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20-01-19周瑾
周 瑾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江苏苏州215000)
马克思主义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研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推进,社会化程度加深,特别是新媒体逐渐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日臻凸显,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方式、生活仪态等呈现多元化。”因此,需要从内涵和特征着手,把握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从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它解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培育怎样的公民。1967年,美国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在发表一份关于开发商品的计划时,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一词。随后新媒体一词在美国流行,并扩展到全世界。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目前,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以数字技术、移动通信等为基础,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手段和媒体形态,主要包括了QQ、微信、微博、百度贴吧等。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呈现出便利性、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媒体是两个概念,却由于时代的发展而联系在一起。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不断影响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
(一) 新媒体环境对教育者的影响
教育者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里的教育者主要是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专业教师也承担着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任。新媒体环境对教育者是机遇,教育者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取各类信息,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积累资料;可以通过新媒体加强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反馈学习效果。新媒体环境对教育者亦是挑战,新媒体的便利性和开放性,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获取信息机会和来源均等,教育者的权威性可能会受到挑战,且对教师的信息素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 新媒体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受教育者是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体现者。这里的受教育者主要指大学生。在2019年8月公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分析,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 %。手机网民经常使用的APP中,即时通信类、网络视频、短视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文学排在前列。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便利获取各类信息资讯,各种正能量的信息有助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加强自我教育。但是,网络中海量的信息真伪难辨,会冲击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会导致学生看问题缺乏全面性和深度;网络的虚拟化,会导致学生在网络中的言行缺乏约束力。
(三) 新媒体环境对教育介体的影响
教育介体主要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新媒体环境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教育教学中可以及时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教学内容进行探讨,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延伸了教育教学的空间和时间,针对显形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网络平台能够实现隐性传送 ;增强了师生互动性,教育教学采用新媒体,拓展了教育的方式方法。但是,新媒体内容整体偏娱乐化,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是完全不同的;一些学生过分依赖新媒体,沉迷于虚拟世界,会减低对学习的关注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增加难度。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一) 精选教育教学内容
在坚持正确的教育内容前提下,精心选择合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和案例,引起学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等。一是选择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二是宣传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模范事迹,尽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三是多用日常话语,了解学生话语,将规范严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生能够接受的话语讲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触动学生内心,促进学生知、情、信、意、行的发展。
(二)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多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应该打破以往的灌输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一是加强学生参与度,教育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可以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教学,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拍摄图片、视频、撰写文字等,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爱国情怀、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二是教育者可以采用多方式进行教学,例如网络直播课、网络平台教育教学,有效打破教育教学空间的限制;三是可以通过新媒体加强师生互动,打破时间限制,让教育者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进行引导,有助于下一步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有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 提升师生新媒体素养
新媒体环境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提升素养。一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巩固理论知识,牢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学校可以组织相关技术讲座和网络培训,教育者也应该增强自我学习,不断提升新媒体运用的能力和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学生也需要不断提升新媒体素养,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讲座、选修课、网络课堂等,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知识。一是学习甄别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海量信息中选择正确有用的信息,去伪存真;二是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让学生知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中也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四) 优化校园新媒体环境
学校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新媒体建设,优化好可控的校园新媒体环境。一是要加强校园新媒体的建设力度,目前众多高校都建设了“两微一端”,有些高校还开通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增强粉丝粘合度,可以通过将校园新媒体与学生日常所需的服务功能相结合,加强留言回复,增强学生对校园新媒体的粘性,从而传播和弘扬校园正能量;三是建设一支学生新媒体队伍,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新媒体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四是要加强舆情监督,让师生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净化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