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长来定义教育
2020-01-18成尚荣
成尚荣
【关键词】成长;启迪;点燃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2-0074-02
一、李建成的内心有个指南针,他以自己的成长诠释了一个重要命题:成长后的成功只有自己能定义
认识李建成已有20多年了,那时他虽然只是个年轻教师,但已是一个县的教科室主任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孜孜以求,勤奋阅读,刻苦钻研,深入思考,潜心探索,躬耕教育的科研园地,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如今,李建成已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也许是他的名字给了他十分神秘而又积极的暗示和乐观的期待,他的成长过程如他的名字一样,本身就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抑或准确地说,他以自己的行动定义了成长,定义了成功;再往深处说,李建成提出并坚守践行的“教育即成长”教育哲学,是他自己从实践的土壤里,从他内心深处“长”出来的。这一切分析都对,也不奇怪,因为李建成的内心有个指南针。
李建成内心的指南针是什么呢?是他对理想的追求。理想关乎价值、价值观,所以他的指南针正是他的核心价值观。指南针让李建成的成长永远有鲜明的方向感、持续的动力源,也让他探索了成长的规律与有效路径。而今,李建成的指南针又成了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的指南针,学生成长,教师走向成功,学校奔向新的前方。
理想,李建成在读师范时就开始追求了。师范毕业时,李建成对自己说:一定要做学生心中喜欢的教师。这一理想正是他的毕业歌,毕业歌一直唱到今天,严格来说,他既毕业了,又没有完全毕业。因此,内心的指南针给他构建了一个永远前行的人生坐标,这当然是他成长的坐标。坐标的上空飞扬着一行字:启迪生命的成长。
二、李建成凝练了“教育即成长”的教育哲学,并构建了一个丰厚的成长框架
哲学并不神秘,教师、校长应当有自己的哲学,问题是何为哲学,教师、校长应当有什么样的教育哲学。哲学家们早就给出了答案。黑格尔把哲学称为“把控在思想中的时代”;马克思把真正的哲学称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萨特则将哲学比作“整个时代的思想的武器和语言的共同体”。可见,哲学离不开时代,离不开时代思想的照耀。正是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时代里,解放了思想。李建成从杜威的教育思想里获得了启迪,又从中华文化的土壤里吮吸营养,结合自己的实践,凝练了“教育即成长”这一教育哲学。
李建成将“教育即成长”的主旨指向人的生命成长,他将其本质阐释为“启迪生命自主成长”。更为可贵的是,他依此展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逐步形成了“教育即成长”的体系:在教育领域,塑造了以关注生命发展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在课程领域,提出了儿童“参与建构”的思想,参与即是学生成长的方式;在教学领域,他创立了“自问自探”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索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校管理,他树立了“用文化发展人”的理念,从管理走向领导;教师队伍建设,他提出了“共享成长”的团队建设思想,用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与每个人的成長经验引导教师共同成长。显然,这一体系的轴心是明亮的,框架是完整的。这不难理解,因为人的成长是向上、向前的,是全方位的。
不仅如此,这一教育哲学的内涵更为丰富,走向了深处。李建成紧紧围绕“启迪”作了多向多侧面的解析。一是“互启”与“自启”的融合,不仅追求教师对学生的启迪,也追求学生对教师对同学的启迪,还追求个体内部的自我启悟。二是“启德”与“启智”的融合,让道德与智慧牵起手来,相伴而行,互相支撑,为“人”的成长写好一撇一捺。三是“启源”与“致远”的融合,回望传统,反思过去,启蒙未来,从源头中寻找前行的方向与动力,在前行中展望世界,走向远方。这也不难理解,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丰富、鲜活、和谐。
李建成在哲学中站立了起来,深刻了,更加成熟了,他以自己的成长定义成功,本身就是成功的。
三、李建成将启迪生命自主成长,聚焦于“点燃”,创造了生动的生命成长故事
李建成的思考没有停止过,他将思考的箭头指向启迪。启迪固然也有很好的解释,但总觉得不具体,也不生动,后来他将启迪聚焦在“点燃”上。
有人这么说过: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一
支蜡烛。点燃的潜在假设是人是应该点燃的,也是可以点燃的,只有对人的绝对尊重与信任,才会有所谓真正的“启迪”,也才会有所谓真正的“自主成长”。
李建成喜欢“自问自探”,即自己向自己发问,然后自己作出解答。提问,好比是一根火柴,解答好比蜡烛的点燃,自主成长好比激情燃烧。看了这几个故事:“你这辈子最想干啥?”
“你希望教师怎么教?”“您希望校长怎么做?”不是常说的问题导向、问题驱动吗?“点燃”,让“教育即成长”有了光亮,有了色彩,有了温度,有了自主成长的魅力。
李建成将教育哲学演绎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故事让教育哲学有了生命,也让李建成在深刻中又多了一份温情和生动。
(作者系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