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攻坚啃硬清围堤 松嫩两江焕新颜

2020-01-19代双林吴贵峰朱文举

中国水利 2020年14期
关键词:河湖河长整治

代双林,吴贵峰,朱文举

(黑龙江省肇源县水务局,166500,肇源)

一、背景与挑战

黑龙江省肇源县位于松花江、嫩江左岸,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两江在此汇合形成松花江干流。 松、嫩两江在肇源县境内流经长度237 km,国家级堤防长171 km。 江水携带的大量泥沙腐殖物经多年沉积形成近百万亩滩涂, 土质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为肇源县赢得了“鱼米之乡”的美誉,年均粮食产量超15 亿kg, 连续多年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肇源县围堤始于明清时期,兴于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截至2018 年年底,肇源县松嫩两江行洪区内共有围堤213 条、总长度716 km。 大量围堤占据泄洪通道,主汛期壅高水位约70 cm; 滩涂开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多年围垦破坏了自然沟渠畅通,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2018 年12 月25 日,黑龙江省委书记、省长签发总河湖长令第一号文件,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治理工作,切实解决重点河湖突出问题。 围堤清理整治工作对肇源县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稳定压力大。 围堤内有基本农田、确权耕地划入清理整治范围,共计25.8 万亩(1 亩=1/15 hm2,下同),清理后,农民应分得耕地的收入将大幅度下降,且又无耕地可以置换,群众意见会很大。 二是资金压力大。 围堤修建时间跨度长,大多筑堤人已无从寻找,需政府承担围堤拆除费用。 经测算,清理费用超亿元,对县级财政来说压力巨大。 三是经济影响大。 围堤清理涉及全县近2/3 农村人口、近30 万人的利益。 肇源是农业县,行洪区内有近70 万亩耕地,围堤清理必然对全县经济造成影响。

面对困难,省水利厅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肇源听取专项汇报,并深入现场指导工作。 大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判分析肇源实际困难。 市水务局领导带队深入肇源召开现场推进会。 通过征求群众意见,上下研判分析,提前谋划安排,确保围堤清理任务完成。

二、主要做法

面对资金压力、经济压力、稳定压力,肇源县细致研判、主动作为,在维护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前提下,全县上下迅速统一思想,组织清查核查,深入广泛开展宣传, 科学有序组织施工,坚决完成围堤清理整治任务。

1.高位推动,落实各级河长责任推进整治

一是各级河长湖长亲抓实干。 成立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工作组和围堤清理指挥部。 紧紧抓住各级河湖长,把围堤清理作为河湖长履职尽责的重要评价标准,并以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体系为基础, 落实处级领导包保、乡镇(部门)推进、工作日报告和销号等工作机制,抽调干部专职负责围堤清理工作,将国有渔场、农场纳入河长体系,落实责任,实现一堤一河湖长包保。 清理整治期间,省水利厅厅长带队现场办公解决疑难问题;市水务局班子全体成员下沉乡镇督导工作,并由专人驻县带队;县委书记将工作推进会议直接开到河道警长和村级河长,县委书记、县长每日听取工作进展,遇重大问题及时召开河湖长会议研究解决, 对进展缓慢、推进不力的乡镇进行约谈,2019 年年底,对清理工作不力的乡镇和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岗位调整。 县乡村干部及亲属有围堤的要求带头清理,带动了整个围堤清理工作。 各级领导亲抓实干,迅速打开了清理局面。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 自2018 年秋季开始启动宣传工作,在全县各乡镇、村和自然屯张贴河湖“清四乱”行动通告。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入户等方式,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为农户答疑解惑,全县党员干部主动发声,向群众宣传讲解相关政策法规,做到“五个讲清楚”,即讲清楚中央精神、讲清楚水利相关法律法规、讲清楚“清四乱”要求、讲清楚县政府实施方案、讲清楚县委县政府的态度决心,为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减小了工作阻力。

三是成员单位联动。 在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内,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等机制,河长制领导小组32 个成员单位, 齐心聚力为清理工作提供助力, 县农业农村局完成了承包合同清理和围堤内确权耕地核定, 县自然资源局完成了围堤内基本农田核准,县法院、法制办帮助研究执法程序, 县公安局累计出动警力153 人次为清理整治工作保驾护航。

