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省茶叶出口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2020-01-19南玮玮
南玮玮
(安徽三联学院 财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茶叶自古以来都是“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而安徽是茶叶生产和制造大省,茶叶品种丰富,茶文化历史悠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能够与安徽省经济互补互助,合作潜力巨大。因此,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前景广阔。[1]
一、安徽省茶叶产销现状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产茶国,2018年茶叶总产量达到261.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4.8%。2018年茶叶出口量达36.5万吨,出口额达17.8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茶叶出口至12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绿茶供应国。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8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茶叶总产量继续增长,受经济下行影响市场环境不佳,受贸易壁垒的影响增加了出口难度。茶叶生产销售产能过剩,消费增速减慢,传统的生产、经营、销售方式有待转型升级。
安徽省是茶叶生产和制造大省,也是我国茶叶出口重点省份。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安徽省茶园总面积、干毛茶产量、干毛茶产值、茶叶出口额都保持在缓慢增长状态。截至2018年,安徽省茶园总面积位列全国第七,干毛茶总产值位列全国第三;茶叶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二,茶叶出口额位居全国第三。安徽省茶叶品种丰富,茶文化历史悠久,有“茶叶之乡”的美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在中国十大名茶榜上有名,另外还有消费者熟知和喜爱的六安瓜片和霍山黄芽等。安徽省茶叶出口种类有绿茶、红茶和特种茶,以绿茶出口为主。2018年安徽省茶叶出口总量5.92万吨,比2017年下降0.89%;出口金额2.47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4.83%。这主要是由于茶叶单价和高档茶的比例有所提高。安徽省茶叶主要出口地区为非洲,出口额占安徽省茶叶总出口额的78.4%,安徽省茶叶出口企业有44家。2018年,安徽省茶叶已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国家人均茶叶消费量都高于中国,安徽省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经济转型和“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扩大茶叶对外出口。[2]
二、安徽省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茶叶出口潜力巨大,但是安徽茶叶从整个种植、采购、运输、存储和销售等环节均存在很多问题。
1.基础建设投入不足,茶园现代化水平低。安徽省茶园面积大,茶叶种植以农户为主,很多茶农既是茶农又是茶商,依靠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进行茶叶种植、采摘,生产技术落后导致茶叶质量不一、茶叶价格低、高端产品少。很多西方国家设置了绿色贸易壁垒,茶叶农残检测标准非常严格,个体茶农农药使用不规范,加工过程中技术不高,导致茶叶出口到检测标准较高的国家时遭遇阻碍。
2.茶叶出口比较单一,自主品牌少。安徽省茶叶品种主要以绿茶为主,大多销往非洲,其他销往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由于饮食习惯等原因,绿茶不被一些国家所接受。安徽省茶叶出口自主品牌少,几乎全是代加工和贴牌,本土品牌少之又少。虽然有一部分销往欧洲,不过出口欧洲的这种茶叶主要是用于食品深加工,比如提取茶叶中的物质,做食品添加剂。[3]茶叶外销价格受国际金融形势和汇率的影响,而且茶叶属于快速消费品,外销价格的不断提高导致出口量下降,很多外贸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安徽省茶叶出口还需要扩大茶叶出口品种和国家,建立自主品牌。[4-5]
3.出口不直接面向客户。安徽省位于中国内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对外贸易机会较少,企业主要通过参加各种展销会寻找买家,导致对外出口受限较多。绿茶出口主要接江浙沪外贸公司的订单,本身不直接面向客户。这样不仅利润薄弱,而且容易被外贸公司控制。[6]
4.茶叶运输环节成本高。茶叶本身具有容易吸附异味、发生串味变质及容易受潮等特性,对保鲜、包装和运输的要求非常严格。目前安徽省茶叶物流运输主要在常温下进行,运输手段落后;运输工具主要是船舶和铁路,运输周期长;茶叶出口的保鲜防腐技术不完善,缺乏先进的物流冷链体系;茶叶运输、仓储等环节技术落后,导致茶叶在运输过程中变质串味,制约茶叶的出口。另外,茶叶出口流程繁琐,出口门槛高,茶叶在出口交易过程中需要办理各种手续和填制多种票据单证,信息不对称,交易效率低下,导致出口时间跨度变长,成本增加。
5.茶叶附加值低。安徽省茶叶附加值低,产品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低。茶叶出口容易受到汇率、国际形势、海运费等因素影响。[7]
6.国内市场被进口茶叶抢占。进口茶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茶饮料的原料,以红茶为主。中国主要生产和销售绿茶,而红茶不具有优势。因此,在目前流行的各种茶饮料市场,中国市场份额比较低,被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等红茶出口国抢占了市场。另一种是进口日本的抹茶做食品添加剂。用抹茶做食品添加剂比较安全而且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加上日本抹茶产业非常发达,因此很多高档产品进口日本抹茶做食品添加剂。
7.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安徽省茶区一般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发达,思想落后不开放,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农户各自为政,依靠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进行茶叶种植、采摘,茶叶生产标准化水平低,技术落后导致茶叶质量不一,低端产品较多。
三、安徽省茶叶出口的对策
结合安徽省茶叶进出口现状,笔者认为,必须解决以下问题:安徽省茶叶生产销售方式方法的改造升级,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立足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实际调查研究供应链在安徽省茶叶进出口企业发展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对供应链管理提供财务支持。[8]具体如下:
1.打造绿色生产基地,创出知名品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健康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安徽省应提升茶叶质量安全和品质,提高无性系良种茶园和有机茶园面积,推进生态、高效、可持续的标准化生产,打造绿色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打出有影响的公用品牌和知名品牌。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结合安徽省茶农生产、制造特点和出口企业的经营模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优化茶叶产业结构;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出口路径,从生产、仓储、运输、销售各环节入手,实现茶叶出口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实现政府、企业、茶叶协会、茶农四方联动;以茶叶产业供应链升级为依托,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茶产业工业化、标准化目标。[9]
3.寻求金融服务支持,打造优质供应链。在整个茶叶生产销售环节中,供应链能够推动茶叶从种植、生产、加工、包装至运输所涉及到的环节的产业化经营。[10]为此,安徽省应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茶农+企业”模式,将分散的茶农集中起来,加大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力度,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发挥出口企业在茶叶出口、销售环节的优势,实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一体的供应链模式;[11]安徽省要完善跨境物流体系,整合各行业资源,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在茶农和企业中推广普及物流技术,制定统一的物流执行标准,加强供应链的建设,为供应链提供财务支持;安徽省企业要进行物流系统规划,拓宽融资渠道,寻求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全方位的服务,加大政府层面的支持,加强金融管控,解放思想,加大优惠政策、奖励幅度,进行技术革新,做大做强安徽茶产业。[12]
4.发挥技术人才优势。安徽省茶叶教育力量和人才培养能力都很强,拥有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和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许多高校也有物流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人才储备和科研力量。因此,安徽省应推动高校茶学、物流工程等专业和师资建设的步伐,通过优势整合和产学研联盟,合作开发茶叶生产、制造、运输、仓储、销售等供应链系统,形成带动示范效应。
综上所述,安徽省茶叶出口潜力巨大,但由于受一些条件的限制,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出口份额中寻求一席之地,还需要不断努力。其中,供应链升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