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
——基于二课堂的创建探索
2020-01-19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桐城 2314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各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就当前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通过第一课堂形式开展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教学侧重点基本理念的阐述,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行动的引导,没有将其与生活联系到一起,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第二课堂改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是当下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研究热点。
一 第二课堂概念
所谓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对其起到补充和拓展作用。教师根据学校组织安排和统筹管理,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包括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和创造性。[1]高校借助第二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内化,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第二课堂灵活性较强,内容覆盖面较为广泛,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自由选择,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高尚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总而言之,第一课堂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而第二课堂则有着其独特作用和优势,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注重第二课堂的创建,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 基于第二课堂的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及困境
以第二课堂为依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活动,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及学生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一)基于第二课堂的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意义
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来说,第二课堂教育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能够强化宣传教育效果。第二课堂形式多样,不受教学场地、教学计划的限制,在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更加灵活、便捷,可根据大学生特点和需求加以宣传,并且第二课堂对学生数量也没有限制,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第二,能够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积极参与到活动组织和实施中去,突显了其主体地位。要想确保活动效果,就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既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又要收集典型案例,在此过程中,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2]第三,能够提升教学实践效果。第一课堂更多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理论的传授,而第二课堂则侧重于活动实践,学生可全程参与其中,通过实践体验加深感悟,既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又要付诸于实际行动。
(二)基于第二课堂的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困境
现阶段各高校对于第二课堂的创建越来越重视,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也存在一些困难有待克服。第一,当前高校第二课堂教学是以校园活动为主,诸如敬老院、公园等社会机构的参与力度不足,校外活动空间较小,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第二,部分高校对于第二课堂的创建,侧重点放在了活动形式方面,而忽略了根本教育目标,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紧密联系,难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和优势,其教学效果不佳。第三,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对第二课堂的认识不足,无法正确处理与第一课堂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 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二课堂的创建
基于第二课堂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可从不同角度考虑,构建多姿多彩的第二课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有效渗透。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离不开校园文化氛围的渲染,高校在创建第二课堂时,应尤为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高校应立足于自身办学特点,结合校训、校史等,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要打造良好校园环境,又要加强师风师德的建设,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校风校气。如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道德讲堂”“文明我先行”等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加。教师可通过“道德讲堂”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理论及意义,并结合典型案例和事迹进行详细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和感悟。而学生可通过诵读经典,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及当代价值,并在“文明我先行”校园文化活动中并将加以践行。同时,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创建第二课堂时,还可以开展艺术文化活动、红色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等,帮助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红色教育活动为例,以班级、党团组织、社团组织等形式,组织红歌会、红色电影节、红色诗词朗诵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此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效果。
(二)积极开展校园活动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来说,校园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在构建第二课堂过程中,校园活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对此,高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渗入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3]第一,应通过校园活动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学习氛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以文明养成教育为例,高校可开展“文明我先行”“文明课堂”等校园活动,强化学生的文明意识,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和道德品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宿舍是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构建第二课堂时,应以学生宿舍为阵地,组织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活动,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如高校以端午节、国庆节等节日以及重大历史纪念日为契机,围绕“家国情怀”教育主题,开展相应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还可在寝室楼道张贴宣传标语,开展“寝室文明新星”“寝室环保卫士”评选活动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杆严格要求自我,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另外,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中国梦、创新创业等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扩大其影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自觉遵守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达到内化的教育目标。如学校每学期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为主题举办校园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入手,结合社会和国家变化,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内心,并在行动中加以践行。
(二)加强学生组织引领
高校有着多种形式的学生组织,包括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老乡会等,与各个年级和班级的学生有着紧密联系,并且信息传播较为便捷,能够在学生之间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对此,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二课堂时,需明确学生组织所发挥的引领作用,对其加以有效利用。一方面,要想依托学生组织创建第二课堂,应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大对各类学生组织的研究力度,并主动融入其中,通过学生组织及时反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便于学校和教师了解具体的教学效果,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采取科学对策改善教学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4]另一方面,应做好与学生组织相关负责人的沟通工作,发挥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作用。当部分学生出现不良思想的苗头时,可利用学生组织亲和力较强的优势,对其作出正确引导,改变传统的说教方法,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良思想,塑造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理解、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并在具体行动中加以践行。所以,高校在创建第二课堂时,应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第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环保卫士行动、山区支教活动、养老院献爱心活动等,让学生在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能够做到与人友好相处,培养其社会服务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行。[5]如每年高校开展“我与雷锋同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中去,诸如义务植树、义务拾荒、帮扶老人、爱心助教等各种志愿者活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第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依托相应的活动空间,这就要求对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开辟第二课堂社会活动基地。以爱心助教社会实践活动为例,高校联合当地教育部门,与偏远地区的学校建立帮扶机制,将其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每年都组织大学生进行支教活动,改善帮扶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并借此机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内心。又如针对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加强与当地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之间的联系,整合地方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辟专门的红色教育活动地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借助社会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形式,实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三)充分利用网络阵地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性,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说,在创建第二课堂时,必须快速占领并有效利用网络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第一,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及网络新媒体特征,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原有的教学方式,加强网络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便于学生接受。如在学校官方网站上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板块,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结合具体事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传播和宣扬,实现与线下教育活动的有效结合,以此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质量。第二,应做好网络引导工作。学校和教师应鼓励广大高校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积极发言,主动弘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到线上留言互动中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向传播局面。如学校建立网络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方便教师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目标,对学生做出正确引导,通过线上双向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并且应引导学生传播社会正能量,敢于纠正网上的不良言论、谣言谎言等,树立鲜明的旗帜,坚守网络阵地和社会主旋律,构建高效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阵地优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结语
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还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严格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未来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想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和效果,在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还应积极创建第二课堂,既要善于利用其优势,又要克服教育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更多活动形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