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社区商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0-01-19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6期
关键词:业态商业居民

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天津市商务局印发了《关于更好解决群众生活必需品需求支持通过线上销售无接触配送服务的通知》,并筛选20多家线上销售平台推广无接触配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生活必需。但在疫情大考中,作为聚焦“最后一公里经济”、应该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化和智能化基层民生保障的重要力量——社区商业却凸显出一些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为答好疫情防控常态化这份考卷、推动今后天津社区商业品质提升,找准天津社区商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合理化改进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天津社区商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导致问题差异化

由于天津市内六区和其他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致使天津社区商业情况复杂,呈现明显的差异化,主要表现为:市内六区属于社区商业发展成熟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现有建设条件和发展基础上对社区商业进行升级优化,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转变;周边区的社区商业发展相对滞后,线下分散、线上有限。但土地供给相对充足,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更合理地设置业态,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二)整体规划配套不佳,导致布局杂乱化

目前,我国对社区商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配套标准,对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的分类和规定不够细化,致使天津社区商业缺乏科学统一的整体规划。天津市内六区的社区商业大多是住宅小区底层自然形成的,犹如“天女散花”,规模有限;周边区的社区商业布局分散,档次偏低,这种规划配套状况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甚至许多社区商业都是家庭店、夫妻店,经营粗放,竞争力不强,布局杂乱,很难高质量的满足社区居民生活必需。

(三)运营管理调控不适,导致业态同质化

天津社区商业的运营管理长期以来主要以市场自行调控为主,政府的管控力度不足,而且与所辖社区缺乏及时有效沟通协调,致使社区商业没有统一的运营调控指导,在利益驱使下容易造成业态向高利润行业转变,而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但不适应市场竞争的行业逐渐减少和消亡,业态同质化现象严重、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比较明显。如有些社区沿街房成了地产中介一条街,或者超市、水果店等数量过多,这种非互补的社区商业结构布局不仅难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而且会造成行业间的恶性竞争。

(四)科技利用有限,导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天津社区商业业态品牌连锁化率较低,大部分仍以个体工商户或小卖部为主,线下单一的社区商业服务方式很难满足居民需求。而且很多日常需求的服务由于场所缺失或者收入较低很难在固定的店面找到,如开锁、搬迁、疏通管道等服务,往往需要通过墙面小广告或流动的摊位来解决,服务品质很难保证。部分社区虽然引入电子商务平台,但是发展较为被动,覆盖面不高,信息数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很难形成社区商业与高科技相互融合的局面。

(五)文化韵味不足,导致情感维系困难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人们的情感需求愈发迫切。相比于远距离消费,社区商业应具备有温度的情感连接优势。但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市容市貌的要求,很难再见传统销售的业态,人们更加怀念传统淳朴热闹的市井生活。从而导致社区商业中的文化韵味逐步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因此,未来最为理想的社区商业不仅要有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和平台,还应留一点空间或有代表性的场所,保留或培育曾经最真实的市井文化。

二、推进天津社区商业发展的改进措施

结合天津社区商业发展实践,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凸显的问题,为今后社区商业能更好地保障基层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议作出如下改进措施:

(一)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发展方式

根据天津各区社区商业配套情况,建议因地制宜地制定以下发展方式:(1)“增补优化”方式。对于市内六区社区商业发展较为成熟,建设条件有限的区域,建议在原有设置基础上选取合适空间对缺少的业态进行增补,对不完善的业态进行优化。重点是对市场竞争中流失较为严重的业态,如:修鞋店、裁缝店等进行增补,可以考虑给予政策补贴。对于确实无空间增补的业态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解决。(2)“集中新建”方式。“新区是保持新兴中等城市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1]针对有建设条件和未来新建的区域,建议在设置之初进行统一规划。特别是对必备业态应根据业态的类别、规模、布置要求等进行细化,制定详细的配置方案;对于辅助功能的业态,应结合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尽量追求高标准、高品质,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2]。

