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野下哈尼族父子连名制再阐释
——以云南省金平县普玛村为例
2020-01-19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昆明 650091)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是民族学的传统研究领域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它与人们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蕴含着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因而成为制约人们社会行动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如美国人类学家埃里克·沃尔夫曾指出:“亲属关系是一种在人们中间确立权利的特定方式,因而也是一种共同承担社会劳动的特定方式。”[1]110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里夫·布朗也指出:“亲属制度意味着存在确定的社会群体。”[2]89从这些观点来看,一方面可以认识亲属关系具有社会规范的作用和强调族群认同两个方面的特性,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研究亲属制度来理解某一个社会,这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一 问题的提出
学界关注哈尼族由来已久,呈现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学界以往对哈尼族亲属制度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三个方面:一是从亲属称谓的角度来分析父子连名制本身的文化内涵或是语法规则,如王晏、杨艳、冯霞等认为哈尼族亲属称谓制度遵循世代、旁系、相对年龄、亲属性别、称呼者性别、联系人性别、姻亲、宗亲以及对应性等九个标准,体现了哈尼族重视核心家庭、亲属规范明确以及具有汉语借词等文化内涵;[3]二是从父子连名制本身出发来探讨其结构形式和文化内涵,如路伟认为父子连名制存在双音节名、三音节名和四音节名的结构形式,具有无姓氏、逆行排列次序以及“顶真”式等结构特征;[4]三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分析父子连名制的成因,如岚峰认为父子连名制的价值取向与祖先崇拜具有密切关系,换句话来说就是父子连名制不仅体现了祖先崇拜,还通过祖先崇拜发挥着社会文化整合功能和互助协作等伦理取向。[5]
通过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可发现,在以往的研究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虽在梳理父子连名制的成因时注意到了与婚姻形式的关系,但是没有进一步探讨社会性质的问题。二是虽然从父子连名制本身来探讨其具有的文化内涵或是价值取向,但是忽略了名字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三是仅从亲属制度本身出发分析父子连名制的规则和实践,却忽视了父子连名制本身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二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的呈现与实践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的呈现与实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一名男子通过己身向上推溯,背诵其宗支谱系;另一方面则是表现在当一名男子对其儿子取名中的实践。因此可以理解为向上与向下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的关系,同时这个过程既是呈现也是实践。
(一)田野点概况
