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课程创新探索
2020-01-19马文革
马文革
(山东省现代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 潍坊 201000)
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保障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实施职业教育课程创新,是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体现,必须引起高校和行业企业重视。
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现存问题
(一)注重理论课程学习,缺乏创新课程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创新型和实践型课程未能很好地设计,创新课程体系严重缺失,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与操作技术脱节严重,人才培养方案中着重考虑理论学习,技术操作和实践教学内容匮乏,在实践教学中缺乏创新性指导,导致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创新性意识淡薄,实践动操作能力差。还有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涉及了创新型课程,但实际课时数较少,学生缺乏系统的创新实践课程学习,最后还是未能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的。
(二)部分校企合作过于形式化,过程育人效果不理想
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开展校企合作,但在专业人才培养时还是以学校理论学习为主,企业主导的实践课程学习过于形式化、任务化,失去校企合作的真正意义。在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都将一定比例的课程放在实践课程中,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很难实现企业技术实践操作,原因是生产材料、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成本制约,迫于学生实践要求,企业技术实践变成了企业生产流水操作工人,学生没能得到技术的实践,也就丧失了对专业技术的学习能力,导致校企合作培养的毕业生也是自主择业或自主就业。在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中存在形式化现象,有些学生实习内容与专业差别较大,甚至出现跨专业跨岗位实习实训,失去了实习实训在专业育人方面的真正意义,最终导致学生学无所成,校企合作失去了实践育人的目的。
(三)产教融合偏于形式化,学生就业成本增加
在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进程中,产业虽然亟需应用型行业技术人才,但是迫于产业育人的课程不成熟,定位不准确,可操作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产教融合形式化严重,实际培育出的产业人才动手能力差,创新性不足,也就失去了对行业院校的育人依赖。做为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本来可以靠技术本领吃饭,技术能力却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只能重新跳槽择业,致使国家对高校和学生的人才培养投入做了无用功,就业不对口,也就导致了学生就业成本的增加。
(四)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积极性,职教集团化办学难落地
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虽积极联系企业、开展合作,却只是为学生寻求实习场地或者与企业形成“订单关系”,为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创造条件。在实际育人中缺乏深层次有效合作,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专业体系以及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事务参与率低,学校企业实质参与面窄,企业没有也不会主动参加校企合作育人过程,导致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育人投入和回报转化率较低。校企合作文化育人过于形式化,企业文化厚植培育几乎不能落实,致使学生对企业向往度降低,订单制培养学生流动性大,跨专业就业情况较为普遍,违约情况频繁出现,企业得不到优秀人才丧失了参与积极性,导致部分地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不能落地,集团化办学停留在制度层面的现象较为突出。
二、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课程创新路径
(一)注重实践型、创新型课程设计
高等职业院校要立足本校专业实际,千方百计为学生成才设计课程,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梳理行业企业用人技术要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在专科课程设计中将创新专业课程占比调整至40%,主要包含专业创意课(如设计类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创新理论等)和技术创新课(如设计类工业外形技术创新、模具造型技术创新和产品外观设计创新等)课程;将实践能力课程占比调整至40%,主要包含过程实践教学(A课程实践、B课程实践操作等)和实习实践课程(如设计学类产品设计实习和设计类实践课程等)课程;将理论工具课占比调整至20%,主要包含公共课(政治、道德、法律、英语、语文和计算机等)和专业基础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专业衔接课等)。
操作课程和实践课程注重行业技术发展,实践课程立足产业链技术开展,操作课程重视生产技能技巧训练,养成产中学、学中练、练中精的操作理念。只有将课程设置在产业链上,才能真正实现以产业技术和发展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将技术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需求无缝对接,实现人才培养立足行业人才市场。
(二)深化校企合作,打造“校中厂、厂中校”
校企合作从实践创新上,真正解决企业对行业人才的对口需求,也能解决高校人才培养“闭门造车”的盲点,只有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校企合作,才能最终解决人才供需矛盾问题。深化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践行行业办学的基础,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时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课程的交替,防止学生重理论轻实践与技能人才脱节;而行业企业面临技术人才不对口,学生缺乏专业实践技能,人才流动性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成本高等痛点。深化校企合作,将企业操作性强的技术在高职院校设立实践创新基地,高校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研究成果在基地转化,还能利用基地培养企业生产线上的技术人才,企业解决技术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瓶颈,高职院校解决实践教学,科技成果转化和学生对口高质量就业,真正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打造校中厂、厂中校。也可根据学校实际创办校办工厂,引进专业技能师资填补技能操作师资短缺问题,专业教师也是校办工厂的技术骨干,一方面校办工厂解决学生实践教学和实习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产教融合解决成果转化平台;再者,也可以为职业教育树立品牌,发挥职业教育品牌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企业实验室也是学生研发场所,真正做到深化校企合作,打造校中厂、厂中校的目的。
