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贸区(港)建设背景下海南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2020-01-19王东林

河北职业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工匠海南院校

王东林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在其实施与推进过程中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不可或缺。事实上,2018年4月国家批准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即在第一时间出台了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5月13日,海南省委正式出台《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新政;5月17日,海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向全国公开招录600名党政机关急需紧缺人才,其中,具有从事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工作经验2年以上的300名,其他本科及以上学历的300名[1]”;6月初,海南省政府又发布了“《海南省2018年度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面向国内外人才提供省内101家用人单位1530个高层次人才工作岗位,广揽各方英才助力海南自贸区建设[2]”等一系列基于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办法举措,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不过,检视这些集中出台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政策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个典型特征,即着重点和关注对象基本上瞄向中高层次人才,而对于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背景下急需的应用型工匠型人才似乎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重视高度—事实上,在一个职业分工结构合理的社会,不仅需要“学术型”的人才,更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所谓工匠型人才,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工者,技也;匠者,专也。广义上的工匠型人才可以这样理解:一切需要依靠基于人的个体或经由个体人之间密切合作,且需要个体人的智力与实践(手工)操作相结合才能实现或完成的技术性劳动从业者。狭义则可以这样概括:针对某项必须依靠人工(手工)独立操作才能完成的专业工种技术工作,能够熟练掌握该项技能的专门人才。需要指出的是,传统意义上我们对于工匠型人才的评价不是很高。诸如大众称谓中的工匠、木匠、铁匠、石匠……历史上看,但凡冠以“匠人”之谓者,社会地位均不甚彰也,最多被认为是一个“手艺人”,与通俗意义上讲的高大上所谓精英人才画不上等号。即便当下,如果说勉强将工匠型人才归类于现代意义上的人才系列,在许多世俗的印象中也只能算是普通或低端人才。“近几年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长。这就需要社会相应的需求与之相匹配,以实现人才的充分利用,但实际上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滞后。无论在学科、专业乃至课程设置上,人才培养的目标中,都与社会需求存在相脱节的现象[3]。”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忽视对工匠型人才的培养,继而导致了目前这样一种令人无奈的情形出现。无疑,这种轻视工匠型人才的观点是非常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这也就呈现出一方面我国各行业工匠型人才严重短缺,一方面又不被社会重视矛盾现状。以海南自贸区建设为例,拟规划建项目中的赛马场中的所急需的钉掌师、马匹美容师、赛道维修师,以及马闸、马衣、遛马机、马房栏杆、安全托杯等专用设施的维护等纯人工技术工种,作为典型的工匠型人才,当下省内甚至整个内陆地区没有任何自给的人才可供使用。这样就意味着,海南赛马场一旦建成投入运营,理论上至少5年之内上述专业技术人才处于完全空白,必须依靠外引。

而随着海南自由贸易区(港)的建设不断推进,类似的新兴产业和项目无疑会大量上马和兴建,诸如游轮公司岸上业务系统专业技术服务人才、码头集装箱装卸技师人才专业技术工种的庞大潜在需求等,对于这些工匠人才培养专业如何做到先行一步,为相关产业项目的实施提前储备人才,未雨绸缪,紧迫而又迫在眉睫。

一、工匠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充分的市场调研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区(港)战略的实施,未来几年对于相关行业的工匠型人才需求量剧增大势所趋。但是,具体到哪个行业的哪一类技术工种工匠型人才最为紧缺,抑或是哪个行业的哪一类技术工种工匠型人才适合连续性批量培养、哪个行业的哪一类技术工种工匠型人才适合间断性批量培养......高职院校在工匠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切不可想当然的“拍脑袋”行事,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市场(用人单位)需求,精准定位工匠型人才的培养规划,是为首要考量要件。据此,必须把握好两点:第一,高职院校需要深入了解海南自由贸易区(港)战略实施以后,对于相关技术工种工匠型人才近、中、远期不同阶段的需求总量与需求变化,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制定相对应的工匠型人才培养方案。第二,确定切实可行的工匠型人才招生暨培养计划,例如,对类似于机械吊装等基于体力付出有所依赖的技术工种型工匠型人才,需侧重于男性目标群体;对服务类、根据不同职业特点,对男女性别招生比例提前预设,并据此对生源所在地进行目标框定。唯有如此,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在工匠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循环与价值意义。

(二)“双师型”师资配置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4]。”中外各国的职业教育实践证明,“双师型”教师在高职教育中发挥了职业技能教学的中心作用。高职院校在工匠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对“双师型”的高度依赖和倚重,是由于工匠型人才自身特征所决定的,即:工匠型人才的实践技术技能是衡量其价值存在的根本标准,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如此一来,基于工匠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就显得至关重要。“在美国高校中,95%以上的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在高职院校中要求至少有一年的相关工作经历并且积累一定教学经验:丹麦的职业院校中,完成第三级职业教育、具备专业技能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澳大利亚则要求完成职业教育,工作5年以上,属性相关技能和业务[5]。”与此同时,限于身份编制、个人意愿等客观条件限制,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完全实现“自给所有”也不现实,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认为,可采用“多条腿”走路的办法进行化解:根据工匠型人才的实际培养需求,高职院校对于所需要的“双师型”师资,可采取或正式调入,或临时聘用,或“一人一策”的灵活使用办法,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三)“双元制”培训模式的借鉴

