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节日文化比较研究
——以同源节日中秋节为例

2020-01-19宗艳艳

红河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松饼中韩传统节日

宗艳艳

(合肥学院外语系 合肥 230061)

一 中韩两国中秋节分析

(一)中韩两国中秋节的萌芽

1.中国中秋节的萌芽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古书《周礼》中就出现了“中秋”一词;魏晋时期,文人墨客笔下的诗句不乏有关于中秋节的名篇,这些都记载了中秋节的萌生;待到唐朝,中秋节渐渐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风靡开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它的地位已经仅次于春节,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农历七、八、九月中八月在秋季的中间,而八月十五正好是最中间的日子。因此农历八月十五又叫做中秋节。

2.韩国中秋节的萌芽

在韩国,中秋节又叫秋夕,根据韩国史料,关于韩国中秋节的萌芽《三国史记·新罗本纪》中有着迄今为止最早的史料记载。[1]

早在新罗时期,中秋节是名叫“嘉俳日”的节日,到了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不论是王宫还是民间都会一起庆祝佳节。王女会带着民间六部的女子一起进行织布比赛,数量多的一方胜利,胜方享用败方提供的佳肴美馔以及优厚的招待。嘉俳日时人们会演唱忧伤唯美的“会苏曲”。不仅仅是王室,民间百姓也对中秋节抱有极大的热情,因而民间各式各样的活动层出不穷,百姓们一起欢度佳节。

中国的《北史·新罗传》一书也出现了关于韩国嘉俳日的记载,这也说明韩国中秋节在新罗时代已存在。后来经过朝代的更替,韩国的中秋节并没有中断,反而无论人气还是地位都呈上升趋势。

3.中韩中秋节萌芽的异同

相似处:虽然不能简单地将两国中秋节的萌芽总结为一国源于另一国,但两国自古相邻的地缘关系以及历史上历代的交际关系,都决定了两国中秋节的庆祝日期以及阶级范畴等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异处:中韩两国中秋节历史悠久,各具特色。中国中秋节萌芽的主题与目的主要是拜月和团圆,祈福避灾,合家欢乐的意义更加浓厚明显。而韩国中秋节的萌芽主要是来自于农业生活的集体劳作,是古代韩国劳动人民对月神的敬畏,希望通过祭祀月亮的方式带来秋季的丰收。

(二)中韩两国中秋节的食俗

1.中国中秋节的食俗

中国中秋节的节食主要是外观为满月形的月饼,它曾作为祭祀月神的供品,月饼形如其名,象征着天上的一轮满月,寄托了古代中国人民人月两团圆的美好期待。据说月饼起源于唐代,史籍中曾记载: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的隐蔽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就成为了每年的习俗。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已有“月饼”一词,但是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后来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越来越多,中秋吃月饼渐渐成为民间的一种普遍习俗,而月饼不论是制作技巧和风味都逐渐精致和讲究。除了月饼外,中国江浙一带,人们在中秋期间还喜食螃蟹,桂花酒、桂花鸭等节食。

2.韩国中秋节的食俗

韩国中秋节的节食主要是外观为半月形或贝壳形的松饼,一般以新米作为松饼原料,豆、枣、糖、芝麻、板栗做馅。松饼之所以名为“松”,是因为松饼包好之后要放在铺有一层松毛的蒸笼里蒸。中秋节正值地上的五谷都得到丰收的秋季,因此,韩国人中秋吃松饼是为了向月神和祖先祈求丰收及一家人健康平安。每个家庭成员往往都会参与到制作松饼的过程中,这样可以使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亲近,又可以渲染节日欢乐温馨的氛围。除了吃松饼,韩国中秋节还有花样串、芋头汤、新稻酒等节食。

3.中韩中秋节食俗的异同

相似处:中韩两国中秋节都有各自代表性的节日食物,但有相似性,月饼和松饼都是饼状物,而且都有馅,都成圆形(一个半圆,一个全圆)。除此,两国的节日食物都有着各自深刻的象征意义。

