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教授制度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20-01-19冯媛媛刘玮炜秦海波张利民

关键词:专业学位药学硕士

冯媛媛,刘玮炜,,秦海波,张利民

(1.江苏海洋大学 研究生处;2.江苏海洋大学 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构建顺应我国医药领域对专业药学人才需求的、基于产业教授制度的药学硕士培养模式,将有利于药学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完善,为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的药学专门人才,加速医药产业的发展。

1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缺失专业色彩,培养模式“实践性”不够强

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学术型研究生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趋同现象,在选拔研究生的标准、学位论文选题等环节上,来自企业和校外导师的建议少,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少,实践创新不够。

1.2 缺乏有效联合,导师责任划分不明确

导师是研究生学术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在思想品德上的表率和指导者,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有专业型硕士学位点的高校及科研院所要进一步加强建立和健全“双导师制”。目前,校外导师在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项目研究、学位论文等方面指导不够,校内外导师有效沟通时间少,对指导研究生情况了解不够,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

1.3 缺少产教融合,与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

在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到专业实践,都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做好与相近专业领域的培养理念及培养目标区分工作。行业发展的现状、需求、难点等信息把握不够及时,或者行业出现发展新方向,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没有及时修改和完善,存在研究生培养与企业需求联系不紧密的问题。

2 产业教授的实施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为更好地推进产学研合作,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10年江苏省开始实施产业教授选聘制度[1],让产业精英进入人才培养核心区域,通过整合和利用现有产业和技术优势资源,为高校学生创造丰富有益的科研实践机会,并从产业最前沿视角指导培养学生,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产业教授制度成了江苏研究生教育的一张名片,选聘工作受到了社会和高校认可,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高校产业教授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产业教授在指导学生及科研合作等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够、合作沟通机制不畅等问题。研究发现制约产业教授机制实施的关键因素有三方面:经费投入不够、高校与产业教授联系不够紧密和科技信息的获取和交流困难[3]。

《江苏省产业教授(研究生导师类)选聘办法》为产业教授制度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明确了选聘条件、选聘程序、工作职责及考核管理办法等。指导或联合指导研究生,参与研究生教学、实践培训工作,参与相关科技、学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从一系列的工作职责可以看出,产业教授工作贯穿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既参与校内教学指导,又主导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在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三个阶段(理论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中,产业教授都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有助于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 基于产业教授制度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

3.1 构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校内保障体系

生源质量方面。学校应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广泛吸纳优秀生源。同时,邀请产业教授全程参加研究生复试工作,综合考察考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潜力等,加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复试中的分值,严把研究生生源质量关。

课程教学方面。邀请产业教授参与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教材开发、教学改革等工作。研究生在校理论学习期间,产业教授到校授课、开设创新讲座,将行业发展现状和需求、企业新成果与新技术带到现场,供学生学习。学校联合产业教授所在单位在实践基地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基地,产业教授在企业现场授课,协助研究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使研究生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练就相应的职业能力。

导师队伍建设及培训体系方面。校内导师严格按照学校导师管理办法遴选,加强对校内外导师培训,双方全方位合作,校内外导师要高频度交流,建立协同培养和定期会商机制,定期邀请产业教授来校与校内导师会商确定教学和实践计划,同时,校内导师也要前往企业,了解研究生的实践状况,保证培养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

学位论文质量方面。社会需求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最大动力。学位论文研究内容要有明确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选题可来源于产业教授所在单位的实际应用课题。产业教授全程参与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中期考核以及答辩等环节,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3.2 搭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教学体系

制度完善化管理方面。由于产业教授熟知企业主要生产和管理流程、安全操作规程,因此,产业教授可协同学校、实践基地根据实际落实细节,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在研究生专业实践派出之前,明确实践基地组织宗旨、组织形式、企业导师的确定、学生培养模式、实践项目、经费保障、学生管理等事项。

专业实践全过程管理方面。研究生与校企双导师合作,发挥学校理论优势、企业现场和平台优势共同完成课题,并将成果应用于企业实践,形成产学研螺旋互动的联合培养与科技开发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产业教授会同学校不断完善专业实践的考评体系,保证专业实践质量。

平台融合建设方面。产业教授发挥桥梁纽带功能,参与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为高校学生创造丰富有益的科研实践机会,从产业最前沿视角指导培养学生,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校企在发展和育人上的深度融合,实现高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深度协调互动,最终实现和行业全方位、多层次融合,稳步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

3.3 联合企业建立产业教授激励与考核机制

产业教授对产学研深入融合作用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需要对产业教授工作作出适时而全面的评价,联合企业增加经费投入,建立产业教授激励与考核机制,确定考核形式、考核办法、考核程序,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产业教授给予肯定和奖励,并总结其成功的经验,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客观环境,充分发挥产业教授的主观能动性。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药学硕士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