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与实践
——以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1-19翟红兵孙桂岩
翟红兵,孙桂岩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职业技能型人才和引领职业教育改革的双重重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1]。近年来,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目标,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教师培养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使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登上新台阶。
一、研究背景
2018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了要“实施新一周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高层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当前职业院校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体制不健全
一是人才引进机制不够健全[2]。职业院校在人才引进中对学历和职称设定了较高门槛,缺乏对应聘人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考核。二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职业院校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中,缺乏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3—4],忽略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的考评[5—6],直接影响了专业教师提高个人实践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系支撑。职业院校往往缺乏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缺乏对“双师型”教师实践培训过程和结果的考核,大部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流于形式[7]。
(二)校企合作实质内容不多,深度广度不够
一是忽略对企业兼职教师的管理。部分职业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往往将重点落在专任教师的引进上,忽视了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专兼职教师职能不够明确[8—9]。二是企业缺乏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积极性[10—11]。校企合作的企业会定期派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或者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践场地和器材,但不负责为职业院校提供教师培训,没有给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大的推动力。三是缺乏政府的政策性支持[12]。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局限在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缺乏政府有力的政策性支持,致使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二、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四维”提升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与实践
(一)建立四步提升机制,途径明晰
1.拓展专业教师引进渠道,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学校制定了《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引进办法》,在对非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过程中,除注重其学历和职称条件外,更把是否有企业工作经历作为引进的必要条件。在面试过程中,既考核应聘者的教育教学能力等基本教师素养,还考核其专业实践能力,确保其符合真正“双师型”教师条件。
2.完善教师企业实践管理,提升“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
学校制定《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管理办法(试行)》,对不同教师在不同阶段的企业生产实践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求新入职教师在第一年内脱产参加不少于半年的现场生产实践,两年内参与完成本专业全部实践教学任务;二是要求其他专业课教师每年到企业调研或参加生产实践天数不少于20天;三是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或无课期间参加企业生产实践。
3.加强教师在职培训管理,提升“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
学校每学年针对引进的新教师,专门制订《新教师培养计划》。同时制定《教师培训与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多渠道对教师进行培训,包括岗前培训、企业现场实践、“双师素质”培训(执业资格、第二职称培训)、骨干教师进修、学历(学位)进修、学术交流与学术会议、国外培训、国内外访问学者及其他短期专项培训等。通过不同的培训、访问和交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健全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提升“双师型”教师发展动力
学校制定《2018年度考核(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职称评审量化考核标准》和《职称聘任量化考核标准》,把教师是否具备“双师型”资格、获得资格证书的等级、参加企业生产实践的时长、参与实践项目的建设与开发等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职称晋升、青年教学拔尖人才或骨干教师、教学名师评选等的重要考核内容,大大激发了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成四个提升载体,目标明确
1.实行“双岗融合、角色互换”,专兼职教师共同提高
为了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一方面组织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生产和管理岗位挂职锻炼,承担企业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职责;另一方面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技能大师深入学生课堂,指导学生技能训练,主持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百名教师下现场、百名技师进课堂、百名专家结对子”的“三百工程”,使专兼职教师双岗融合、角色互换、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了学校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实现了人才的跨体制流动。
2.实行“校企互通、校校互比”,主动找差距不断提高
2017年,由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以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为主导,其管辖范围内的三所高职院校(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共同组成的“一企三校”合作联盟。
沈阳局集团公司通过接纳三所学校的教师进入其下属各站段进行实践锻炼、选派拔尖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前沿知识的讲座、允许学校教师参加沈阳局集团公司举办的员工培训班学习等方式帮助学校提升师资水平,企业拔尖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各专业的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及实习实训项目的开发等工作。同时,“一企三校”合作联盟定期举办技能竞赛,学校教师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发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3.实行“双主体办学、一课双师”,混编式团队相互促进
2015年7月,学校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共建“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实行双主体办学模式。“中兴通讯电信学院”作为学校的二级学院,以“ICT行业创新基地”为载体,将企业优质资源引入校园。校企双方共建了600平方米实训中心和“智慧学习工场”,推动通信及“互联网+教育”。企业派驻10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与通信工程专业教师组成混编教学团队,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合作开发教材,校企混编的教师团队实践能力迅速提升。
4.依托“名师、创新”两个平台,示范性团队引领提升
(1)“轨道交通驾驶技术传承创新平台”,创新技能提升模式
2018年5月,学校“轨道交通驾驶技术传承创新平台”获得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轨道交通驾驶技术传承创新平台”由学校铁道机车学院的省级名师牵头,铁道机车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和企业引进的5名现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组成。“轨道交通驾驶技术传承创新平台”自成立起,不断完善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办法,通过内培外引,提升教师知识和技能水平。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基础,引进和培养在职业教育上具有系统理论水平和实践成果的名师与专业带头人,通过以点带面,执行多元师资提升计划,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建立“教师企业进修工作站”和“企业大师工作室”,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水平。
(2)“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打造高技能名师
2018年5月,学校电气信息学院“张胜平‘双师型’名师工作室”获得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该工作室成立伊始,明确了各层级师资的培养要求和目标,完善“育人”机制;构建立体式职业通道,创新评价激励机制。通过名师引领,制订科学的培养规划,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优秀教师成名进行指导与督促,为其成长与成名搭建平台。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企业行业专业人才、能工巧匠与学校教师合作互动的培养机制,打造区域内高层次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三)提供四方提升可靠保障,举措明清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专业按照教学岗位的要求,有计划地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能人才。成立“学术委员会”“课程建设委员会”“专业建设理事会”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立了辽宁铁道交通职教集团,深化校企合作,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走向实质。
2.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青年教师培养管理办法》《教师培训与企业实践管理办法》《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校外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制度层面对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3.经费保障
学校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要求,专门拨资金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具体的资金管理细则,强化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2018年,学校投入教师培训和参加企业实践的资金共计153.45万元,占公用经费的6.93%。
4.资源保障
学校除加强校内硬件建设,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所需资源外,还主动和企业进行合作,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总结四方面提升实践,成效明显
学校认真落实教师培养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实践能力提升的培训和企业生产实践,有效提升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
1.“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
2018年学校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具有铁路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共14人。学校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60人,打造了专兼教师结合的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师资结构更加合理。2018年学校获评省级名师1人,省双师型名师1人、省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人。目前,学校有省级以上名师(含专业带头人)6人、行业名师3人、辽宁省 “万”层次人才15人,校级名师11人,青年拔尖人才7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3个。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大力提升
学校通过落实师资培养制度,师资整体素质和教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2018年,教师参加国家级、行业和省级教学竞赛获奖15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奖27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
3.“双师型”教师队伍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2018年,学校2名“双师型”青年教师被中国路桥公司选派到肯尼亚,为非洲员工进行为期半年的岗前培训,获得中非双方企业的高度赞誉。此外,2018年,学校“双师型”教师为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本钢板材公司铁运分公司、秦皇岛港铁运分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职工岗位培训工作,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4.“双师型”教师队伍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加强
以学校“中兴通讯电信学院”为例,校企合作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的跨跃式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明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仅2017年就在国家、省(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26项。国内ICT 行业创新基地产教融合项目的数量由首批25个职业院校现增至包括应用本科在内的122个,省内外多所职业院校来学校考察调研。
三、结束语
目前,职业院校不能单纯追求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应该把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使“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协同增长作为首要任务。职业院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过程中,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政府应出台资金补贴、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主动与职业院校合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岗位。此外,职业院校也应主动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新途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员工培训等工作,充分利用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资源,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双赢[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