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产业定位策略分析研究
——以牡丹江市为例
2020-01-19
一、深刻认识牡丹江市产业发展的特点
(一)农业产业有特色,但资源数量不多。依托农业资源禀赋和生态绿色优势,牡丹江市以“菌菜牧林”为主的特色产业提速发展、转型升级,特色农业领先全省,已初具规模、技术、市场、效益等优势。但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延伸拓展不够,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精深精细加工开发不足,农产品加工转换率不高,大部分还是初级产品、原生态产品出售,产品附加值、产业增加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工业经济有门类,但整体实力不强。牡丹江市工业没有特别突出的产业、发展比较均衡、相对门类比较齐全,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林木林纸为主的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但由于市场不大、主体不强的客观条件影响,没有一柱擎天的大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主要工业产品基本处于产业链中端,产品附加值较低。
(三)服务业有规模,但供给质量不高。依托地理区位优势,牡丹江市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好,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对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但服务业仍以传统、低端服务业为主,体验型消费、文化类消费、夜生活消费等高端消费产品还存在供给不足。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严重缺位,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服务业供给不足。
二、准确把握牡丹江市产业发展的挑战
(一)消费升级的挑战。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已进入新消费升级阶段,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特别是与IT产业、家用电器、汽车产业相关联的消费实现快速增长,新兴产品市场需求增长空间巨大,传统产品的市场消费份额在逐步缩小,牡丹江市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经济在市场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生存越来越难、转型升级越来越紧迫。
(二)产业重构的挑战。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新产业迅速发展,分享经济、新零售、智能终端等数字化应用蓬勃兴起,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正在加速重构。南方发达地区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部分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互联网电商、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已形成垄断。“互联网+”经济对传统产业的颠覆作用和对其他地区产业的“蚕食”效应正在加速显现,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牡丹江市未来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三)竞争加剧的挑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推动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招商热潮,抓招商、抓投资、抓项目成为各地政府的第一要务。这对于牡丹江市产业基础不占优、生产要素不占优、区域条件不占优、消费市场不占优的发展实情而言,招商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帮企业算好投资帐,让企业敢来、想来、能来,是牡丹江市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三、科学确定牡丹江市产业发展的方向
(一)打造拥有全国生态农业“话语权”的精品农业。发挥特色优势,依托历史上知名的渤海古国特色贡品等标志品牌资源,深入挖掘精品农业的地理专有特征,包装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一系列高端精品示范庄园建设,打造农业精品。通过对耕地实施保税区式的围网监管,对进出监管区的农产品和生产资料进行全面检查留痕,让假冒伪劣的农业生产资料进不来,通过建立围网区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监控,落实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规范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全力塑造质量优良、食用安全的精品农业形象。
(二)突出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引进一批终端消费主导产品生产龙头。围绕资源优势做增量文章,以主导产品升级促进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大型终端消费品生产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带动产业创新升级。提升和完善一批整台套、系列化产业链条。以整台套、系列化为方向,实施存量裂变,培育和提高本地企业产品生产能力和高技术水平,增强配套带动能力,以产业链的不断充实和完善推动产业升级。充分利用二产退出后留下的老工业区存量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推动老工业区向第三产业延伸,助推三产升级。
(三)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旅游业。重点要围绕国际休闲养生目的地和集散地的目标,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升级旅游宣传水平,引进有实力、高水平经营团队。推动景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和升级,全面提升旅游接待层次和能力,吸引高端人士观光休闲,提升旅游产业层次。高标准、高定位包装和策划,积极对接、洽谈、引进具有实力的投资者,组建高水准的专业运营公司,推动旅游消费模式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景区发展模式由门票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