(二)结构优化,统筹合理的规划布局

社区商业的规划布局应该全盘统筹、兼顾周边。(1)契合实际发展。社区商业必须统筹考虑与社区发展相契合,结合社区的发展方向、结构布局、道路交通等因素,以及商业设施、公共设施、生态景观等要素,形成合适的规划布局。(2)符合居民习惯。社区商业是属地型商业,应该充分结合居民的生活习惯、活动特点、出行规律等因素,设置于居民上下班、日常活动的主要活动路线上,与社区内的服务设施、开放空间等形成合理的社区规划布局。(3)服务范围合理。社区商业应该考虑所能承载的服务人群数量和居民日常出行所能接受的距离。通过对社区商业相关规范和实践案例的研究总结,发现社区商业一般为2—3万人的规模、半径约为1公里范围提供服务较为合适。(4)统筹周边情况。社区商业设置前应该充分调研周边己建成业态及其发展情况。如果周边社区商业基础较差,则应将其纳入服务半径以内;如果周边社区商业己有较好的发展,则应考虑避免相互竞争。

(三)明确要求,选择科学的运营方式

社区商业运营涉及多个利益主体,要建立有效的可管、可调、可控的社区商业发展体系,避免业态的同质化,必须在遵循运营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运营方式。(1)政府主导的运营方式。对于需要“增补优化”但无建设条件的业态,建议由政府出面选取合适的运营场所,然后交由社区代表居民对开发主体作出选择和条件要求,在确保社区商业社会属性的同时,兼顾公益性功能,对于待“增”的必备业态优先考虑。(2)市场主导的运营方式。需要“集中新建”的业态,建议由运营公司统一建设运营,政府可以提供优惠政策,建成后部分物业可以进行出售以减轻运营公司的资金压力,保证后期发展的稳定。(3)部门协调的运营方式。因大部分业态需要多部门审批管理,建议由社区统筹负责业态的综合配置,或与引入的专业商管团队协商进行标准化拓展及运营,这将是社区商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运营方式。

(四)转型升级,推动“线上+线下”发展模式

社区商业只有不断转型升级,才能满足居民从“自己到店”向“货品、服务配送到家”的需求。为此在业态设置上要有适度超前意识,重点打造“线上下单、服务到家”的发展模式。疫情是对社区商业的供应、配送、交付方式,甚至是产品包装方式的一次大考。原本只会去菜市场买菜的人,也被迫学会了使用电商。“线上+线下”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将实体商业与电商企业完美对接,建立起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而且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尤其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合作,社区商业可以充分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利于提高服务效益。此外,社区商业可以为不会使用物联网的人提供终端服务。不仅可以使群众快捷地享受各种缴费、购票等服务,而且可以完成民生、公益、金融和卫生服务等功能,更好的为群众提供与时代同步的载体和渠道。

(五)更接地气,重视社区商业文化建设

根据社区商业的特点应该很好地接地气,不适合过度的高大上。接地气可以使社区居民有归属感,这也是社区商业建设的特色要素。建议社区商业业态设置中应尊重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最大限度的对原有常规化的社区商业体系进行优化,彰显文化内涵。做到:(1)依托社区公共服务集中区域,划定与周边业态协调的空间,打造传统文化一条街。比如,聚集当地传统特色美食以及耳熟能详的传统手工艺等,形成集聚效应。(2)“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居民对商业综合体的需求不再是单纯购物,而是更加注重从实体商业环境中得到文化、情感的满足。”[3]因此,在实体店中加入更多体验化、社交化的文化元素,使购物成为一种放松心情、交流情感的方式。(3)把社区商业建成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的活动场所,使居民对社区商业产生情感依赖,促使社区消费区别于线上购物模式。

综上所述,社区商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的社会层面广,存在问题更是多样。只有运用城市治理的理念,综合多学科、多领域,进行系统的梳理、协调,才能提出一套合理的改进完善措施,更好的有效促进天津社区商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业态商业居民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石器时代的居民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