普玛村位于云南金平县马鞍底乡。其地形:河谷温度高,高山温度低,不同的地形条件与气温,导致了不同民族的居住分布格局,大体上汉族居住在街头,彝族哈尼族居住在山腰,苗族瑶族居住在山头,且一般各民族内部聚居而住,很少交错杂居。马鞍底乡哈尼族一般就居住在山腰的山谷地带,沿着乡境的主要交通公路(乡道)而居。
普玛村是马鞍底乡哈尼族村寨之一,除了嫁入村内的有些媳妇是其他民族之外,均为清一色的哈尼族,是一个典型的哈尼族聚居村。该村哈尼族虽然有不同的汉族姓氏,但都是哈尼族支系糯美人,只是分为不同的宗族。该村既没有修建祠堂也没有一家书面家谱,因为该村哈尼族依然沿袭父子连名制,并都是口耳相传,代代相承,所以并没有修家谱、族谱的习惯。
(二)哈尼族父子连名制的呈现与实践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汉藏语系的许多民族一样,哈尼族盛行父子连名制。哈尼族父子连名制是在父系社会制度下父名、子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其中父名在前,子名在后。在普玛村,一个人的名字一般是两个音节,在父子连名时,父名的最后一个音节用作为子名的第一个音节,子名的最后一个音节作为孙名字的第一个音节,世代相延,以此类推。哈尼族父子连名制,实际上并无姓氏而只有名,哈尼族汉姓来源有几种说法:一是明代改土归流后,明皇朝赐姓给哈尼族各土官,从此,土官本宗及所辖子民均以土官认姓;二是在与汉族频繁交往中,因阴错阳差,将自己名字的第一个音节变成了姓;三是直接受汉文化的影响,以本宗祖先名字的第一音节为准,再从汉族的百家姓中借用一个同音字作本宗人的共同姓氏。[6]虽然哈尼族现有汉姓,但是在父子连名制时,并不列入谱系之中,称谓也不会带上汉姓,只会以哈尼族自身名字进行称呼。以下举例普玛村内几个哈尼族父子连名制进行分析。
个案1:普玛村则扯(哈尼族名字音译)家族的父子连名谱:①
奥麻(天女)→奥窝→窝交→交舍→舍乃→乃摆阿皮苏咪衣→衣屯里→屯里早→早迷咽→迷咽抢→抢敌席→敌席李→李补白→补白乌→乌活壤→活壤聪→聪莫威→莫威最→最学俄→俄里飘→飘玛登→玛登达→达堵苏→苏末作→末作娘→娘期→期朔→朔李→李窝→窝腰→腰尖→尖培→培召→召则→则统→统龙→龙沙→沙孔→孔扯→扯贵→贵绕→绕则→则侯→侯梯→鲁胡→胡欧→欧术→术千→千侯→侯日→日简→简叵→叵嚷→嚷举→举抖→抖玉→玉举→举打→打则→则扯。
这一户家族的汉姓为李氏,属于哈尼族支系糯美人的李氏“尖培”宗支。
个案2:普玛村则香家族的父子连名谱:
奥麻→……→朔李(则香家的第1代“奥麻”至第28代“朔李”的谱系与之前李则扯家的谱系相同,因此省略)→李窝→窝讲→讲才→才术→术召→召偶→偶则→则几→几扔→扔白→白玛→玛延→延我→我高→高才→才博→博取→取矮→矮伙→伙们→们壹→壹召→召扔→扔普→普龙→龙抖→抖绕→绕贵→贵侯→侯打→打门→门涛→涛则→则香。
这一户家族的汉姓也是李氏,属于哈尼族糯美支系中的李氏“朵沙”宗支。
个案3:普玛村香扯家族的父子连名谱:②
(香扯家的第1代“奥麻”至第28代“朔李”的谱系与之前李则扯家的谱系相同,因此省略)奥麻→……→朔李→李窝→窝腰→腰哧→哧吼→吼龙→龙沙→沙取→取最→最召→召白→白赤→赤胆→胆突→突走→走农→农起→起坡→鲁朔→伟表→表最→最召→召采→采省→省飘→飘昂→昂则→则玉→玉简→简则→则香→香扯。
这一户家族的汉姓仍是李氏族,属于哈尼族支系糯美人的李氏“哧吼”宗支。
在普玛村中有很多李姓的家族,以上三家就是李氏的三个宗支,村内的姓李的人都是这三个宗支中的某一支的成员。因此在平时若是要区分是李氏的哪一个宗支时,就会说“我们是尖培老李”“我们是朵沙老李”“我们是哧吼老李”。此外,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即使不是三代以内的血亲关系,同宗支之内的人也是禁止通婚。同样都是姓李,但如果是属于“尖培”“朵沙”“哧吼”三个不同宗支时便可通婚。如今村中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宗支,因此经常会发生到谈婚论嫁时男女双方被父母极力反对的现象。
普玛村除了以上的李氏宗族之外,还有其他的宗族。如:
个案4:普玛村涛取家族的父子连名谱:③
(涛取家的第1代“奥麻”至第28代“朔李”的谱系与之前李则扯家的谱系相同,因此省略)奥麻→……→朔李→李窝→窝腰→尖堵→堵汝→汝玛→玛飘→飘沙→沙讲→讲西→西饶→饶叵→叵哦→哦叵→叵沙→沙拢→拢台→台组→组们→们昆→昆几→几成→成么→么龙→龙玉→玉工→工取→取沙→沙打→打则→则让→让涛→涛取
这一户家族的汉姓是高氏,属于哈尼族支系糯美人的“小高”宗族。
个案5:普玛村抖取家族的父子连名谱:④
