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痕迹检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0-01-19朱家成
朱家成
(河南警察学院教务处, 郑州4500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是当今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其核心在于挖掘不同学科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统一起来,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课程思政教育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良好诠释。
一、公安院校痕迹检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痕迹检验是公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经验性和逻辑性。其专业性强、涵盖内容十分广泛,根据造痕体的不同,可细分为手印检验、足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枪弹痕迹检验、其他痕迹检验等。同时涉及运用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技术侦查破案、检验鉴定的能力,具有典型的工科特点。公安院校痕迹检验课程思政在当今十分必要。
(一) 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党中央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筑牢高校思想政治阵地。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思想建设阵地,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关于课程思政的探讨。如上海大学自创“项链教学”模式,推出的“大国方略”“创新中国”“创业人生”“时代音画”及“经国济民”等系列课程,培养大学生政治认同,增进文化自信,受到大学生普遍欢迎。再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将志愿捐赠的遗体作为“大体老师”,将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学》上成了人文素质课、生命教育课。这些成功的经验都表明,课程思政十分必要,教育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 彰显公安院校特色
公安教育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公安院校坚持“公安姓党”,强调政治建警、政治建校。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时,对公安机关提出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2],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把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放在首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公安院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课程思政虽然在公安院校才刚刚开展实施,但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未停止,现在明确提出建设课程思政,既有利于对原有思政教育效果的巩固,也有利于公安院校结合公安实战,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使公安院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定阵地。
(三) 弥补理工科课程思政教育的短板
在现代大学中,理工科课程与人文社科课程共同促进着学生全面成长,但是由于理工科课程本身的特点,造成其与人文社科课程相比,思政教育融入不足,存在短板。首先,人文社科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课程本身就具有思政特色。而理工科课程则以自然知识为对象,探寻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具有客观性,并超越意识形态,具有普遍性,课程思政特色并不鲜明。其次,理工科课程更注重实践操作,技术运用,侧重于“术”的传授,而人文社科课程则强调价值引领,重点在论道,强化到“道”的辨识、认同[3]。导致培养出来的很多理工科学生“专”上到位,“红”上不足。痕迹检验课程作为一门工科课程,同样具备上述特点。在社会科技高速进步的今天,需要大量技术过硬兼具国家情怀的理工科人才,因此更应该从问题入手,探索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教育方法,弥补其课程思政的不足。
二、痕迹检验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程思政对公安院校来说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其不仅要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与宗旨,还要细化到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师,因此在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痕迹检验课程思政在建设中同样有很多问题需要克服。
(一) 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
虽然公安院校在大力提倡课程思政建设,但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站位不高、认识不足。部分教师传统观念较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与学管队长的责任,与自己无关,专业课教师更应关注专业知识传授。因此无心挖掘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政资源,没有真正领会到每个教师、每门课程都有其思政育人的职责。
(二) 思政资源挖掘不充分
每一门专业课程背后都有大量的思政资源可以挖掘,痕迹检验课程也是如此。但是因为思维的局限性,很多专业教师并没有打开思维,将专业理论知识升华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而是盲目搜集一些思政素材,照本宣科,并没有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挖掘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思政元素。
(三) 思政元素融入生硬、契合度不够
在痕迹检验课程讲授中,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将思政元素与授课内容巧妙结合,而是生硬拼凑,并没有找准契合点。例如有些教师课程思政仅仅只是在上课开始或者结束时结合课程简单提及,没有深度;有些教师长篇大论,过于注重思政元素讲解,反而影响到原本课程知识的讲授。这些现象都表明,在课堂上思政元素融入还比较生硬,关联度不高,逻辑性不强,学生不知所谓,没有达到隐性思政育人的作用。