“双元制”技能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立,源自德国。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6]。”“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就派人去德国取经,尤其是近些年,中央和地方省市教育部门陆陆续续组织了多批专家学者赴德学习深造。我国的一些职业院校也不断和德国职业学校合作,开办各式各样的‘双元制’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7]。”但是,“双元制”这一技能性人才培养模式尽管享誉世界其他各国,貌似在我国存在“水土不服”现象,也就是说,国内无论是人才培养主体的学校抑或是人才需求的企业,在践行“双元制”技能性人才培养模式中,热情不高,成效不彰。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用工企业的急功近利习惯有关。多数企业对于所需人才的培养没有投入意识,习惯“坐享其成”,加之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属于劳动力(含技术性劳动力)富裕国家,一般意义上的工匠型人才“供大于求”助长了企业“需方市场”的优越感和短视行为。但是时过境迁、今非昔比,随着海南自由贸易区(港)战略的实施和劳动力(含技术性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与紧缺,工匠型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形成。这种情形之下,“双元制”技能性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上也有了用武之地。2014年“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合作框架协议,将引入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大众汽车要求的技能型人才[8]。”2015年3月2日,“广东省长朱小丹在广州会见了德国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副校长查耐尔斯基和博克曼,共同商讨推进合作办学事宜[9]。”事实上,随着各地“抢人大战”的不断加剧,企业对于所需人才单凭以往那种“拿来主义”的做法,已很难行得通,即便可以“抢得到”,但是围绕着不断水涨船高给出的诸多优惠待遇,以及“人才们”“待价而沽”表现出的“挑挑拣拣”和“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之气,无不令用人单位眉头紧蹙,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双元制”模式也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

研究认为,对于工匠型人才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只要引入必要的法律保障—例如,在人才培养之初,学校、企业、培养对象三方签订严密的法律履约合同,那么,既可大大降低工匠型人才培养成本,又可提高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效率与质量,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目标的设定与实现

基于满足海南自贸区的开发和建设需求为根本目的的工匠型人才培养,眼界一定要宽、定位标准要高。培养目的明确了,就需要制定与之适应和匹配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举措。海南高职院校在培养工匠型人才工作中的主要目标设定至少应该涵盖这样几个层面:一是工匠型人才培养主体品牌的锻造与创立。作为工匠型人才培养主体的海南省高职院校,其整体数量与培训能力与国内其他省区高职院校比较来说都处于弱势地位。海南自贸区的开发和建设为工匠型人才培养创造了难得机遇,海南省高职院校可借助这次天赐良机,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在培养工匠型人才工作中逐渐培育自己的品牌与质量形象。要不断提升海南省高职院校培养工匠型人才工作中的品牌形象。海南的高职院校必须摈弃以往狭隘的“单打独斗”思想,梳理合作与联合意识,把分散的力量进行整合。省内各相关高职院校结合自己的专业设置与师资优势,对于那些急需的复合式工匠型人才、新型技术岗位特殊类别工匠型人才的培训,可以采取统筹协调的培养办法,各尽所能、协作分工,从抓数量到抓质量进行同步推进,力争在短时间内形成品牌效应,使培养出的工匠型人才打上海南高职院校的烙印,努力形成品牌声誉,久而久之,使海南高职院校在培养工匠型人才方面形成自己的独有特色和品牌质量口碑。二是服务对象和服务主体的“宏观视野”目标,即努力培养学生树立为建设海南自贸区、自贸岛服务的大格局胸襟。三是需要注重精神层面培养的意识强化,“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满足制造强国经济发展对‘工匠人才’的需要,同时也要立足高职学生个体生涯发展的需要,基于‘生涯教育’理念去开展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10]”。

毫无疑问,海南高职院校培养的工匠型人才,必须立足省内为自贸区建设,为提供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把视野扩展到全国其他地区对于工匠型人才的需求,以海南自贸区的开发和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海南高职院校在培养工匠型人才工作中的巨大潜能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缘优势,为我国其他省区对于工匠型人才的需求提供培训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上述相关目标的设定与实现,还必须辅以必要的政策支持作保障。海南高职院校在培养工匠型人才方面要想有所作为,乃至创立良好的品牌效应,只有自身努力是不够的,同时还离不开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例如,鉴于海南高职院校整体规模较小、师资力量薄弱、在培养工匠型人才工作方面经验少等,诸如此类,都少不了各级政府在政策以及人才物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与扶持。与此同时,作为工匠型人才培养主体的高职院校还应善于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对于一些高精尖紧缺的特殊工种工匠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现代Mooc教学手段等,积极寻求国外的技术与智力支持,特别在紧缺师资的引进方面,要善于筑巢引凤,积极引智,为我所用。

三、结语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黄庆波指出,“海南自由贸易区(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11]。”从这个视角规划和展望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既定位要准,还要有前瞻意识和全局意识。同时还需明确工匠型人才与普通意义的技术工人绝非可以等而视之的一个概念:工匠型人才具有专业技术上的唯一性和排他性,其司职的工作岗位很难被他人轻易取代,且具有培养周期长、不宜一次性大批量培养的特征;而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工人培养则不具备这些条件要求—这也就意味着海南高职院校在培养工匠型人才工作中,既任重道远又绝非易事,但是必将大有可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作为一项国家重大战略为海南省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一项重大使命,如何将机遇变为现实,更需要海南全省人民的艰苦努力,只有按照最高标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脚踏实地、凝聚共识,才能实现无愧于时代和全国人民期盼的业绩[12]。”

猜你喜欢

工匠海南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匠风采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