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融入 全面提升

2020-01-18杨九俊

江苏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教育发展教育创新

【摘要】吴江教育人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和使命担当,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他们从“更高质量”“创新”“绿色生态”等方面,准确把握长三角一体化的本质内涵;从教育发展协调均衡、教育质量高位、教育活力充溢、教育生态健康、教育保障有力等方面描绘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蓝图。在此基础上,他们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努力创造出吴江教育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教育创新;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2-0007-03

【作者简介】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南京,210013)名誉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为激情燃烧的吴江教育人所吸引,笔者经常造访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学校,深深地为他们主动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创新气魄、创意举措、创造成果所感动。在区域教育发展路径方面,吴江区的探索实践是可以给同行带来启迪的。

一、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新契机

长三角一体化,无疑是吴江教育人激情的引燃点。2019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挂牌。面对这样重大的发展机遇,吴江教育人迎面而上,相拥起舞。以吴江区教育局陈宇局长为首的吴江教育人准确地把握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本质内涵:“更高质量”“创新”“生态绿色”。所谓高质量发展,不仅意味着更加注重城市之间的社会公共服务、多方面的同城化和一体化,而且意味着其发展内涵的更加丰富化,并通过长三角区域差异化一体化发展、高效率一体化发展、可持续一体化发展、共享性一体化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环境整体的更高质量的发展。[1]在教育环境中,高质量发展应当包含个人视角“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学校视角“全体都有”的全面发展,区域视角优质均衡发展,等等。“创新”是长三角一体化命题中的应有之义。在教育环境中,从时间维度上,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成了21世纪的关键能力。当今世界,教育者需要以新思维来应对全球性的变化。“生态绿色”不仅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更是示范区的核心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人的发展的“生态绿色”,学生关键能力的养成是人与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我们经常说,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吴江教育主动融入长三角的教育创新,是具备思想基础的。

二、迈向“五位一体”教育新目标

1.教育发展协调均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推进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教育协调、均衡的发展,必然是教育政策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是协调。这主要指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吴江区十分重视相对弱势的职业教育、社会教育,提出“服务长三角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基地,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教育的使命扩大至全纳、公平和全民终身学习。另一方面是均衡。这主要是同一类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内部的关系。吴江区筹划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和跨区域教育共同体改革,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和城乡学校结对全覆盖,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加快缩小城乡间以及校际办学差距。

2.教育质量高位。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具体目标,教育质量都是中心词,且看总体目标的某些描述:“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通过创新举措,建造长三角一体化的教育改革试验区、政策制度集成先行区、高质量教育发展示范区。”在具体指标中,从立德树人到学业质量,再到五育并举,都有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表述。

3.教育活力充溢。

这是创新度的主要表征。从吴江区可期的未来看,一是办学体制的突破。在民办教育、国际教育、产教一体、普教融合等方面,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主动破解发展难题,创造区域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新天地。二是育人方式的创新。聚集长三角一体化所需的未来新人培养,在共融智能建设、个性化学习支持、学段贯通等方面“做足文章”。三是改革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对接省内涵发展项目的布局;另一方面,全面启动“长三角基础教育一体化江苏教育研究中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江苏研究基地”“长三角高中名校发展联盟”等工作,以项目为抓手,激发创新活力。

4.教育生态健康。

吴江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主旋律,营构学生“活泼泼地”生长的学校生态。在学校、家长、社会、政府四位一体的关系构建上,在区域教育改进与示范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等相互激活、相得益彰的战略布局中,齐心聚力、共同创造更加有利于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

5.教育保障有力。

一是辦学条件。吴江区倡导“围绕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有力推进办学条件现代化”。二是教师队伍。吴江区着力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师德高尚、开放包容、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能充分胜任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吴江区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不仅观照当前区域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更注重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大趋势,这些对于教育目标的积极重塑与升级需在实践中推进与落实。

三、创意新举措,实践新成果

1.从政府行为到上下呼应。

以陈宇局长为首的吴江教育人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思考谋划具有鲜明特色的“长三角思维”,把吴江区域教育发展的空间大大拓宽。但如果仅有政府的强力导向,没有基层的内在动力和真切呼应,事情还是做不好的。难能可贵的是,吴江区有多位校长、园长具备长三角联动的意识,区域合作的“民间活动”逐步日常化。

“长三角高中学校发展联盟”就是由江苏省震泽中学发起的。写作本文时,笔者正在盛泽镇,听闻薛法根校长提出统编版教材使用的区域联动计划,吸引了沪苏浙皖等地教育局的教研室主任集聚于此,细化方案。吴江区委、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上下呼应,相互激荡,注重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强调示范区建设往纵深推进。

2.从“盆景”到“风景”。

吴江区有一批在省内甚至国内都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校。吴江教育人当然很在意这些学校教育能够成为引人注目的“盆景”,但他们更着力通过“名校+”的集团化办学,让“盆景”发展成一道“风景”,推进优质均衡教育落地,以呼应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的内在要求。这些具有标杆意义的名校,在示范区都有对口的姐妹学校,甚至在全国都以挂钩校、工作室的形式,建立了一批联动的点。同时吴江教育人又注重在学习中转化上海、浙江两地同行的经验,主动挂钩,相互连接,推进不同区域教育的互融共享。

3.从“借力”到“蓄力”。

吴江区邀请19名国内知名专家组建成吴江区教育智库,通过深度规划、教学改革、文化创新等项目的实施,进行高端引领。在此基础上,吴江区更重视“蓄力”,他们把专业领袖的培养列入“十四五”规划;通过“驻校式”请进来,让专家更深度切入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潜在的专业领袖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特别关心本土专业领导者的成长,主导、指导、引导他们进行经验梳理、思想凝练和推广辐射,不断为教育的内生发展积蓄能量。

4.让特定的教育空间“向四面八方打开”。

笔者在谈及课程和课堂教学时,曾呼吁“向四面八方打开”,现在讨论吴江教育的发展,我非常乐意使用“迁移”这个词。一方面,教育要向社会打开,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区域教育;另一方面,要坚持区域教育开放发展的原则,特别是吴江区,教育的发展要从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甚至更广阔的视野谋篇布局。吴江区的教育同行正是这样思考并实践的。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从微观来看,吴江教育以开放发展的理念变革学校合作方式,這主要体现在学校与其他区域学校共建共享的校际合作方面。在中观逻辑上,吴江教育以开放发展理念构筑区际联动模式。比如,吴江区正在整合示范区乃至长三角地区的资源,建设高水平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发展学院,助推区域教师协同发展;等等。在宏观视角上,吴江教育以开放发展的理念助推区域教育国际化,吴江区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三角生态一体化绿色示范区建设为背景,整合、激活国际教育资源,在丰富交流内涵、培育未来人才、培养卓越教师等方面都已进行具体运作。吴江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意义深远、影响广泛,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江南何处好,乐居在吴江。”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宏伟进程中,吴江区的“好教育”可以期盼,这个“好地方”的“好未来”令人神往。

【参考文献】

[1]陈雯.以更高质量视角认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N].新华日报,2018-06-19(013).

猜你喜欢

教育发展教育创新
大数据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实施对于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透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谈中英中学教育差异
知识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试论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