(三)探索多元办学模式,树品牌强技能促发展
在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同时,以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做好职业教育“双元”育人的同时,探索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模式,即社会、企业、行业组织和学校共同办学的多元化办学的新型体制。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培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优质学科,联系社会各个阶层参与办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引进来。引进本学科优质企业的师资和实践课程,让专业学习与实践操作零距离,确保技术与市场无缝对接。二是强技能。学校深入到行业组织和行业龙头企业充分调研,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聘任行业高级技工和技能大师为专业技能带头人,重点做好职业技能教学,真正强化技能教育。三是走出去。专业人才培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技术要求为技术准则,立足区域办专业,立足专业办产业,立足产业办特色,满足本区域需求的同时,为全国行业企业提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四是树品牌。职业教育以技能为导向,应注重建立职业技能品牌,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下功夫,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技能教育方式,创新实践教学途径,培育一批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四)积极组建职教联盟,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
有条件的职业教育学校可联系行业学校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发起行业职业教育联盟,积极搭建职业教育招生、行业育人、联合培养、实践操作和技术转化平台,坚持以选促建、示范带动,鼓励在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中探索新经验、新模式,培育和建设一批有特色、成规模的职业教育联盟。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作用,鼓励有条件的行业特色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和社会研究组织牵头成立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在专业人才培养、校企科研攻关、专业师资培养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方面开展双方或多方合作,本着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育人为本、依法办学的原则,积极推动行业育人新路径。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效培养技术技能高级人才,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育人的载体,是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知识技能技术创新,同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相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把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重要方向,把育人质量和课程创新实用度做为重要目标,破解高级技术人才短缺瓶颈,就要从创新性课程设计和实践型人才培养中下功夫,真正把集团化办学办到企业生产线上的职业教育。
(五)创新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更好服务专业人才培养
地方政府、业务主管单位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XX省XX行业年度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和《行业人才供需大数据》,合理制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规划、建设行业骨干专业集群、双师型骨干教师培育计划、新产业申报和专业招生计划调整等工作。人社部门根据以上报告可以及时掌握XX行业人才供需情况,精准开展行业就业指导和创业孵化教育,合理设计行业专业人才市场分布,科学掌控人才市场供需平衡。行业主管部门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委托咨询服务等方式与职教集团紧密合作,在行业品牌建设、专业产业集聚、行业人才市场监控、行业人才培养质量、行业发展宏观调控、人才供需市场分析和行业综合改革等方面开展更专业的服务。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在精准扶贫和产业脱贫方面的优势,利用行业企业和专业人才建设脱贫产业项目,带动更多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
职教集团调研本地区本行业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根据人才缺口调研行业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根据专业统计人才培养数量,形成行业人才科学发展计划,制定《XX省XX行业年度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将报告上报教育厅、人社厅和行业主管单位,会同政府部门联合出台《行业人才供需大数据》,指导政府主管部门合理增减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指导人才缺口较大企业实施校企合作或订单式培养,指导校企产教融合人才共育,指导行业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指导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建设,组建XX行业企业师资人才库,指导建设职业院校专业师资人才库。两个专家库,免费为企业和职业院校开放,让彼此更多了解,通过相互促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多赢的新举措,是实现校企合作,走产学结合之路,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的新模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课程创新事关职业人才培养质量,也是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举措,做好课程创新对新时代职业教育观培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