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化
2020-01-19赵芹
赵 芹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226007)
2016 年12 月8 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拉开了全国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建设的序幕。
一、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原因
(一)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是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阵地建设以及强化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的重要动作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可大大禁绝崇洋媚外、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与中央不一致的思想进专业课程课堂,彻底把课堂管起来,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扎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可巩固和拓展红色地带(主要是主流媒体和网上正面力量构成),排挤甚至消除黑色地带(主要是网上和社会上的一些负面言论构成的,还包括各种敌对势力制造的舆论),争取灰色地带(处于红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1],因此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也是阵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强化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的重要动作。
(二)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标志着我国大学教育的重大转型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意味着中国大学教育从传统千年重德性轻技能,到新中国后重技能、重政治,再到改革开放后适度弱政治、重德性、强技能,至今走技能、德性、政治性并重的新复合型教育理念,系我国大学教育又一重大转型,必将影响深远。
二、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的界定
(一)专业课程思政化的最高目的
习近平曾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这是专业思政化的终极宗旨。
(二)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内容应以思想政治要求为首
习近平还指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3]这是专业课程思政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主要包括三大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高校专业教师至少应该掌握这三大块基本内容,方能有意识地与自身专业结合。
(三)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内容还应有思想道德要求
另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 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 号)和习近平2019 年3 月18 日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最新精神,尤其是《意见》中提出“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这说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是思政化的内容之一。
三、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的教学实践总结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具体践行如下:
(一)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化
1. 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化应将理想信念教育放首位,要树立政治红线思维
《意见》中指出“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道出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专业思政化就是杜绝那些非主流社会思潮进课堂。教师首先不能把那些无助于解决中国问题的怨言或境内外分裂势力精心构陷的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与主流价值观不一致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带进教室。其次,教师要积极、有建设性的、正向引导学生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引导学生时刻警惕隐藏在各种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背后的各种国内外非主流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培养和维护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新时代不能触碰的政治红线依然是与党和国家思想、观点、价值观不一致的所有内容。具体哪些内容,建议专业教师每天上学习强国学习或密切关注新闻联播,养成关注时事,关心政治的习惯,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自然就能提高自身政治红线意识。
2.教师要顾忌专业授课、科研或创作的政治后果
就自然科学来讲,科技的本质是一股力量,获得这股力量固然重要,如何应用这股力量更重要。科学家不能只有科技思维,还应有政治思维。比如诺贝尔发明炸药意在帮人们开矿,却致人类自相残杀。比如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初衷是豁免疾病,但很可能引发人类基因修改热潮,导致超级人种涌现,而一旦新基因编辑人种达到一定质量和数量后,便成了一股力量,那么这股力量将如何与自然人种相处?谁来主宰社会?优质基因编辑人种一旦掌握社会的主导权,那他们将如何处置未编辑人种?
就人文社科研究而言,人文社科创作特别是文创作品更要重视作品的政治价值,比如《战狼2》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就是因为它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我不是药神》揭开了中国抗癌药太贵的残酷现实,但导演是从建设性角度去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对现行社会生态不构成大害,反倒契合了中国要全面深化改革的大主题。如《走向共和》编剧和拍摄水平堪称经典顶级制作,但中国是绝对不可能走向共和的,所以该片理应被禁,其实这部片子只要把电视剧主题换成《走向黎明》即可。