相异处:在食俗方面两国相比,中国更注重食物的享受性,而韩国更加注重仪式性。食俗只是祭祖仪式下的分支。中国的节食以月饼为主,由此便可以看出对月亮的崇拜,而中秋佳节的一轮圆月寄托了对于团圆的美好祈愿。韩国的节食更具时令性,无论松饼、芋头还是新稻都是丰收之际的时令食物,韩国人感谢上天赐予的食物,从这也能看出他们对于祭祖的重视。

(三)中韩两国中秋节的习俗

1.中国中秋节的习俗

据史料的记载,中秋祭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早在周朝时期,古代帝王在四大节气时都有祭祀的习俗,而秋分时便是要祭月了。如我们所熟知的首都北京的日坛和月坛就都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随着朝代的更替,经济的发展,这种风俗的阶级局限逐步消失,也逐渐传播到民间,变成了大众化的民俗活动,人们向月亮表达自己的心愿,并希望能以虔诚的心换取愿望的实现。

(1)民间拜月

关于民间拜月有这样的传闻,齐国丑女无盐,因虔诚拜月而后顺利入宫当上皇后。[2]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特别是到明清之后,现实功利矛盾在社会生活中日益突出,赏月的单纯性与神话性被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愿望取而代之,成为普通民众中秋节拜月的主要原因。到了近现代,赏月渐渐取代了拜月,严肃的祭拜变成了轻松的欢愉。

(2)玩花灯

中秋作为中国著名的灯节,众多游戏活动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玩花灯了。但是,中秋节的灯会形式并不是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而是主要只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花灯游戏。

在我国南方香港广东等地,有一项叫“树中秋”的活动,“树”就是“竖”的意思,即是将花灯高高竖起来的意思。[3]人们拿上自己的灯彩,凑在一起互相比赛,谁将灯彩竖得高又多,谁的灯彩制作最精巧将会成为树中秋的赢家。还有放孔明灯的民间活动,用纸扎成的灯依靠着灯下散发的热空气飘向远方,人们在孔明灯下欢笑追逐共度佳节。除了以纸竹扎的各式花灯,还有形状各异朴素新奇的以果蔬命名的灯,如南瓜灯、柚子灯等。这些其实就是将果蔬的瓤去除,然后在果蔬上刻出简单图案,用绳子串起,再将其中点亮蜡烛。这些灯彩虽然简陋,但制作方式十分简单,孩童们可以拎着这些朴素的灯彩走街串巷,也可以放入水中任其随着水波漂流,所以在民间很受欢迎。

(3)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上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会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的活动。这个火灵长达70米左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上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和龙鼓的音乐声中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2.韩国中秋节的习俗

(1)祭祀

中秋节当天,祭祀仪式是一大早便要在家里举行的传统习俗,韩国家庭中的女性承担着准备祭祀仪式的责任,与春节的祭祀不同之处在于,祭祀活动中以新米做的饭、米酒以及松糕代替年糕汤。[4]祭祀往往在宗家举行,也就是大家族在长子家中举行,祭祀跪拜时男女的手势是有区别的,男子是左手压在右手上,而女子则是右手压在左手上。

(2)省墓

韩国人在秋夕时有扫墓的习俗,他们把扫墓叫做“省墓”。这不但是子女们的责任,更是尽孝的表现。一般是在秋夕前一天或前两天举行,近代则多在当天举行。因为韩国人的墓地一般都在山上,所以祭扫墓地被称为“上山”。秋夕“上山”是一年中最重大的事情,即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误了“上山”。[5]

(3)摔跤

韩国人在秋夕的当天另一个有趣的习俗就是摔跤。摔跤是大力士们在沙场上用力量和技术一决雌雄的竞技运动。以一对一的擂台形式进行。最终胜利者被授予壮士的称号,并会获得大米或牛等象征胜利的奖品。

(4)跳“强羌水越来”舞

韩国女人在秋夕的时候会结伴跳“强羌水越来”舞。这是韩国的一种传统舞蹈,在2009年被指定为韩国第八号非物质文化遗产。[6]据调查,这个舞蹈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据传说1592年,也就是壬辰倭乱的时候,李舜臣将军带着水军与敌人对抗的时候,为了增加水军的人数,让女人们也装扮成男人的样子,到山峰上去转圈。结果敌军真的以为朝鲜军人数很多,就撤退了。胜利后,女人们为了庆祝,就拉着手,边唱“强羌水越来”的歌曲边跳舞,于是就形成了后来的“强羌水越来”舞。

