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网红”现象的“00 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1-19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网红大学生学生

刘 颖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311402)

根据第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9 年6 月,我国网民总数达8.54亿。其中7.59 亿为网络视频用户,在网民结构构成中,10-19 岁年龄段的学生群体占比16.9%。据调查,大学生中,近六成的大学生观看过网络直播,近四成学生关注网红动态,其中8%的大学生基本每天都查看网红动态[1]。“00 后”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是网络直播的主力军,也是“网红”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学生“网红”现象的内涵

“网红”即指在网络上发表个人言论、照片、视频等备受广大网民关注的网络红人[2]。“网红”自20世纪90 年代开始兴起,先后经历了“网红”的文字时代、图文时代及多媒体传播时代。近几年,随着“QQ”、“抖音”、“火山视频”、“快手”等平台的推广,网红的传播面、覆盖面、影响力和活跃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大学生网红现象包括大学生“网红”及大学生中的“网红”痴迷群体。其中,大学生“网红”指网红中的大学生群体,包括他们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加入目的多元化。一部分大学生成为“网红”,主要是想要借助“网红”的影响力满足自己想要成名的心理,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一部分大学生想要通过网络与网友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知识,他们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获得与支持。

(二)“网红”类型多样化。根据大学生的自身兴趣爱好及身份特点,以上传内容为标准,主要将“网红”类型界定为:分享类网红,即通过直播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技能类网红,即以展示自己的才艺、专业知识为主;创意类网红,即将故事或设计拍摄后上传网络,通过新、奇的方式赢得关注;实践类网红,即通过网络出售商品[3]。

(三)成名方式多途径。“网红”的产生,既有个人因素又有社会基础。大学生主要通过偶然意外走红,也有部分学生通过精心制作的网络作品走红,少部分学生被专业的网红公司发现后通过策划及网络助推走红。

二、“00”后学生思想特征

受家庭教育、生理素质、社会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00 后”学生形成了多样化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在思想上呈现出与“90 后”学生不同的特征。

(一)崇尚自由,追求自我价值。“00 后”学生成长的社会氛围和家庭环境宽松,他们崇尚自由,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强调话语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00 后”学生普遍家庭富裕,物质生活水平较高。这使得“00 后”学生在进行人生规划时对物质的关注度较低,对价值的追求更多集中在个体情感体验和自我价值实现上[4]。在看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方面,“00 后”学生更看中个体意识,他们更加注重集体的包容性、拓展性和个人价值实现。

(二)勇于实践,人生理想务实。受激烈的社会竞争及家庭环境影响,“00 后”学生对外界认同的追求更为强烈,他们普遍敢于积极主动的展示自我,善于自我完善,拥有较强的组织与实践能力。同时,与“90 后”学生相比,“00 后”学生更注重当下,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脚踏实地的奋斗而不是天赋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他们的人生规划中,学习与实践活动首先要满足自己的成长和未来,其次是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三)缺乏辨别能力,政治思想淡薄。一方面,便利的上网条件,开放的互联网络给“00 后”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在线学习。但是“00 后”学生仍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对网络中的是非辨别能力有限,很容易受不良信息的蛊惑。另一方面,多样的外国文化进入中国市场, 中外文化互相交融,对“00 后”学生的思想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5]。

(四)心智不成熟,抗打击能力弱。与“80 后”“90 后”学生不同,“00 后”学生家长崇尚“鼓励”教育。且“00 后”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深受家长尤其是长辈的溺爱,这导致一些“00 后”学生心智发育较晚,适应社会能力与独立性较弱,依赖性较强,做事随心所欲[6]。再加上有些“00 后”学生家长工作繁忙,导致有效的家庭交流较少,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00 后”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远离家长的呵护,同时受竞争意识的影响,他们一旦遭受挫折,更容易出现自我颓废、自暴自弃等情况。

三、大学生“网红”现象对“00”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弘扬正能量。一些“网红”大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所感所想融入到作品中上传网络,通过作品展现“00”后学生的担当与情怀。例如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期间,他们通过发布抗击疫情视频,以学生的视角科普新型冠状病毒知识,宣传换防护要点,揭穿网络谣言。大学生通过观看及转发积极向上的“网红”作品,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传播正能量。

2.丰富课余生活。一方面,大学生“网红”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作品并上传,将自己的的兴趣转化为实践,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丰富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出色的网络作品,促使一些学生在观看后模仿或加入其中,使其在与同伴的交流与分享中结交新朋友,拓宽社交范围。

3.助力个人成长。一个优秀网络作品的制作需要拍摄、配乐、剪辑等多种技能的叠加,网红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努力学习,有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及团队协作、沟通、管理等能力。网络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网红”的出现使得“00”后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7]。大学生通过关注技能类的“网红”作品,可以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感兴趣的才艺,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会技能;通过关注分享类“网红”的励志故事,拓宽了“00”后学生的生活视野,激发正能量;通过关注创意类“网红”作品,激发“00”后学生创新思维;通过观看实践类“网红”作品,学习营销与沟通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二)消极影响

1.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勤俭节约、务实求真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力量。但随着自媒体平台的井喷式增长,网络作品的制作与上传门槛低。有些低素质网红通过在网络平台散布低俗的网络语言、恶搞视频、扮丑等方式在网络平台一夜成名[8]。有些甚至违背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00”后学生处于青春期,急于证明自己的阶段,容易被网红们所谓丰厚的收入和曝光率迷惑,认为找到不劳而获的捷径。

2.影响价值观塑造。一些炫富作品诱发“00”后学生的盲目追捧,其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成功观。在网红作品中,一些作品为增加点击率,不乏一些男扮女装、过渡美颜、整形、包涵露骨夸张语言的内容,“00”后网红的认知和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将这些信息误认为社会潮流,错误地进行推崇和效仿,影响其审美观。更有些作品通过对社会热点的激进评论,错误解读及传播不实信息获取点击和转发,“00”后学生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进行转发和评论,产生错误的舆论引导[9]。同样,网民对网红的非理性打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00”后学生的消费观。

四、基于大学生“网红”现象开展“00 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1.加强监管力度。高校作为“00”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积极出台网络作品监管细则,详细规定对作品制作与上传流程,对网络作品主题、内容、形式、对象等进行严格审核,对违规发布网络作品或观看违法“网红”作品的行为要视情节予以处理,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作品要限期整改,对转发网上流传的不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要予以制止。配备高校网络监管及技术保障人员,提高校园网络信息及网络安全管理能力,建立信息发布与举报平台,做到多角度监管,全方位控制。

2.注重思想引领。对在校园学习、生活的大学生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引领,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作用,依托课外实践活动及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造一批三观正,能量足,积极、阳光、向上的正能量网红[10]。开展网络科普讲座,提高“00”后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

3.侧重榜样效应。一方面,引导“00”后学生成为正能量网红。帮助学生成立网络相关社团,通过学习社团组织对其运行管理及活动内容进行监管和引导,同时委派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网络作品制作指导与审核宣传辅导,制作高品质校园网络作品。另一方面,利用学校官方宣传平台转发宣传校园正能量网红作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助推宣传,打造校园“网红”典型,引导“00”后大学生学习效仿,充分发挥校园网红的榜样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网红大学生学生
不要上“网红”的当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ВаНхУН»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