培育内容,编写特色教材
新时代以来,社区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总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社区党员理想信念知识的传授重视远大目标而忽略生活关切,失却价值理性的人文关怀,难以为社区党员形成新的生活观念提供导向。社区理想信念的培育内容缺乏统一的标准。社区理想信念培育对象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特征,包括离退休人员、待业青年、个体户、流动党员等。社区理想信念培育的基本内容有爱国主义培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育、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等,但是针对每个人群的培育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而且培育内容应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达到指导人们解决生活问题的效果。社区在制定培育内容时,应该继承和扬弃传统培育内容,同时加入带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的新内容。新内容的确定要建立在充分分析本辖区居民的特点的基础上,对于共性的内容,制定基本教材;而个性的内容,则单独制定,作为补充。在统一学习的基础上,可以分小组自学,同时要运用多载体以提高培育有效性。
(四)用制度保障培育途径的多元化
传统的社区理想信念培育停留在主客二分的模式下,培育主体把既定的培育内容讲授给培育对象,而培育对象能否或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价值认同却难以衡量。培育途径单一,方法简单,习惯于空洞的宣传和简单的上传下达,无法满足社区党员的个性化需求。理想信念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体性、全面性和统摄性把握,培育主体与培育对象要通过言语对话和沟通来寻求价值上的共识,达到精神世界的共享,这是寻求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培育路径的总的原则。
黑格尔说:“方法并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和概念。”[8](P217)培育途径和方法的制定要适应新时代的特点,要兼顾社区党员的共性和个性,采取党员乐于接受的形式,增强实践性和趣味性。社区党员理想信念培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是使社区党员摆脱外部环境和自身思想局限性造成的信仰困境。因此,培育途径和方法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社区党员的生活要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使社区党员对理论的阐释深刻明了,并能利用理论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要按照职业、年龄、学历、家庭情况对社区党员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培育对象选择性的安排培育内容,灵活的使用培育方法,在全覆盖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化培育。在培育过程中,不断总结培育经验,探索新方法,充实新内容,对人群进行更精准的定位。具体来说,中青年社区党员工作忙,接触新媒体较多,这个人群就可以通过手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接受培育;退休老党员则习惯于纸质书和期刊报纸等学习载体。而两个人群之间又要实现有机融合,既要保持传统,也要与时俱进,同时也打破了不同人群之间的沟通壁垒,达到优化社区党员队伍结构、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凝聚力战斗力的效果。另外,在培育工作完成后要加入教育效果评估机制和监督激励机制,防止培育工作出现形式主义,保证培育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