3.中韩中秋节习俗的异同

相似处:从两国中秋节举行的各种习俗活动中不难看出,两国的节日活动主要都是以群体为单位进行的,无论是拜月,舞火龙还是省墓,跳“强羌水越来”舞,都不可能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群体行为,这说明中韩两国都具有很强烈的共同体意识。

相异处:虽然都是主要以群体为活动单位,但两国群体的范畴却不同。中国的节日活动以小家庭的娱乐活动为主,主要是小家庭的团聚和欢愉。而韩国的中秋节却是以大家庭为核心,各种祭祖活动都表现了韩国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仰。

二 中韩两国中秋节的现代转变

虽然中韩两国关于中秋节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是中秋节的历史并没有因为时间久远而逐渐消逝,反而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丰富自我,形成了许多关于中秋节的独特活动。那么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中秋节有着怎样的现状和转变呢?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量外来文化涌入东方世界,比传统节日更加新颖的西式节日紧紧抓住人们的眼球,植根于经典的传统节日在这场文化冲击中渐渐失去曾经的辉煌,中秋节也未能幸免。

中国中秋节的现代化转变主要表现在食俗和节日主题两大方面:一是食俗,月饼仍然是中秋节的主要象征,可本质上月饼已经不再具有传统节日食俗的本质,月饼已经被贴上商业化的标签,成为商人盈利,拉动消费的一大马车。二是节日主题,与古代民众相比,对月亮的崇拜与欣赏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不复存在,中秋节的主题已经从古时的祭月演变成家庭团圆,对月亮的崇拜已经转变成让平时工作繁忙的家人团圆的中秋节小假期。[7]

而在韩国社会中,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秋节的现状也受到了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变,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组成结构以大家庭为主已经转变成小家庭为主。年轻夫妇和孩子、或者是年迈的父母成为了家庭组成方式的主要形式。这种小家庭的形成不仅仅带来了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也带来了传统节日的仪式感的溶解,许多的传统习俗在小家庭的形成中遗失。

三 中韩两国节日发展建议

(一)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争取求同存异

在节日文化方面,近年来中韩两国时有冲突极大的影响了两国民众的友好往来和两国文化的传承。解决这些文化冲突的必要途径就是增进两个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彼此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如何理解一个民族文化,最关键的莫过于理解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节日文化的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二)在国民教育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只有把传统节日文化全面融入国民教育的各个领域,让国民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才能让传统节日文化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对此,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的措施,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及宣传,支持中国传统节日民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鼓励民众积极营造具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氛围,培养民众的节日文化主人翁精神。通过这些措施逐渐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节日恢复昔日的光彩,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三)让更多的民俗专家投入到节日文化的研究中去

为了推动中韩两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共同健康发展,需要通过学术研究使传统节日更有创造性,更有时代气息。只有不断地将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与当今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让更多的民俗专家投入到节日文化的研究中去。只有得到民俗专家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为这些“同源异质”的传统节日找到更好地传承方向。

(四)向韩国学习积极申遗

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的事例,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就是申遗。我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丰富的内涵都是优势,我们可以通过申遗来向世界展示我国瑰丽而悠久的传统节日文化,这也是增强我国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8]倘若我们的中秋节能够申遗成功,不仅中国人,外国朋友也会更加关注,更加欣赏我们的传统文节日。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节日才会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结论

中韩两国中秋节文化虽为同源节日文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却呈现出各自的优劣之处,加强两国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在信息传播瞬息万千的新时代,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将珍贵的传统文化保存并为之注入新的活力,才是传统节日文化能够继承和发扬的唯一途径。

猜你喜欢

松饼中韩传统节日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郑东燕(韩国)作品选登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宁钢(中国)作品选登
有魔法的酥饼
有益心脏健康的松饼
一块松饼拯救耐克
中韩因“脱北者”隔空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