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0-01-19冯涛
冯 涛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
一、引言
我国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激烈的竞争中,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是全方位发展,并且有着坚实的知识技能和健康心理素质的人才,这样才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要承担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知识点分散、概念抽象、理论空洞等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就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主要难题。目前,高职院校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为基础,在教学中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质上就是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这种教学模式的建立以一定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有效结合教学情境和教学手段,与一定培养目标相联系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可以边教、边学、边做,学生通过现场的真实感知及操作学习一直到专业知识学习,能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操作技能也得到增强。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目前,客观而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规律以及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方法以社会效果及目标本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价值判断来进行客观评论。基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成效不大,为了能与社会现状相呼应,就要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创新。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生理上虽然趋于成熟,但心理未完全成熟,正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对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认知问题以及生活环境中的种种问题会产生一定的反感,并且陷入到焦虑、失望和困惑中,甚至还表现出异常行为。为此,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对大学生的情感状况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所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着多层次的任务,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早期干预、缺陷矫正、问题预防及发展指导。干预和矫正工作的开展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个别咨询或小组咨询,所以要耗费较多时间,再加上高职院校缺少心理咨询人员,由此就会限制此类方式的开展范围。而问题预防及发展指导针对的是多数或全部学生,开展得如果很顺利,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同时也降低了发生严重心理问题或疾病的几率,使咨询工作人员在发展指导作用方面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既能缓解高职院校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也可以将其作为发展性辅导的主渠道,重点将心理健康常识宣传给在校大学生,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也能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发挥个人潜能、适应社会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
(一)授课的整体时间明显缩短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是有机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训融为一体,做到理论和实训的结合统一,确保模块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促使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被打破,授课整体时间得到进一步缩短。
(二)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毕业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专业课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策略的施行,可以在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知识,再利用理论知识对实践进行相应的指导,深化理论知识,促进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之间互相渗透,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融合理论及实践知识于一体,促使理论知识由抽象变得更形象,理性变为感性,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高,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去做,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能够主动、积极学习,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第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激起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兴趣,就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以往的先理论后实践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演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此提高他们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并由此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第二步,教师要为学生做详细的讲解。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实例,再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做讲解,对心理健康理论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讲解,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第三步,评价。分析学生的实践结果,主要是将共性的缺陷找出来并做出系统演示,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边演示边讲解,以便能将学生理解的误区彻底排除。第四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学生纠正第一次实践的结果,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心理健康教师在整个教学进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他们更多的时候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大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保持的状态是传递——接受,但更多的是主动思考、探索、知识建构、发现及分析问题的过程。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及实践的对策
(一)转换教学理念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任何一个人都有其成长潜能,只要是处于健康的人际环境中,就可以将他们自身的潜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实现积极的成长。咨询人员在个体心理咨询中应该具备积极的人生观,这样才能充满信心地对来访者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并最终将自己的困扰解决好。咨询师对于来访者来说,充当的角色是指引者而不是领路人甚至是上帝。心理咨询将“助人自助”作为其最高宗旨,也就是帮助来访者解决他们当前的心理困扰,使求助者触类旁通,将咨询中所学到的新思维或新的行为模式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对于新的问题可以合理应对,达到自助目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是采用指引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对该问题做出深入思考和分析。由于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所以只要能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营造出轻松的氛围,就可以为发挥学生的潜能提供比较适宜的外部条件,那么学生也就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在关键的环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指点,学生便能通过问题和讨论有更多的领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比如,教师在讲授“健全人格的塑造”一课时,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先是测量“气质量表”,学生对人格可以先有一个感性的接触,之后再将人格的类型引入进来做积极的思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应该将有关人格的组成、表现以及类型简单地介绍给所有学生,再安排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同时还要结合起每一个学生测量所得的气质类型及其日常的所有表现,使大家能够具体形象地理解不同的人格类型。在完成上述这些环节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理想自我自画像”活动,启发大家积极思考和描述理想中的自我,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定个性优化以及缺陷纠正的正确方法,教师在下课前做出全面的总结。此外,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要给予性格特别内向的学生更多的关注,鼓励他们参加该组活动并且能够积极踊跃的发言。教师要给予每个学生温暖和关心,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集体是在真正地关怀他们,所以才会将防御心理逐渐放下,将自己内心的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这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是极其艰难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集体教学要加强个别关注,真正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二)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既会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还能对实践操作做出充分的指导。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既懂理论又会操作,所以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多进行一些场景模拟,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满足教学要求。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师要掌握丰厚的理论知识,更要重视起实践操作,能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融入进去,提升自身的授课水平。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此外,在精品资源共享课中也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整合到一起,将其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根本就在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实践,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将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模式打破,不再分段讲授理论课和实践课,在课堂上实现精品资源的共享,还要坚持以知识面为依据,设立出相关课题,并且按照课题开展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授课中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课程的精品学习资源。高职院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们提供一个既可以满足理论教学,同时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场所。为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设施,主要包括教学模型、教室空间的大小、教学必备挂图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合理的教具、挂图等。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学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实行电化教学也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个主要趋势。它所具有的特点主要是生动形象、重复再现、生动形象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进而轻松愉快地学习心理健康课程。总之,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可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对于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备便利条件,因为学生待在学校的时间很长。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培养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作为根本教学目标,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并健全他们的人格。对学生的要求不在于让他们能掌握心理学知识,而是将对他们的理性思维以及合适的行为模式的培养作为重点,是教会他们应用心理学知识,而不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学理论的系统讲授。所以心理健康教师要改变以传授系统知识、理论为目的的教授方法,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主要为应用性材料。例如,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讲授“异常心理现象”这一章节时,学生对异常心理现象的具体表现要有初步的掌握。如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是通过对各种症状的表现或定义进行讲授,那么学生会觉得非常抽象,而且枯燥。如果采取的是个案分析的形式,再去鉴别正常与异常的症状,或者教师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心理电影,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可以点评和分析电影中每个人物的表现,将听觉和视觉两者结合在一起,在其共同的作用下,学生在理解和接纳知识层面上必然有所提升。人的思维是由社会属性决定的,所以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会产生时代色彩非常明显的心理活动。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选择的课程内容应该与实际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师要大致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每一次教学中都不能围绕教材按部就班地讲解,而是要按照当前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使教学目的最终能够顺利实现。与其他课程相比,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着更为明显的时代性,但是教材的更新速度却永远都追不上学生思想变化的脚步。基于这一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面的扩展,要及时掌握最新动态,遵循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将这些内容融入进去,那么学生就能接触到最新的信息。
总之,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需要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