(奥麻→……→朔李)→李窝→窝曲→曲最→最所→所普→普沙→沙召→召期→期准→准期→期抖→抖贝→贝者→者同→同贵→贵省→省嘎→嘎绕→绕昆→昆约→约沙→沙讲→讲才→才烟→烟苗→苗拾→拾则→则抖→抖取→取涛→涛门
这一户家族的汉姓是黄氏,属于哈尼族支系糯美人的“黄氏”宗族。
除了“李氏”宗族之外,在普玛村,其他姓氏没有再分小宗支,而是直接称作是某一宗族内的人。
个案6:普玛村才涛家族的父子连名谱:⑤
(奥麻→……→朔李)→李窝→窝腰→腰尖→尖堵→堵汝→汝不→不唠→唠摆→摆凸→凸几→几靠→靠猫→猫走→走略→略草→草海→海甲→甲则→则们→们绕→绕叵→叵打→打簸→簸则→则俄→俄香→香侯→侯门→门高→高才→才涛
个案7:普玛村则举家族的父子连名谱:⑥
(奥麻→……→朔李)→李窝→窝腰→腰尖→尖堵→堵汝→汝不→不唠→唠摆→摆凸→凸几→几靠→靠猫→猫走→走略→略草→草海→海甲→甲则→则簸→簸烟→烟拉→拉么→么让→让好→好则→则举→举嘎→嘎香
个案8:普玛村绕嘎家族的父子连名谱:⑦
(奥麻→……→朔李)→李窝→窝腰→腰尖→尖堵→堵汝→汝不→不唠→唠摆→摆凸→凸几→几靠→靠猫→猫走→走略→略草→草海→海甲→甲则→则簸→簸烟→烟拉→拉么→么让→让好→好则→则苗→苗解→解取→取绕→绕嘎→嘎打
个案6、个案7、个案8三个家族的汉姓都是曹氏,他们都属于哈尼族支系糯美人的“曹氏”宗支。从这三户家族父子连名谱系中可以看出几个特点:一是这三户家族中从第29代“李窝”到第46代“甲则”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这三户家族从“甲则”这一代开始又重新分支,这三户都是曹氏宗亲;二是个案7“则举”家族和个案8“绕嘎”家族从53代“好则”之后才开始分支,与“才涛”家族的相比可以看出,虽然都是“曹氏”家族,但是从父子连名谱系比较中发现“则举”家族和“绕嘎”家族从第53代以后才开始分支,可以明显看出这两家族的亲属关系更相近和亲密,在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三是从同一家族中的父子连名谱系中可以数出哪个人属于哪一代,从而比较出代际(辈分)的大小,代际(辈分)大小不同对哈尼族亲属称谓也不同,同一家族的两个人中若有一人实际年龄比较小,但如果代际(辈分)高时另一人必须予以尊称,如个案7和个案8中“嘎香”和“取绕”是同一年龄的人,但由于“嘎香”和“取绕”的父亲是同一代的,辈分高的,因此后者要对前者尊称。
通过上述8个个案中的父子连名谱对照,可以看出,普玛村哈尼族支系糯美人第1代“奥麻”到第29代“李窝”均是完全一致的,但从“李窝”这一代之后分为不同的家族。若是有其他地区的更多材料进行对照比较,就可以发现某一地区、某一支系、某一宗族、某一家支是在某一代的某一祖先那里分支出去的,这是哈尼族父子连名谱系中的一般特点。
实际上,取汉名对普玛村哈尼族来说不是非常重要,村中相互沟通多是使用哈尼语,当然也是以哈尼族名字相称。因为历史上哈尼族没有本民族传统文字,现有的哈尼文是在1957年才创制的,普玛村内并没有人会哈尼文,因此平时需要写名字时都是汉姓加哈尼族名字(音译)来写。为了用于方便接受教育以及与其他民族交流沟通,现在普玛村人都会取一个汉名,当然也有很多人仍然用音译的名字而没有汉名,在登记户口簿以及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直译哈尼族名会经常“闹笑话”。家中若有老人去世,便会在墓碑上刻上子孙之名,所刻的子孙名也是音译的哈尼族名,不刻姓氏,这种音译的写法在普玛村实际上是约定俗成的。
三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的性质及其文化内涵
(一)父子连名制与社会性质
普玛村哈尼族父子连名谱系中的第一代在哈尼语中,“奥麻”是“天女”的意思,“奥”是“天”,“麻”是“母亲”。在哈尼族传说中,“奥麻”是最大的女性天神,是农业生产的发明者,可见妇女在哈尼族农业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从中也可反映哈尼族母系社会制度的存在,而从某一代开始,哈尼族从母系氏族社会变为了父系氏族社会。虽然氏族发生了改变,但是父子连名制度一直存在,以母系祖先进行连名的部分体现了母系氏族的血缘关系,直到今天以父系祖先进行父子连名,体现了哈尼族父权制家庭。正如民族学家林耀华指出:“亲属制度是婚姻家庭形式的反映或记录,但它并非一下子就能形成。实际上,某一种婚姻家庭形式产生的初期,记录它们的亲属制度尚未形成;只有在某一种婚姻家庭形式的成熟阶段,即发展到了较晚的阶段,与之相应的亲属制度才会在社会上流行开来。而婚姻家庭形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与之相应的亲属制度巩固下来时,原有的婚姻家庭形式已经向新的一种婚姻家庭形式发展了,在这新的婚姻家庭形式产生之初,却还没有新的亲属制度出现、因此,只得沿用上一发展阶段的亲属制度。”[7]359