2.精准分类,全面摸排测量确保公平公正

一是全面摸清底数。 首先进行围堤合同清查,将全县江湾资源承包合同全部整理造册,摸清现状。 为确保围堤分类准确,利用卫星数据进行复查, 将耕种情况与卫星地图进行比对,明确各围堤内地块耕种性质。 为精准测算工程量,聘请省测绘局在春节后顶风冒雪全面测绘全县江湾地理情况。 通过清查复核,全面理清了承包合同、耕种情况和围堤现状。

二是确保公平公正。 在工作启动初期, 群众因对政策不理解而到县、省上访。 针对此情况,县清理指挥部将核查清查结果交由各乡镇进行实地核对,形成乡镇围堤清理作战图和“一堤一档”,为“挂图作战”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精准分类施策。 通过核查确认, 共排查出围堤213 条约700 km。对距离村屯近,远离主江道不阻碍行洪,且围堤里绝大部分耕地是二轮土地承包田、基本农田、国有渔场、农场的围堤,积极向省水利厅申报争取暂缓至相关政策明确后再清理。 剩余168 条516 km 围堤列为当年清理任务。 制定了《肇源县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百日攻坚战”工作方案》,通过分类施策将多数群众利益与少数个人利益区分开来,最大程度消除了不稳定因素。

3.强化保障,依法依规稳步高效推进清理

一是积极争取资金保障。 县委、县政府统一思想,坚决推进清理整治工作, 同时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支持,在省水利厅等支持下, 争取到了1.2亿元的松嫩两江“清四乱”及民堤清理专项债券资金。

二是司法保障有力。 在清理整治工作启动之初,大庆市委政法委书记带领市公、检、法“三长”到肇源现场办公,明确表态必要时可从全市增派力量, 确保清理整治工作环境稳定。县纪委、县政法委均成立专门工作组为清理整治工作保驾护航,并进行了重大风险评估。 指挥部组建8 个工作组, 利用春节人员集中返乡有利时机,对涉及围堤问题的筑堤责任人进行约谈, 形成询问笔录和现场检查(勘验)笔录,同步下达了清障令,确保清理程序合法合规。 清理期间累计行政拘留9 人,训诫76 人,监委约谈3 人,移送黑恶线索3 起,拘留7 人。

三是施工保障有力。 为抢在主汛期前完成清理,肇源县委、县政府委托国有企业水务集团实施清理工作,水务集团以市场化方式迅速确定省内外20 余支施工队伍同时启动施工, 最多时250 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在6 月中旬主汛期到来前全面完成了清理任务, 共清理围堤168 条516 km,累计清理土方1 016 万m3。

通过上述措施,肇源县在围堤清理整治工作中做到了“两个一,两个零”,即完成速度全省第一,完成量全省第一;施工期间零人员伤亡,完成后无一例因围堤清理形成的信访和诉讼案件,实现信访诉讼零案件。 清理整治后,松花江、嫩江主江道平均拓宽5 km、4 km, 有效降低了壅水高度,提高了泄洪速度,降低了防汛压力。 在“清四乱”工作中,同步开展了肇源县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工作,全面降低了松嫩两江农业面源污染,2019 年全年化肥使用量、 农药施用量各减少1 365 t、14.56 t,到2020 年年底可累计退耕26.14 万亩, 年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10 456 t、104.5 t。清理后,松嫩两江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生态系统进入修复阶段,多年未见的野鸡、野兔、狼、獾等野生动物重现踪迹。

三、经验启示

1.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长远眼光和统筹考虑

检视肇源松嫩两江围堤问题,其产生既存在历史原因,但更多的是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缺少系统性的研判和科学发展的长远眼光。 肇源县的围堤清理整治工作,舍弃了短期经济利益,恢复了岸绿、河畅、景美的自然生态,换来了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生态空间。 这启发我们在江湾资源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土空间规划,做好生态功能划分,注重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水生态保护需要严格行政执法和严密的制度保障

肇源县下大决心、用大力气解决了沉积多年的历史顽疾,更可贵的是在此过程中能够坚持依法依规清理。围堤问题同时也暴露出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不足, 在未来的河湖日常管理中要利用好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各级河湖长的作用,坚持“治小治微治未病”,在群众利益受到损害之前,解决苗头性问题,将河湖“清四乱”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3.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与群众切身利益相结合

各级党委、政府在保护、恢复水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为群众寻求新的生活出路和产业增长点,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治理河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教育引导群众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水产养殖等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实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真正打造幸福河湖。

猜你喜欢

河湖河长整治
山西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湖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的公告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