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域“贤文化”的植入与创生
2020-01-18金培雄
【摘要】人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新建学校的文化建设需要从特定的路径入手,而意义植入、整体设计、文化实践无疑是重要的策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学校“贤文化”建设,为新时代新建学校的文化生成提供一种样本。
【关键词】新建学校;文化建设;育人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2-0013-02
【作者简介】金培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200)校长,高级教师。
文化应该是学校的固有属性,学校理应是传递文化的场域。新建学校的文化,需要通过人的思想引领、意义建构、价值追求、行为落根、实践外化等才能逐渐生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思贤小学”)是一所创办于2014年的新建学校。学校开办之日,即开启文化建设之旅,办学的过程便是文化生成的历程。思贤小学地处长三角,江南文化丰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现实淬炼,形成了学校“贤文化”建设的主色调、主方向。随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学校“贤文化”建设的导向将更为明朗,前景更为广达。
一、赋神于形:一种意义的植入
1.传递人性温度——让校园充满“人味”。
当物质的硬环境只有经过人的“软化”和“人化”,学校才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建筑,才能富有生命色彩和人性温度,才能真正具备学校的本质属性。当思贤小学还在“纸上谈兵”(建校图纸)之时,办学者已提前介入,開始了“文化臆想”:《思贤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思贤实验小学文化行动纲要》等包容本土和长三角文化要素的规划超前定制;校舍主色调、主造型、主空间等着眼于师生的心理需求和审美理念,赋予“人”的特征;由建设过程而生成的《思贤赋》《落成记》《思贤笔记》应运而生,散发浓厚的“情怀”。至此,冷淡刻板的建筑和校园逐渐演化为洋溢着温情的“生命体”,并富有
人文气韵。
2.植根育人元素——让校园富有“意味”。
校园应当是个富有人文、人性、人情的居所,厚植育人元素成为必需。如何让校园打上思贤小学的个性烙印,植根思贤小学的育人特征,则是办学者对学校育人的深度追求。办学者在思贤小学的校园嵌入了“贤”的元素,使之充满“贤”的意味——思贤小学的标识汇集了校训文字元素,体现了厚重大气之效;思贤小学的校训生发出系列人文景观:里仁堂、思贤壁、成贤门、秀贤天地等,无不折射着办学者的良苦用心;《思贤路上》系列主题诸如六贤儿童我能当、展贤能、育贤趣等廊宇动态展区,则尽显师生生长和发展状态“,贤元素”尽现其间。
二、塑型于干:一种整体的设计
1.构建价值体系。
价值定位、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决定了我们办什么样的学校、成什么样的教师、育什么样的学生。思贤小学自开办之初,便立足于长三角地域文化,特别是江南文化重文、尚贤、精进、包容等主流价值高地,开始构建具有思贤小学个性的基本价值体系。一是办学主张的凝练与宣召:校训“见贤思齐”是统领学校办学的魂魄与根脉,普世价值与教育的本源价值相契合。“人各有贤,各显其贤”的教育哲学昭示了办学者育人的价值取向,即在基础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追求多样丰富的发展。“法古今贤人,成时代新贤”的办学目标则显示了办学者对优秀文明的赓续传承和对未来育人的美好期许。而“一日一小贤,一生成大贤”的育人口径则源自办学者对教书育人逻辑性、累积性的深刻把握。二是办学原则的支持与托举——“恪守良知、遵循规律、敬畏常识、关注细节”,坚定地阐明了思贤人的办学主张:办有良心的教育、尊重育人规律、回归教育朴素原点、关怀生命成长细节。这无疑是对办学理念的关切和呼应,也是学校基本价值观的宣示。
2.做强办学主干。
学校办学需要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需要顶层设计和全面架构。思贤小学以“贤文化”为总领与主干,同时挖掘生发其核心要义与关键因素,并加以续发延伸,架构关联,以此组合其枝叶根须。于是,理念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儿童文化、评价文化便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理念为根、儿童为本、环境为土、课程为种、教师为叶、儿童成长为果,六大板块既相互关联有机共存,又自成一体独立生长,在整体设计和分头推进中形成了思贤小学的整体办学图景和实践总路线,并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均衡共进、不断走高。而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学校的办学主干将不断得到壮大滋养,办学的内涵将不断得到充实丰厚。
三、化心于行:一种发展的践履
1.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行。
基于办学者的传经布道和育人者的潜心悟道而产生的理解共识、价值认同和自我觉醒,必须经过实践耕种、现场演绎和自觉行动,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文化建设的行为。思贤小学自觉地将长三角区域优秀的文化因子和时代精神引入校内,同时结合校本、师本、生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动中用心用情用智培植践履,从而使学校真正成为传播文明、传递文化的家园。比如,思贤小学教师的文化形象特征定义为“桃李情怀、文人气韵、育人技艺”,与之相应,“贤心、贤德、贤能”则成为思贤小学教师的价值取向与标志。具体落地便是三大行动:贤德共养行动,以此涵养优良师风,培育完满德性;贤书共阅行动,以此倡儒雅之风,养诗书气质;贤能共育行动,以此炼丰厚学能,成育人贤师。每一项行动均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关联互通,每一项行动都有详尽的目标指向和实践抓手,每一项行动都设计积极的激励方式和评价策略。比如,“思贤贤童”主题评价项目,设置了动态的梯次:每月一贤—六贤儿童—最美贤童—思贤新贤,前后关联,逻辑递进,构成评价链,让每一名思贤小学的学生都能找到相应的价值目标和成长平台,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文化导向。该项目已深入人心,并成为师生、家长共同理解和积极参与的文化实践活动。而这,正是遵行了由自觉到自行的路径。
2.从个体独行到团队共行。
学校办学的主体是人,人的思想、观念、价值、信仰既是个体的独立意识,又能转化为团队的一种集体智慧,如此,才能造成氛围、聚起人气、形成合力。因此,学校办学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实践必须历经校长、团队、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必然经历由个体独行到团队共行的轨迹。这在思贤小学的办学过程中得到了完整的印证。如校训,不仅有校长的自我理解,更有教师的共同体认和解读,《话说“思贤”》正是思想互通和精神交流的结晶。再如,“办有良心的学校”的办学定位需要从理解判断上得到教师的呼应和共识,《思贤良心办学20条》便是集体认同的结果。这些无一不是经历了从个人到团队的创造过程,无一不是个人和团体的智慧结晶,无一不是映射了思贤人对教育和办学的共同认识和理解。在合作共识和抱团前行的过程中,团队精神和优良校风也逐渐形成。
当下,随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作为处在生长期的思贤小学,必将迎来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多元选择和广阔空间。它将为新建学校的文化生成提供一种宝贵的样本,在学校的办学历史长河中留下诸多的印记和遗存。