(二)哈尼族父子连名制与象征意义
周星认为,“亲属制度旨在为人们的亲属关系及其交往行为确定一个基本框架,因此,和社会性别一样,亲属制度也是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8]178如此说来哈尼族父子连名制也是社会文化不断建构的产物,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忽视或是排斥血缘关系在其中的作用。
哈尼族父子连名中,其子女都要和自己的父亲连名,但子名的取法不是任意的。从普玛村中大多父子连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给男女取名所用的音节有着明显的区别。如女性的名字中除了第一个音节属父亲的以外,第二个音节常用音译的“奔”(勤劳之意)、“也”(花之意)、“说”(纯洁之意)、“表”(明亮之意)等,这些音节均有着美好的意愿。而为了延续父子连名,在给儿子取名时必须选择方便连名记忆的音节,需要取一个音意具佳的名字,便于男孩成人婚育后的子女能够将他的名字连下去,如“打”“嘎”“则”都是常用的音节。一个哈尼族家庭的长辈一定不会给男孩取一个女孩的名字,因此从普玛村哈尼族名字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别是男是女。
在这个过程中哈尼族取名实践表现出了隐喻的规则,即从孩子的名字到家长的期许之间的意义转换,哈尼族名是他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获得即表达意义的古老而又基本的方式之一。
(三)哈尼族父子连名制与财产继承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A.R.拉德克里夫·布朗曾指出:“在继承问题的背后,还隐含着存在着地位的要素问题,这个问题包括:父亲传给子女的是哪些权利和责任?而母亲传给的又是哪些权利和责任?每个社会在这方面都需要建立自己的规则体系。”[2]53对于哈尼族来说,这种规则体系就是父子连名制,它确认了哈尼族财产继承是父子传承,这种连名制的形式也在财产继承关系中得到发展。
而在调查中也发现普玛村哈尼族是父系社会,财产均由儿子继承,父子连名制也需要由儿子传承。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儿一女,财产由儿子继承,女儿出嫁与否,均没有继承权。若是家中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均是儿子,家庭的财产就得分成几部分,财产分配多寡要看同父母居住的是哪个儿子,一般是幼子与父母居住在一起,幼子便可以在父母过世之后继承父母的住房,也因为赡养父母所得的财产也相对其他儿子较多一些。
四 结语
关注亲属关系不仅仅只因是民族学或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亲属关系本身同文化、社会与环境等多方面要素,成为研究某一民族文化的最佳切入点。对于哈尼族而言,父子连名制以及亲属关系是哈尼族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父子连名制更是哈尼族文化的活化石。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发现很多哈尼族文化内涵,随着资料的不断补充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块哈尼族文化的活化石将散发出更大的光芒。
注释:
①该户的父子连名谱系由则扯之父打则口述;
②该户的父子连名谱系由香扯之父则香口述;
③该户的父子连名谱系由香扯之父则香口述;
④该户的父子连名谱系由抖取口述;
⑤该户的父子连名谱系由才涛之父高才口述;
⑥该户的父子连名谱系由则举口述;
⑦该户的父子连名谱系由绕嘎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