3. 高校专业教师应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观点和方法来指导专业授课,结合自身专业授课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指导自然科学研究和人文社科研究均有较大实际指导作用。如解读薛定谔的猫、研究特异功能现象时朝无神论方向寻找魅惑背后的科学依据;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有科技理性,也要有实践理性。如用唯物史观理论指导政治研究,要重视各种力量。用科学社会主义思维引导中西方政治、经济问题的研究,就能明晰建设人类和谐社会的大方向。当然作为学术研究,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视角,学术领域理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予学术研究充分自由的氛围,但课堂有纪律,那些不成熟的观点还是要慎重进课堂,甚至不要进课堂,这才是专业思政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胜的理论武器。高校专业教师要适时传达党和国家大局对本行业的定位和期许,引导学生为国发力,这是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常规任务。比如南通的高校专业教师可跟学生讲各自专业如何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在这一对接过程中能做什么,怎么做。高校专业教师及时更新本专业最新发展状况,尤其是在国内本地区、本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排名、问题等,有问题则可激发学生奋斗,没问题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大力宣传本行业中与中国革命史、党史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提升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抵抗力。历史虚无主义“弱化文化认同,淡漠爱国主义情感;动摇政治信仰,质疑党的领导;歪曲自由特质,影响网络环境安全;误导学生认知,诱发群体事件”[5],专业教师可发掘本专业历史人物尤其是与革命史、党史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艺术设计专业讲张大千,历史地理专业讲白雅雨,纺织专业讲张謇,化工专业讲侯德榜,数学专业讲华罗庚,商学院讲陈云等,可大大丰富学生对革命史、党史的知识储备,提升对过往奋斗史的认知水平,提升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抵抗力。
4.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化应避免过度政治化
凡事过犹不及,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化应避免过度政治化,毕竟讲政治需一定政治素养,即使专业政治老师有时也难顾大全,更况非政治专业。专业课程融入过多政治因素,很难保证不犯政治错误和学术错误,且喧宾夺主,很易招致反感,整体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政治化好比盐,放在哪里,放多少,不能一概而论、硬性规定、一刀切、派任务、硬结合,而应因地、因时、因人、因事制宜。应给非政治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化方面较大自由度。
由于授课内容所限,每次课都做到专业思想政治化不太现实,但一门20 课时以上的课程中至少要出现一次以上政治化理念。一点都不出现,叫无政治化。出现过多,要看结合得巧不巧。所谓不巧,比如非说国产织布机比外国织布机性能好才叫爱国,这就是过度政治化,但若引导学生正视中外织布机性能差距,鼓励学生奋起直追,这就是正能量的巧结合。巧结合的专业思想政治化多多益善。
(二)专业课程道德化
专业课程道德化是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应有之义,具体践行举措如下:
1. 在专业授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教师要透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词背后的思想深意、价值理念和思维模式,才能较好地贯彻落实。比如富强即财富+能力,有财富没能力就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历史上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先后靠掠夺暴富,之后购买奢侈品,钱花光后迅速衰落,相反欧洲其他航海业不发达的国家为了赚他们的钱,反倒促进了自身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以一个人、一个家庭和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而非单纯财富的增加。
2.在专业授课中要突破唯能力论,要融入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法纪意识和科学精神等德性教化,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中国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要帮助美国人破译中国北斗密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大学生多谢室友不杀之恩、沦为乞丐、啃老族等这些事件都说明了我国大学教育不能唯能力论,应该更注重德性培养。《意见》中指出“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7]。这些都讲要有德性,对国家有德性,与公众相处有德性,民族相处中有德性,在科研中也要有德性。
正如老版《少林寺》重武术展示,而新版《少林寺》则注重道德教化。我们的大学专业授课不能像新版《少林寺》那样做成道德教化课,但至少要有意识发现纠正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德孤”现象,有意识引导学生做一个品性端正,有情怀、有操守的人。
3.专业课程道德化不能过度
专业课程不能过度道德化有两层含义,其一,不是所有的专业授课内容都可与道德内容相结合,泛化、喧宾夺主不如没有。其二,道德内涵不能泛化。比如逼捐款,逼让座,杨幂不象孙俪一样晒娃照就是不爱孩子等,这种道德绑架就是过度道德化,又被学术界称为“泛道德化批判”[8]。一门课中有一到两次已算道德化。道德化内容不是多多益善,得看结合得巧不巧。而这结合的能力又取决于专业教师道德化意识和知识积累,不能操之过急。
四、结语
专业课程思政化为解决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效应而生,故思想政治诉求居首,道德诉求次之,但专业思政化本身属盐,只有善与授课搭配、调剂,方能凸显自身价值,修成正果。要提升非政治专业老师思政化水平,应从提升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方面着手。但这些方面水平的提高,有的如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意愿、与人为善的意愿等可速成,但多数知识、思想类则需厚积薄发,甚至十年几十年思想沉淀,有关领导、教师不能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