(四)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在痕迹检验课程思政中,教师往往侧重思想政治内容的宣讲及精神传递,但其内容脱离学生生活,较为抽象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模式,学生参与性不强,主动性不高,价值传递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三、痕迹检验课程思政的改进与探索
河南警察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等方法鼓励各位专业教师上好自己的思政课。痕迹检验课程也针对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与探索。
(一) 增强课程思政观念,调整教学目标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对知识技术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的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绝对不是少数思政课教师的责任,而是每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在高校“大思政”的格局下,各位教师要转变思政观念,提高政治站位,积极主动配合学校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基于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初衷,首先,痕迹检验课程教师要坚定政治立场,强化使命担当,坚持言传身教,树立警察与教师的双重榜样,为党和人民培养忠诚卫士。其次,痕迹检验课程教师要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政治意识教育为核心,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公安专业教育相结合,达到理想信念坚定与公安业务过硬的培养目标。
(二) 结合公安专业特色,深挖课程背后思政资源
痕迹检验课程不仅具备工科特点,还具有公安特色。如何挖掘出痕迹检验课程背后的思政资源,是课程思政的第一步。首先,痕迹是指事物运动所遗留下的印象或迹象[5],其本身就能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即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同时在不断运动,痕迹就是物质运动所留下的信息反映。痕迹检验课程本身就彰显出以马克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根本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特色。其次,痕迹检验课程是一门公安技术课程,里面蕴含着大量的科学方法及技术手段。例如在研究指纹显现实验中,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变量,比较检材与样本之间的差别,分析总结不同试剂的显现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其学会尊重客观事实,排除主观干扰,善于总结客观规律,科学思维的启发是课程思政的关键。同时痕迹检验随着时代发展,检验技术是在不断革新进步的,如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鞋底花纹自动识别系统等新技术具备公安大数据特色,教师在讲授这些新技术时,要让学生树立“技术始终为人服务”的观念,掌握公安技术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利用技术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是课程思政的落脚点。再次,痕迹检验课程与公安实战结合紧密。在公安实战工作中,有大量的典型人物和经典案例可供学生学习,如枪弹痕迹专家崔道植,坚守公安工作六十余年,看痕识枪,观弹知人,利用自己的经验与知识破获数十起重大案件,彰显了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典型人物事例,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号召学生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为今后的公安工作服务。最后,痕迹物证作为证据,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6]。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证据意识,结合依法治国理念,让学生学会依法办案,注重程序的合法规范。
(三) 做好教学设计,巧妙融合思政元素
在课程思政中,教师若只是对思政元素简单地进行拼凑,或仅在课堂结束后转而对思政的引申靠拢,都不能起到润思政细无声的作用。真正的课程思政环节,应该是坚守专业定位,注重学科视野,全过程、全息化地融入思想元素,达到隐性思政的目的。因此,河南警察学院痕迹检验教研室的教师,从顶层设计出发,在集体备课环节邀请思政课教师、学管队长、实验室人员等进行探讨,组建多学科背景的教学团队。同时通过建立思政案例库,集体制作课件,进行试讲评教,共享成果。在理论讲授环节,灵活采用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式,使得授课内容与思政元素能紧密结合。例如:在讲到痕迹检验鉴定这一节课时,可以以实际案件中的检验鉴定案例及材料为内容进行讲授,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启发学生理解司法检验鉴定的重要性。检验鉴定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优秀的职业道德,以事实为依据,对检验鉴定意见终身负责。在实验实训环节,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在训练学生科学实验思维与方法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分工配合的能力。例如:在现场勘查实训环节,可以将学生分为外围警戒组、现场勘验组、调查访问组等,不同小组之间分工配合,对犯罪现场进行勘验。在当今的公安工作中,越来越强调多警种配合,协调作战,个人的力量十分薄弱,只有懂得听从指挥,协调合作,才能应对复杂的犯罪现场。
(四) 以学生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
传统的说教式、浇灌式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思政中,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在痕迹检验课程思政中,课前教师可邀请学生一起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来,一起搜集专业课程背后的思政元素,共同建立思政案例库。课上则紧密结合公安实际案件,让学生扮演侦查员、技术员等角色,进行案情分析讨论,提前感悟到公安职业背后的道德情操[7]。课下则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教师与学生共同筛选、精炼课程思政元素。通过这一系列过程,提升学生课程思政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